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融媒体环境下编辑的融合意识与编辑能力

2019-04-20李梅

出版广角 2019年5期
关键词:载体出版社编辑部

【摘要】 得益于新兴媒介技术而形成的融媒体环境给编辑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传统的编辑理念、编辑能力和编辑部机制都面临滞后危机。此种情况下,编辑人员必须全力树立融合意识,同时不断提升融媒体所需的融合编辑能力。总的来看,推动编辑工作与新媒体融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编辑导向,建立融媒体大编辑部制,则是融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融媒体环境;融合意识;编辑能力

【作者单位】李梅,重庆出版集团社科出版中心。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5.013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媒体摆脱了传统的单一形态,迎来了一个全面融合的新时代。这种融合并非不同媒介形态的简单拼接,而是全方位的融合,是从内容生产到制作发布,从人员岗位配置到经营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调整[1]。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出版形态下的编辑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编辑人员必须充分理解并掌握互联网思维,具备融合意识及融合出版所需的编辑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语境下的编辑工作。

一、融媒体环境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当前,融媒体环境的出现对传统出版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往的策划、编辑、审稿、校对等一系列编辑工作都已面临新的环境。其中,编辑理念、编辑能力以及编辑部架构亟须应对挑战。

1.对传统编辑理念的挑战

编辑理念是关于编辑工作的性质、编辑的角色等的认知。在传统出版时代,编辑工作主要是围绕书稿做文章,首先是策划选题、约稿、处理投稿。其次是对文本进行加工、润色和校对。同时,编辑也会与作者进行沟通,对书稿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显然,在这一过程中,一旦书稿到了出版社,编辑即处于主导地位,作者和读者都处于被动状态。

在融媒体环境下,由于新兴媒体带来的诸多变化,如共享、互动、及时、海量信息等等,编辑处于一个“去中心化”的工作环境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得到凸显。这就给传统的编辑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比如,融媒体环境下的编辑工作,随时面临着来自作者、读者乃至全体网民的围观,用户生产内容也逐渐成为编辑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编辑必须改变传统的编辑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选题策划、文字编辑、风格选择等等,需要在互动沟通中进行确定,充分吸收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就很可能遭到用户的质疑。

2.对传统编辑能力的挑战

传统出版社对编辑的要求是较高的,并且主要集中在文字处理能力上,包括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格式等诸多方面,还要求把握好政治方向,有相关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知识,同时注重与作者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因此,对于传统编辑来说,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文字处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储备。

随着新兴媒体的普及,知识不再仅仅由出版社掌控,而开始呈现分散化趋势。一些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自行发布系统性的知识,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撰写连载小说。若编辑工作仍停留在文字和专业知识层面,显然无法与当下的媒介环境相匹配。而在网民已经逐渐习惯互联网环境下的阅读时,传统编辑的风格和样式甚至都已经不再适用。

这就要求编辑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把握各行业领域的动态,了解网民的内容需求,熟知网民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喜好。同时,也因为这样,编辑能力就要有进一步的要求。比如,处理文字的能力不再局限于错别字、语法层面,而是要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编辑加工。特别是网络出版物、视频出版物等新兴的出版形态,如果不能根据用户需求加以编辑,就很难获得用户的喜爱。

3.对传统编辑部机制的挑战

编辑部是编辑工作的枢纽,负责统筹出版社的各项编辑事务。自近代出版社诞生以来,编辑部已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工作模式。但是,这种编辑部机制是建立在纸质出版物基础上的。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各种媒介开始融合发展,出版载体和出版形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出版社的编辑部已经难以承担起融媒体环境下的编辑工作。

面对新的出版生产机制和流程,出版社需要對编辑部的组织架构加以重组。同时,也要探索出全新的编辑流程和工作机制,以适应融媒体环境和新的出版内容生产环境。比如,传统编辑部的稿件以策划约稿和来稿为主,其依据主要来自编辑部。而融媒体环境下,编辑部的编委会不能成为出版的唯一主体和决定者,必须要把作者和读者的意见纳入进来。这种意见该如何科学地成为编辑出版工作的组成部分,就需要结合出版社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多的探索。

二、融媒体环境下编辑的融合意识与融合能力

在出版融合环境下,多数出版社的人才队伍中都缺乏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事业的融合与转型发展。对于编辑来说,在夯实传统编辑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新媒体编辑技能,转变为新型编辑人才的要求已十分迫切。

1.融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的融合意识

在融媒体环境下,编辑要不断增强新媒体意识和用户合作生产意识,成为“融合型”编辑,以适应广大用户对资源共享和参与互动的需求。简言之,就是要求编辑具备融合意识。

首先,创新编辑理念。传统编辑工作经过长期的积累,容易使编辑的理念发生固化。因此,面对一系列新型媒介技术的冲击时,编辑应当打破原有的出版理念,树立融合出版意识,提高编辑出版工作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型编辑体系。

其次,丰富编辑信息传播手段。融合意识体现在编辑工作当中,最主要的就是融合手段的运用。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出版社逐渐失去其渠道优势,编辑工作必须适应受众信息阅读和获取渠道变化的新形势,融合各种不同的出版载体、传播渠道、内容资源,从而推动出版物的多样化发展。

