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洪梅花灯文化的发展及传承

2019-04-20叶毅新

卷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叶毅新

摘 要:东莞洪梅镇被称为“中国花灯之乡”,一直是洪梅花灯的原产地和主产地。洪梅花灯意味着光明、前程、和谐、发展,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愿景。洪梅花灯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在洪梅源远流长的开灯习俗。“开灯”亦称“点灯”、“添灯”,是流行于东莞水乡的民间习俗。本文主要讲解了洪梅花灯文化的背景、发展及传承保护。

关键词:洪梅花灯文化;发展;传承

1 洪梅花灯文化背景

说起岭南水乡传统文化,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龙舟、醒狮、粤剧等传统文化,位于东莞市西北部的洪梅镇自古水网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洪梅人民依水而居,民风淳朴,其中的花灯文化底蕴丰富,别具岭南水乡人文气息。

花灯又称“灯彩”,始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时期,是太平盛世、喜庆吉祥和节日欢乐的象征,是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是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洪梅花灯由来已久,品种繁多,有添丁灯、长寿灯、棱角灯、花篮灯、飞机灯、鱼灯、中秋灯等,常见的是洪梅传统的添丁灯和中秋灯。是东莞市现存最具岭南传统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浓郁的水乡文化特色,充分反映疍家文化在逐水而居基础上的传扬和继承,对研究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洪梅,有农历正月初一,家人喜添丁,敲锣忙“开灯”的说法。每当家里添人进口都会进行“点灯”习俗,相传清代便已在洪梅等一带的东莞水乡形成。

该风俗分为“开灯”和“结灯”两个环节,“开灯”意指男孩出生后的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一交子时段,家长要为男孩带上“三牲”供品(公鸡、芽菇、鱼、猪肉、鸭蛋),拿着锣一路敲到土地公庙,在庙里挂一个灯笼祈福。点添丁灯时,要用刀在灯的一个面上戳开,点上蜡烛。灯下面有留须,上面写上婴儿的名字。在古时,小孩要点了灯才能把名字写入族谱。此外,年初一当天外婆要一大早挑着“一担箩”到男丁家,箩框里面要有小被子、背带、柚子、糖姜、自制白酒(俗称“扒白酒”)等等物品来祝贺男丁。中午或下午还将摆灯酒,“添丁”的家人宴请父老乡亲,席间除了鸡、鱼等之外,常备红鸡蛋与姜醋等食品,众乡亲过来参加宴席,这俗称“贺灯”。届时,烟花、鞭炮燃放喜庆,传递各位乡亲父老的祝福,恭祝“添丁”者的家庭幸福、身体健康等。

而“结灯”,则是在新年正月十四和十五交子的那晚,同样由这户人家主持,敲锣、拜神、将花灯升天,他们还会取下灯绳和灯膥,传承给下一年第一户添丁的人家。不少街坊会在正月十五当晚,悄悄撕下花灯的一角,讨个好意头,寓意明年喜添男丁。除夕“点灯”,年初一“饮灯酒”,正月十三“炒丸仔”,“拜灯头爷爷,灯母娘娘”,“煮九簋”,正月十五“结灯”。这些是洪梅当地习俗,整个“点灯”仪式严谨有序。

在农耕文化的影响下,添人进口即“添丁”,是强壮一个家族、强大一个民族、强化一个统治集团的精神倾向,所以对研究中华民族的人口发展史有重要意义。曾在封建社会这个历史特殊时期,洪梅花灯意味着光明、前程、和谐、发展、既是社会发展必然的文明产物,也是人民百姓的寄托和向住。

2 洪梅花灯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同时,由于现代工艺的转型导致传统工艺也随之发生变化,老的、有丰富内涵和制作经验的工艺师、工艺家绝无仅有、廖若晨星,又缺乏年轻工艺师注入新鲜血液,无人研究创新之举,使得传统技艺在传承方面面临失传。

