工业明星城打造背景下常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19-04-20徐龙志
徐龙志
[摘 要]常州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曾为中国著名明星工业城市。工业明星城的打造离不开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常州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形成了许多鲜明特点,但仍存在诸如融资成本高、缺少竞争力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以及家族式管理明显等许多问题。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包括加强自身创新驱动、优化外部环境及借鉴德国发展经验等。
[关键词]工业明星城;常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2-0062-05
Abstract: Changzhou is an important birthplace of modern Chinese industry, it used to be a famous Chinese star industrial city.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star city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The private economy in Changzhou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many distinctive featur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just as high financing costs, less competitive, family management etc.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clude strengthening its own innovation drive, optimiz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drawing on Germa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Keywords: Industrial Star City;Changzhou;Privat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一、常州民营经济发展特点
常州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曾为中国著名工业明星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常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经济、创新经济、活力经济。当前,在打造工业明星城背景下,常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于平均水平,有较强总量拉动作用
2018年常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760.0亿元,同比增长7.4%,高于全市7%的平均增速,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较2017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0亿元,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2454.6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2246.4亿元,同比增长9%。
(二)民营工业发展提速明显,民间投资高于平均水平
2018年常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0%,高于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639.3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36.4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另外,2018年全市社会民营投资增长10.4%,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工业投资增长10.6%,高出全市工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
(三)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率提高明显,增长速度领先
2018年民营税收收入为656.0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市税收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税收的贡献份额达69.0%,较2017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增值税税收326.5亿元,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所得税税收133.4亿元,同比增长25.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0个百分点。
(四)民营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户均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达54.0万户,同比增长9.7%,其中私营企业17.3万家,同比增长11.1%,个体工商户35.3万户,同比增长9.0%。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15213.0亿元,同比增长18.0%,户均注册资金为281.9万元,同比增加20.0万元/户,增速为7.6%。
二、常州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成本较高,盈利能力不强
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偏高,加重了经营负担。2018年,常州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财务费用72.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95%,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加之研发活动少,导致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利润率仅为5.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二)整体竞争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
常州缺乏具有较强影响力、大品牌的民营企业。近几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常州品牌企业逐年减少,2016—2019年入围的数量逐年减少,且入围民营企业的排名也在逐年下降。至2019年,除中天钢铁集团外,其他7家企业全部接近排名300名或300名以外(如图1所示),说明常州民营企业的数量不多,发展质量也有所下降。
民营经济占比和贡献份额虽不断提高,但主要原因是以“量”取胜,即民营企业的数量众多。2018年全市民营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个数的99.2%,这一比值远高出民营企业的总量占比。民營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远低于外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的961.2万美元。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户均产值为20869万元,低于全部工业户均产值的19.4%。
(三)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创新能力不足
大部分常州民营企业处于生产经营的起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及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在技术、产品开发方面投入少, 缺乏创新能力。调查表明,常州民营企业仅有61%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家水平,47%的国内领先水平;仅有9.6%的企业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84.5%的企业仅有市级、厂级技术中心或者尚未建立。同时,企业研发人员收人较低,只有管理人员的一半。这反映出常州民营企业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尚未形成技术创新机制。
(四)多属于家族式管理阶段,管理模式落后
常州民营企业多起步于家族企业或合伙制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陈旧的家族式管理已不能满足其高质量发展。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业家庭成员之间及合伙人之间的产权界定與划分模糊,对企业主的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民营企业往往是企业主一人决策,决策存在人为性、随意性,加之许多企业主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与知识,无疑会造成决策科学性、合理性低下,决策失误增加,缩短了企业生命周期。
