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文本亲触语文

2019-04-20胡寒芳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胡寒芳

【摘 要】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解读。亲密接触文本,正确地理解文本的语言,精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感悟语言的魅力,就能达到“语”和“文”的真正统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增量,捕捉文本的隐秘,挖掘文本的深度,增加文本的亲密性,让自己和学生有大量时间能够深入文本,深入语文。

【关键词】文本解读;文本理解;阅读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深入解读文本、亲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热闹实则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一个环节——想象画面,体验角色。初看,这个教学环节非常精彩:教师引导入情入境,学生读得有声有色。但如果细细去研读文本,就会发现学生代入的情感、语气和人物的性格、故事的情境不符。虽然课上允许学生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但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亲密接触文本,找到最合情合理的表达方式,进行朗读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文本的语言,精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感悟语言的魅力,达到“语”和“文”的真正统一。

那么,如何有效地接触语文,解读文本呢?

一、关注文本的增量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言语的应用就是为了使语言“增值”。课堂上,作为引领者的教师要敏锐地发现文本中的语言增值点,进而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读、写训练。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的语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有位教师在执教这一段时敏锐地发现了语言规律,她是这样教学的。

1.自由地读读这段文字,细细地去品味。

2.指名朗读,抒发情感。

这般劳苦的母亲,让你感到——心酸;这般劳苦的母亲,让你感到——心痛;这般劳苦的母亲,让你感到——深深的敬意;这般劳苦的母亲,让你感到——( )。

3.转化成诗的格式,配乐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4.进行模仿写话。

通过深入感悟,变化句子形式朗读,学生明白了将“我的母亲”倒置,并进行多次反复,能给人一种慢镜头的感觉,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让人深深地感受到慈母情怀。教师只有深读文本,并具有主动发现语言规律的意识,才有可能使文本语言得到“增值”。

二、捕捉文本的隐秘

有的语言现象比较外显,一读就明白,而有的语言现象比较隐蔽,易被忽视。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文的开头:“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补一张破帆”直接写出了桑娜一家的贫穷,后面几句通过寒风、海浪、风暴等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了桑娜一家的穷苦(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丈夫仍需出海打鱼)。又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为设果,果有杨梅。”笔者在课堂上提问:“九岁的孩子就会招待客人,真是聪明。想象一下,他是如何接待客人的?”于是,教师当起了孔君平,让学生想象杨氏之子的动作、神态,模拟对话。

师:杨兄在否?

生:父不在。

师:敝人告退也。

生:不急,不急!请吃杨梅。

……

师:当孔君平听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他又会怎么夸奖呢?

生:妙哉!妙哉!

生:此乃聪慧者也!

……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思维敏捷,言语巧妙,让人回味无穷!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真正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三、挖掘文本的深度

薛法根老师说过,“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这的确很有道理。言为心声,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文章作者对关键的字词、精巧的句式、典型的段落都进行了再三斟酌。语文教师要深入文本,挖掘文中的语言点,以此为根基,引领学生在探究中获得语言的提升、情感的升华。如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针对这句话,有位教师是这样执教的:先让学生理解“快不了多少”是快多少,再提出假设——如果这六匹马同时跑,结果会怎样,最后让大家拿出自己的“马”,和同桌一起摆弄一下。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探究了田忌反败为胜的奥秘,从而进一步体会孙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注意观察与研究,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多动脑筋。

四、增加文本的亲密性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学习语文的方法仍适用于今天的语文教学。然而,有的语文教师注重教学的设计而忽略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而忽略自己对课文的范读。这样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对课文一知半解或照搬教学参考书直接进行教学。可以想象,这种缺少真情感悟的教学要么生搬硬套,要么枯燥乏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增加亲近文本的时间,让自己和学生有大量时间能够深入文本。

上课前,教师要反复地阅读文本,对文本有深入的了解,在挖掘其语文价值的同时,大声地反复朗读数遍,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以便课堂上能够灵活自如地指导学生阅读或朗读。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创设让学生亲密接触文本的时间和机会,避免用多媒体代替书本,避免一堂語文课上下来学生不看书的现象:初读感知要阅读文本;提出问题要细读文本;解决疑难要根据文本;指导朗读要依托文本……

相信每一位语文教师只要心中有语文,潜心钻研语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亲密接触语文,定能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浙江省磐安县新渥街道深泽小学 322308)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