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渎庙的形成

2019-04-20杨艳霞

卷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明

杨艳霞

摘 要:本文介绍了济渎庙与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原因及济渎庙早期建筑基本特点,为研究济源历史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济渎;寝宫;渊德殿;文明

济渎庙是历代皇帝在祭祀济渎水神的过程中酝酿和创建的。我国古代祭祀山川神袛,有祭祀“五岳”、“四”的传统,且被列为国家头等大事,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和隆重祭。“四渎”的形成可追溯到商代记封禅书载:“秦并天下,以前,到了周朝,统治者已经把令官所常春天地名山大川,四法列人国国家祀典的范畴。《史记·封禅书》载:“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淆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水日济、日准,…看…”《周官》日:“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四渎者,江、河、淮、济也。”秦朝更是把四渎祀完全固定下来。到了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进一步确定四渎的祭祀地点分别为“河于临晋,江于江都,淮于平氏,济于临邑。”采取了派专人祭祀的制度。此后一段时间多采用望祭的方式。直至到了隋代,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東了长期的割据政权,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新颁布了祭祀制度,确立了在四渎之上建庙祭祀,从而为济庙的创建和辉煌拉开了序幕。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颂诏在水源头(东源)修建济渎庙,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重修济渎庙记》和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邑侯史公重修庙记》中均载:“隋文帝开皇二年始立庙貌”、“庙创于开皇二年。”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紧接着在济渎庙西侧附建天庆宫。由于济源王屋山一带一直为我国著名道教活动中心,庙内碑文亦多次出现“知庙玄真大师张道享”等称谓,所以济渎庙建立之初和其后的日常管理一直与道教有着密切关系。唐《元和郡县志》和清《济源县志》载,济源县设立于隋开皇十六年,系由轵县析置,因济水发源于此而得名。那那么济源县设置时间(公元596年)仅比济渎庙始创时间(公元582年)晚14年,以隋代当日时的生产力水平,可以推知,济源县的设置是在济渎庙全面完工不久,所以朝廷置济源县的真正目的是要其配合朝廷每年对济渎庙进行正常的祭祀。同时也证明了济水和济读庙的地位在当时是十分显赫的。

唐、宋之际是济渎庙的大发展时期。据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济渎北海坛偿器碑》载:“,,,…封兹为清源公,建祠于泉之初源也。”清《济源县志》称:“因济渎池有海眼潜通北

海,故建庙附祭北海神于此。”《清世宗章皇帝亲政祭告北海神文》也称:“源疏朔漠,脉源派衍。”知北海过错在荒漠,祭祀不便,因济渎池有海眼通北海,故在济渎庙后创建北海祠附祭北海神。北海祠的建立,更丰富和提高了济渎庙的历史地位。唐、宋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更是对济渎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可以说,济源庙的现存规模基本是当时确立的。由于文献和碑文缺乏记载,唐代重建规模难知,但宋开宝六年(公元937年)的一次重建和修缮规模较大,据当时碑文《重修济渎庙记》载,其时重建济渎寝宫,整体扩建和修葺济渎庙诸建筑,所以今天济渎庙基本保持的是唐、宋遗制格局。现存的济渎庙宋代建筑尚存寝宫,渊德大殿遗址。

寝宫:重建于宋开宝六年(公元937年),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我省仅存的两座宋代建筑之一(另一座为登封初祖庵)。位于济渎渊德大殿之后,通过覆道(主廊)同渊德大殿一起构成宋、金时期通行的“工”字形建筑。其面阔5间,进深4架(3间),单檐九脊殿(歇山造)。此殿檐柱粗矮,出檐较深,殿顶坡度平缓,斗拱雄巨疏朗,大木构架简洁明了,宋初建筑特征十分明显。寝宫檐下四周遍施斗拱,前后檐置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每间补间铺作一朵。其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均为五铺作重杪,第一跳华拱偷心,第二跳华拱上横施令拱,拱上再施替木承托檐下撩檐榑,第三层施耍头及后尾,蚂蚱头形的耍头上置齐心斗壁内栌斗上横施泥道拱,泥道拱上为两层柱头枋,枋面隐刻慢失。撩檐榑与柱头枋之间,在遮椽板下,以支条承托,同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做法相同。补间铺作后尾施偷心华拱两跳,第二跳华拱上施算程枋和天花(现不存)。柱头铺作后尾做法为华拱后尾施榰頭承托其上四椽栿。侧檐斗拱仅施柱头铺作,亦为五铺作重杪,柱头枋表面隐刻泥道拱,其后尾做法同前后檐柱头铺作。寝宫檐下斗拱制作规整,斗幽页较深,材高24.5cm,宽15cm,同宋《营造法式》特点相符。室内梁栿采用前后檐通长四椽,其上立平梁以承托屋顶,屋架举折平缓,室内现存立柱为后人增加。综合寝宫斗拱、材契、屋架等诸多特点及文献记载,此殿无疑是宋初建筑,局部反映了济渎庙宋开宝年间重建时的等级和风格。

渊德大殿遗址:渊德大殿面阔7间,进深3间,为庙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原有大殿和东西挟屋各1座,东为元君殿,西为三渎殿,面阔均为3间,其台基较正殿稍低。大殿台基高1.2m左右,到四隅加角柱,四周砌条石台明,大殿平面采用室内双槽,室内砌神座、塑像。从殿上柱础遗构看,位于墙内的,均系平石,露明者另加覆盆,制作规整,覆盆表面线刻卷草花纹,刀法圆活,构图精美,极似唐、宋之物。大殿正面置东、西二阶,即《礼经》阼阶、西阶的遗制。据《礼仪》所载,周代宫室已有东、西阶之制,其式样为殿前设双阶,分别为主阶(阼阶)和西阶(客阶、宾阶),宋代以后,未有再现者。而渊德大殿东、西阶制度为现存孤例(现存地下)。另外从明天顺四年《济渎北海庙图志碑》可看出,渊德大殿单檐四阿,结构严谨,为全庙主体建筑,元君、三渎二殿用单檐九脊,体制稍卑,其外围自渊德门至寝官置内转82间,外转92间回廊,同登封《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之中岳庙布局如出一撤。

综合分析济渡庙内主体建筑寝宫和渊德大殿遗址特点,结合庙内现存的唐代夯土围墙(30余米),宋代石勾栏,宋、元石桥,元代临渊门,解放后拆除之拜殿及碑文、文献记载可知,唐、宋时期是济渎庙的发展和完善时期,至宋开宝年间,基本上形成了其后的庞大规模和崇高地位,宋徽宗还诏封济渎庙为“清源忠护王”,更加重了历代统治者对济渎庙的尊崇和祭祀。济水和济渎庙的地位亦可见一斑。

济水文化与黄河文化一起孕育了华夏文明,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一笔宝贵遗产。

猜你喜欢

文明
文明礼让
文明礼让
礼让文明
文明的摇篮
请文明演绎
多元文明,照鉴共同未来
让文明之花持续绽放
醉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和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