三、工业明星城打造背景下常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一)民营企业应注重科学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常州民营企业应深刻领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升级,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1. 敢做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的途径可以是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也可以是新原材料的供应、新市场的开发等。一方面,常州传统行业的民营企业(如纺织服装、化工、钢铁、水泥、机械、冶金及建材等)应引进或开发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向高端化发展,同时推进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常州市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应进一步加强集群效应和规模优势,并逐步提升价值链层次。
2. 勇做自主品牌的开拓者
打造品牌乃至名牌是提升产品(服务)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品牌、名牌企业。目前常州市存在缺乏大企业、品牌企业、名牌企业,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重点扶持贡献份额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每年重点培育一百家左右产量大、销路佳、效益好的品牌企业,利用品牌力量的影响,引领常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有实力的中小民营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品牌(名牌)建设力度,并坚持“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努力成为“小而优”、“小而强”的“隐形冠军”、“百年企业”。
3.善做资本运作的赢家
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将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这就要求一方面,鼓励常州龙头骨干民营企业加快上市进程,充实企业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应改革股权单一化的格局,利用兼并、控股、参股及联合等形式组建混合所有制经济,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政府、银行等部门同心并力,优化常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1.政府相关部门在打造工业明星城的促使下,加快职能转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第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型,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活力。继续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管理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介(中介)分开。同时,消除民营企业进入和发展的诸如“玻璃门”、“隐形门”障碍,真正实现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组织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第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在质量管理、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执法力度,同时加大对守法经营、积极自主创新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另外,开发行政信息资源,加强公共信息服务,深化改革行政部门信息工作系统,使其逐步升级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个人和企业等多组织参与利用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2.倡导多方利益主体共建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加大对常州民营经济融资支持。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可突破地域局限性,在更宽广范围内提供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并强化融资平台综合性服务,如融资服务、信息咨询、融资担保和融资咨询等(如图2)。
(1)政府要承担起“联系人”角色,主动协调民营企业相关利益关系。政府部门应发挥其在政策支持与监督、财税补贴、信用支持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倡导相关利益群体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不断促进平台支持作用。该平台的操作流程为:
①银行、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将资金借给统借统还平台。统借统还平台即信用投资公司统借统还平台,债权投资资金通过该平台进出民营企业,该平台的运营和管理由政府负责,由于政府的信用支持,增强了债权人的资金安全;
②统借统还平台的信用受到政府部门支持;
③统借统还平台中的资金输向资金需求者——民营企业;
④企业的相关信用需向信用中心提供证明材料。信用中心是有由债权融资平台、股权融资平台、管理咨询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四部分组成。信用中心向四个平台中的金融机构提供相应信用信息以帮助平台对企业进行审核和判断,融资结束后,四平台再将融资企业新的信用信息反馈给信用中心,从而企业的信用就会被重新评级,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⑤企业的信用信息通过信息中心提供给投资者及统借统还平台;
⑥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出资成立互助发展协会;
⑦担保公司由互助发展协会提供再担保;
⑧担保公司为统借统还平台提供担保;
⑨股权投资者向民营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⑩投资者、统借统还平台、担保公司等债权方将民营企业新的信用信息反馈给信用中心,使得信用中心更新对企业的信用评估。
(2)金融机构要承担起“法官”角色,在对待民营企业的贷款要与其他企业公平对待。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可利用该平台的企业信用信息对民营企业进行筛选;金融管理部门可以对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和管理,以便常态化评估民营企业的信用;一些配套机构(如投融资管理咨询公司、会计或律师事务所)可在该平台提供公开透明的有偿服务,从而提升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水平。
(3)常州中小民营企业自身要尽快向“正规军”角色转变。以股权配置、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奖励等多种措施共举,引进、培育一批技术骨干、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继续积极实施江苏“百千万”人才培育计划,提升民营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的素质。
(三)借鉴德国工业转型升级路径,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1.常州与德国的相同点
(1)区位优势都比较明显。常州处于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位于沪宁都市圈的“十字路口”。德国位于全球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的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接奥地利、瑞士,北接丹麦,是著名的欧洲“十字路口”。
(2)装备制造业比重较大。常州制造业底子雄厚,工业产值和经济效益比较突出。其中,装备制造业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已成长为常州优势产业,总产值已超过工业总产值比重的40%。其中,轨道交通装备、电网装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农机和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和基础装备等已成为区域标志性产业。
2019年世界《财富》500強上榜29家德国企业,其中有14家属于制造业,其中包括交通装备制造业、精密机械装备制造业、电气装备制造业和能源装备制造业等门类,涵盖面广。另外,德国还有众多未进入500强榜单但仍然是所在行业的“隐形冠军”,如宝必达、ABA z&b及埃马克公司等。
(3)职业教育较为发达。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是全国唯一的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国家首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目前已基本形成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4年位居全江苏省第一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全球领先,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2.德国经验对常州的借鉴
(1)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进大中小民营企业协调发展
