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高校大学生“互联网+”观调查分析
2019-04-20王中玉王心雪王志超
王中玉 王心雪 王志超
[摘 要]在对“互联网+”的发展应用中,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给予大学生群体创业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但这些优惠政策无法充分落实到实际操作当中,因为它们附带的条件过于繁杂,有些还需要繁琐的流程,除去时间和人工成本,政策真正带给大学生“互联网 +”创业的优惠力度并不大。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要对新的教育观念及时了解,强化学校硬件实施,逐渐采用智慧课堂教学方法,引进高质量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实现“互联网+”与高校课程教育工作的协调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芜湖;大学生;互联网+;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1-0157-04
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 application, 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iving college students a series of policy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 but these preferential policies can not be fully implemented in practice, because they come with too complicated conditions, some also need cumbersom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time and labor costs, the policy really brings to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 entrepreneurial incentives are not great. Final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hould keep a breast of new educational concepts,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hardware, gradually adopt intelligent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introduce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so as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Internet +” and university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words: Wuhu;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plus; Survey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消费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人们在生产、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便利,生活方式也在逐渐产生变化。物流、互联网商务等虚实经济相互结合,使得“互联网+”不断的成熟发展,逐步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把传统经营方式注入新的理念,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推动力之一。由此,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国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上进一步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基于时代背景及发展潮流,本文对大学生“互联网+”观念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观的认识和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和解决途径,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认识和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作、生活、学习和就业的意识和观念,最终促进大学生“互联网+”观的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加强“互联网+”观的意义
当前,全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正迅猛发展,互联网正在深入融合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引领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变革,甚至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经济、技术、安全等格局。因此,把握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着力稳定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互联网+”认识、抓牢其发展方位,进一步加强跨企业、跨行业、跨领域的网络化连接和信息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互联网+”能够建构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创新资源。现如今,“互联网+”正在逐步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最强有力的动能源泉,这主要得利于跨区域、跨领域、网络化的国家创新平台的兴起。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融合创新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它不仅加快了市场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的进程,还极大的降低了创业成本和创新门槛。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观的认识可以帮助大学生从互联网上了解更多创新资源,甚至自主发起建立互联网平台帮助他人就业创业。
二、“互联网+”的涵义
开展对大学生“互联网+”观的调查和探索,首先就要了解“互联网+”的涵义,才能在其涵义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意味着在现代互联网技术手段下,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优点,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使传统行业重新迸发新的生命力。“互联网+”主要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与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替换传统行业中旧的、过时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创造出新的、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部分,成为引领时代的新兴产业。因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重视起对互联网的利用,以便在新的经济发展浪潮中不被时代所抛弃。
总而言之,“互联网+”实际上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相互结合形成创新,成为当今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推动力,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势和形态,将与传统行业进行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各种资源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作用,进一步打造出许多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各行各业经济的蓬勃式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芜湖市各区的高校,按不同地区,依照比例发放问卷让调查者填写,采取自填为主、调查员指导为辅的方式进行,最后利用SPSS等完成问卷的回收和整合,以及数据的录入。以卷面问答为主要形式对芜湖市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了解目前芜湖市高校大学生的“互联网+”观现状,本文对芜湖市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开展本次调查之前,查找了许多与“互联网+”相关的资料,并设计了调查问卷,根据题项之间的关联性,将问卷调查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认知现状、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认同现状、“互联网+”发展现状以及政府和高校对“互联网+”的扶持。为全面了解芜湖市高校大学生“互联网+”观的现状,本文将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芜湖市1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随机发放了48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485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如表1 所示。其中研究生26人,本科生248人,专科生211人,各占5.4%、51.1%和43.5%。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校互联网学习资源不够丰富
校园网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考和生活方式。校园网上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路径,有效弥补了现实生活环境中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本次调查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访问发现,有182名同學认为校园网上学习资源很丰富,213名同学认为校园网上学习资源一般不是很多,这两部分同学所占比例高达81%。但也有8%的同学认为校园网上学习资源几乎没有,甚至10.5%的同学甚至不知道校园网上有学习资源。(见表2)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基础建设,提供更多的校园网上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学历与创业意向
通过学历与利用“互联网+”创业进行对比发现,专科生创业意向人数高达148人,占被调查专科人数的70%;而本科只有112人,占被调查本科人数的45%,研究生有12人,占被调查研究生的46%。(见表3)