洪梅花灯一度处于濒危状态。主要原因表现在:其一、制作难度大。洪梅花灯都是传统纯手工制作,品种繁多,其制作较为复杂。每一盏花灯均是由手工精心扎制而成,从破竹削篾、扎架编织、装裱粘贴,工序繁琐,每一道工序都十分严谨、精细,一般人不易学。其二、制作时间较长。洪梅花灯中的长寿灯是最大最复杂的一种,制作一盏长寿灯大概要用十天的时间。其三、洪梅花灯是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家添男丁紧密连在一起的,是一种岁时节令性很强的工艺,艺人只能靠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期间卖些花灯,平时便无经济收入,因此,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习这门“穷手艺”,就是那些老师傅的后代,大多也不继承这一行业,利润低、制作复杂时间长,效率低导至后继乏人,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其四、古时花灯制作的传承方式是靠大家动手,社会习传,各家相互比赛,民众积极性高。而现在市场经济冲击,花灯均由专职艺人制作,靠市场推销,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只抢时间,忽略质量,使工艺打了折扣,也使形态较相近,损伤花灯自身的生命力。

为保护和传承洪梅花灯文化,在2010年开始,洪梅镇每年举办以洪梅花灯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使洪梅花灯文化得以在人民面前呈现,进一步激发洪梅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让吉祥、喜庆的洪梅花灯成为和谐美好、蓬勃向上的象征,从而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规模上、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通过举办以洪梅花灯为主题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花灯文化成为洪梅走向全国的亮丽名片,进一步提升洪梅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打造文化名城营造浓厚的氛围。目前,洪梅花灯已成为集节庆,祈福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洪梅特色文化品牌。2012年洪梅镇荣获“广东省花灯之乡”,2015年获得 “中国花灯之乡”美誉。2016年成功为“洪梅花灯”申请了专用商标,为发展、保护、壮大“洪梅花灯”文化品牌提供了知识产权法律层面保护。

此外,为扎实推进洪梅花灯文化进基层,走进群众身边。在校内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花灯制作比赛等活动让洪梅花灯技艺走进校园。同时,在校外开展各类花灯制作公益培训班,使洪梅花灯技艺走向群众,走向青少年。2013年,通过大胆创新洪梅花灯文化的宣传传播形式,拍摄了为洪梅花灯为主题的微电影《灯梦奇缘》,以时尚的方式解读洪梅花灯文化和花灯技艺,唤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理解,使洪梅花灯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推广。借助微电影精简的剧情和强大的传播力让影片走出镇门,面向全国,进一步扩大洪梅花灯的影响范围。

3 洪梅花灯的传承与保护

1)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和保护计划。通过设立“非遗”项目专项资金和传承人保护机制、同时,做好洪梅花灯技艺各类资料的保存和建档,包括文字材料、实体物品、口述材料、视频资料等。

2)定期组织花灯制作艺人交流活动,相互学习不同品种的制作技艺,享受传统艺术成果。同时汲取其他地区花灯传统艺术精华,使传统的洪梅花灯更具艺术魅力。

3)通过举办花灯制作比赛、定期开设民间艺术班等形式,为花灯制作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真正感受传统花灯文化的魅力,系统地掌握民间艺术技能技艺,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储备人才力量,壮大制灯艺人传承队伍。

4)在中小学校设立洪梅花灯乡土教材,开展洪梅花灯的普及教学。乡土教材结合中小学美术课教育,把洪梅花灯作为在校学生美术课的必学课程,致力于开展对洪梅花灯的宣传、推介和普及。

5)扶持花灯文化产业发展。整合各种资源,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组建以洪梅花灯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发掘包装有商业价值的花灯文化产品。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花灯等文化建设,鼓励企业结合花灯制作实际和市场需求,研制富有特色的花灯产品,拓宽花灯销售市场。牵手知名动漫玩具制造企业,积极探讨洪梅花灯批量化、产业化的路子,研发生产洪梅花灯创意玩具。

6)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围绕洪梅花灯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结合旅游、游玩、农家乐等元素,将洪梅打造成新春祈福圣地,旅游度假圣地,為洪梅的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洪梅人伴随着花灯长大,对于花灯,就像青梅竹马的伙伴那样情深。在每一个洪梅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个梦,就是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下去,这当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