德国制造除了如西门子、奔驰、大众、阿迪达斯等大企业外,还有大量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这些“隐形冠军”专注于本行业,并能持续研发新技术、改进产品,逐步形成了行业霸主地位。德国大中小工业企业之间通过各种途径的合作,辅之以专门的法律法规,并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紧密合作实现了产业升级。
①要支持产业链中的龙头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要在项目建设用地、税收优惠、市场拓展、投融资、产业政策、资产重组、增资扩产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②做强民营中小企业,打造更多世界性的“隐形冠军”
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1986)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支撑德国出口的企业并非西门子、戴姆勒、博世之类的巨头,而是400多家在各自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行业领袖的“隐形冠军”。资料显示,按照每百万居民拥有“隐形冠军”排名,德国居全球第一。在这些“隐形冠军”中,90%是凭借质量过硬、技术领先实现市场“霸主”地位的。
常州应提升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层次与质量。由于科技创新等众多措施的推行,常州近几年诞生了200多家“隐形冠军”,但多数还是局限于国内市场,因此需要提升这些“冠军”的层次,让更多的中小企业由“国家级”向“国际级”、“世界级”发展。第一,把握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发展机遇,加强对未来支柱产业的培育,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转化为建设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持久动能;第二,通过针对常州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创新驱动、与大院大所的密切合作、进军资本市场及实施高位嫁接等措施,打造行业领先优势。第三,借鉴建设“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中以常州创新园”、“常州高新区工业互联网(华为云)创新中心”等创新中心经验,继续打造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的创新园区或中心,以开放性胸怀、国际化视野,对常州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好的优势产业集聚与整合高端创新资源要素,培植更多世界性的“隐形冠军”。第四,发扬匠人精神,以打造终身事业的态度打磨企业。常州民营企业应看准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市场,数十年如一日精耕细作,只做一个产品,只研究一个部件,做到世界第一甚至世界唯一。
(2)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品牌价值
德国制造业持续繁荣,离不开德国强大的创新体系支撑,如联邦和州政府、公共研究机构、大学、基金会以及企业等主体。德国有着全球一流的高等教育,应用科学高校数量占据一半以上,同时政府积极倡导和支持产学研合作,如向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高端人才向企业流动,建立数量众多的科技园和技术孵化中心等。另外企业对研发也高度重视,平均研发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位居世界前列。
要促进常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各界力量的共同支持。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度供给,鼓励企业集聚自身创新要素和创新团队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强化“工业互联网+”思维,借助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改造传统企业。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产业创新中心,抢占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通过打造更优的创新创业生态,为常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第二,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倡导向企业集聚创新资源,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手段的区域创新体系。第三,民营企业应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强品牌的科技化水平,进而提高品牌价值,取得竞争优势。
(3)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完成“人治”到“法治”的转换
德国企业管理模式较为发达,长期注重较高工业标准和严格质量认证体系,从而确立了德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比如最好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生产执行系统(MES)、进阶生产规划及排程系统(APS)等软件供应商都来自德国,通过软件自动完成企业管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
与德国企业相比,常州大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成立时间较短,公司制发展相对滞后,公司治理结构等管理模式不规范,为转型升级设置了障碍。应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公司制改革,引导企业广泛开展以规范化为核心的公司改制行动,从公司治理、经营决策、生产组织、市场营销、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等方面入手,健全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深入学习德国企业严谨的“工匠精神”和精细的现场管理,塑造根植于企业的特色文化,以此激励职工融入企业,从而提高员工凝聚力与创造力,加快民营企业向中高端发展。
(4)深化“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
“双元制”是指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两个场所的教育,前者主要是职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后者主要是职业技能的培训。德国“工业4.0”战略也是通过相互渗透的教育与培训,突出与高等教育和研究院所的衔接,提升培训与教育人员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
常州职业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双元轨道建设。要打造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常州制造”向“常州智造”转变,必然要求常州职业教育除了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要求加大与研发机构、科创平台的合作力度。从而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双高”人才,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链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另外,继续坚定不移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八大工程”,即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技能就业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选才、历史经典产业技艺技能振兴、技工院校内涵提升等,使常州每万名劳动者中的高技能人才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晓静,闫震霞.德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8).
[2]常州市统计局.民营经济平稳发展,贡献份额继续加大[EB/OL].2019-03-07,http://tjj.changzhou.gov.cn/html/tjj/2019/OPOEMFCL_0307/15774.html.
[3]常州市委统战部民营经济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常州民营经济竞争力及发展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
[4]李红.中外家族企业接班人选择标准比较——基于常州的调研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8).
[5]周炳荃.探析常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十年”[N].中华工商时报,2013-03-21.
[6]郑先勇,胡纯.制度视角的德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经验分析及启示[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8(12).
[7]车玉,孙东青.常州向德国学习借鉴哪些发展经验:高技能人才占比还要大幅提升[N].常州日报,2018-06-14.
(责任编辑:张彤彤 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