(三)“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
根据图表显示可知,芜湖市大部分高校大学生都认为“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的行为影响。根据图表显示(见表4)34.1%的芜湖高校学生认为 “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知识获取方式影响有突出表现;30.4%芜湖高校学生认为“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人际交往影响有突出表现;19.6%芜湖高校学生认为“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影响有突出表现;8.8%的芜湖高校学生认为“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家庭氛围影响有突出表现。
(四)高校对“互联网+”未来发展措施
由图表可知(见表5),26.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对“互联网+”未来发展,应加强高校出台政策支持大学生进行“互联网+”创新创业方面力量;19.6%被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对“互联网+”未来发展,应加强举办“互联网+”相关知识竞赛方面力量;19%被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对“互联网+”未来发展,应加强高校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方面力量;16.3%被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对“互联网+”未来发展,应加强召开有关“互联网+”观座谈会方面力量;15%被调查学生认为高校对“互联网+”未来发展,应加强引进“互联网+”相关人才方面力量。
(五)高校大学生“互联网+”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
网络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互联网+”观。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的过度使用会消磨大学生的意志力,攻破心理防线,降低身体素质和自控能力,让大学生形成网瘾,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2.政府因素:缺少完善的扶持政策,优惠力度不够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已经被互联网深深的改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正在蓬勃兴起。其中政府应当给予鼓励支持,不断制定新的政策回应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但这些优惠政策无法充分落实到实际操作当中,因为有些需要繁琐的流程,造成时间、人力、资金的浪费,最后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3.学校因素:教学资源不完善,教学体系不健全
学校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它应有的责任,完善的教学资源和健全的教学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教学资源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是影响大学生“互联网+”观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有44%的同学认为学校校园网上学习资源一般,不是很多;而8%的同学则认为学校校园网上学习资源几乎没有。另外,有些高校师资基础力量薄弱,教学体系不健全,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思考问题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4.学生自身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程度决定着个体的发展程度,大学生个体心理还在发展阶段,而大学生个体正处于一个半成熟的蜕变的艰难过程。在进入大学之前为了能够走进大学的校门,每位同学都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其生活都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缺乏人生经验,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未完全形成。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也难以获得社会上学习的经验,对于信息的了解也较为不足。
五、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层面:做大学生“互联网+”项目的牵头人
政府作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提出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政策,积极组织开展关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指导工作。大学生是一组特殊的社会群体,为此政府应优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政策扶持,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手续的办理流程,简化相关手续,使得相关优惠政策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避免实施的片面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奖励支持和贷款优惠,促进创业活动保障机制健全。
(二)高校层面:做大学生“互联网+”项目具体的推动者
大学生从高校教学中能够学习到众多关于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高校对于教学方面也应有所改善。在目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丰富教学内容,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不可逆转的一种趋势。就创新教育模式而言,高校开始试行“生—师—企”三者循环交互的交流体系,这种交流体系能够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可以就自己的需求,寻求相应的建议,获取学习资源,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方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应提供全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校需要不断更新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为大学生选择创业指明方向,在校园官网上设立相关的专栏,为需要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最新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把握市场动向,把握机遇抓准时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率。高校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设立一定的资金保障和奖励支持,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同时,高校对进行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讲座,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有更多知识来源。高校还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基础设施支持,高校应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基地,以此组织聚集大学生创业者们,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創业空间,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交流创业经验,提高创业能力,扩大“互联网+”的影响力。
(三)个人层面:做大学生“互联网+”项目的具体实施者
“互联网+”创新创业是一个涵盖了计算机、金融、营销等多个方面知识的活动,其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创业者需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深刻了解“互联网+”的有关知识,树立培养正确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观,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自我检查,及时修正,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抓准市场空白,不断挖掘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当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学生作为日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具备健全和完善的“互联网+”观至关重要。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口号以来,“互联网+”创新创业浪潮居高不下,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只有17.7%大学生成功进行了创新创业,这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大学生个人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优化政策支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个人素养,深入推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顺应“互联网+”新形势,实现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跨越式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亮.“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2018(20):13-14.
[2]石娟.“互联网 +”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与挑战[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3]冯林.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问题研究[G].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4.
[4]金世敏.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G].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责任编辑:顾晓滨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