再次,坚持内容为王。融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的核心优势不是技术,而是一直以来积累的优质资源。在探索出版转型的过程中,内容为王应是编辑工作的基本理念。新形势下的编辑工作,要善于从出版内容的来源和选择上进行创新,探索多样化的发展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出版物质量。

2.融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的能力要求

面对融媒体的挑战,编辑需要向新型编辑转型,以此应对新的环境。因此,除了传统出版环境下所应具备的编辑能力,新型编辑还要掌握一些新的能力。

(1)快速辨别选题的能力。我国图书出版已进入一个以策划求发展、以策划求效益的阶段,强调建立以策划为核心的现代出版新体系,以选题策划为切入点优化和调整出版结构[2]。出版题材选择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互联网中的信息海洋,如何判断各类内容是否具备出版价值,是否会受读者欢迎,采用什么样的出版形式符合读者的期待,等等,都是编辑在长期锻炼中逐渐培养起来的能力。融媒体环境下的出版内容来源多样化、复杂化,用户需求个性化、多元化,传统的选题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型读者的需求,编辑必须掌握新型的选题判断能力,以进一步提高选题质量。

(2)互联网思维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迎来了大互联/实时互动的Web3.0时代。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里,人与人的交互、人机交互、人物交互等逐渐成为常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先进技术已经开始出现,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等新型技术相继涌现,而这些颠覆性的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编辑出版工作之中。在这个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时代,具备互联网思维是对编辑工作的新要求。新型复合型编辑人才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能力,善于将其中最为突出的互动、共享思维运用到编辑实践中去。这将有助于编辑在融媒体环境下以更加高端、全方位的视角审视出版融合,也使得编辑在面对互联网上的种种新现象时不会产生滞后感。

(3)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融媒体环境下,编辑不再像传统出版时代那样,只从事单一形态的工作,而将面临内容统一加工、一稿多用、一人多职的新的工作形态。在新工作语境下,编辑不仅要负责内容编辑和加工,还要负责出版内容、出版载体、出版形态甚至是语言风格等方面的选择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等,以打造出优质的融合出版物。因此,新型编辑要适应全能技术,熟悉不同载体、不同形态的出版特色,具备驾驭相应技术的能力。

三、融媒体环境下编辑工作的融合发展策略

为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各大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基本上都建立了官方网站,同时也开通了微博、微信账号,以此提升其影响力,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这些网站与账号的开通与真正的融媒体生产机制还有较大距离。未来,编辑工作必须走向融合发展,传统型编辑也必须向新型复合型人才转变。

1.推动传统编辑工作与新媒介的融合

出版工作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媒介作为载体。对于出版融合来说,要做的不是放弃传统的纸质出版,而是如何更好地使各种媒介形态相互融合,以发挥整体性功能。例如,当面对严肃的问题或值得深度思考的选题时,纸质出版物更加合适;当面向青少年出版时,一些生动活泼的新媒体形态和网络化的语言风格会更受欢迎。因此,大力推动传统编辑工作与新兴出版媒介的融合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尽管新技术、新载体、新形态给传统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这些新生事物同时也为传统出版提供了发展契机。传统出版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介技术、多样化的载体及由此产生的诸多新型表现形态,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出版资源进行整合,使传统编辑工作真正融入新媒体当中,打造融媒体环境下的新型编辑出版格局,让知识和信息能够在不同载体之间自由切换,助力知识共享,提升知识的公共服务功能。

对出版业而言,当前融合的首要任务是载体与平台的融合,组织、内容、经营、管理等融合是配套辅助。从目前情况来看,出版业已经实现了初步的融合,如一些教材出版开始运用二维码,使传统教材中的案例变得更加鲜活;一些出版社运用AR技术,出版具有较强沉浸感的出版物,等等。但这些只是基础,未来的出版融合需要彻底打破媒介边界的限制,使得各种媒介在融合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编辑导向

在传统出版格局中,由于载体形式单一,出版形态有限,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沟通渠道有限,多局限于读者来信、邮件往来、读者会等形式。这些形式主动权也都掌握在编辑手中,读者无法及时有效地参与。而且,这些参与几乎都是事后参与,对出版前的过程无法介入。因此,读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融媒体环境下,出版渠道呈多元化趋势,用户参与成为融媒体的重要环节。在一些新兴媒体平台上,用户参与的内容甚至比平台发布内容更受欢迎。对编辑工作来说,要想实现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编辑工作模式及编辑方向,加强选题策划能力,满足用户对出版题材和出版形式的个性化需求。对此,有学者指出,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出版社通过编辑部的数字化改造,用户社区的搭建与个性化出版,有机会实现传统行业的弯道超车[3]。

具体来说,以用户为中心的编辑导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出版题材选择以用户为中心。要以用户关注并期待的内容作为题材选择方向,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选出用户真正喜爱的内容并加以出版。二是出版载体形式以用户为中心。在众多的出版载体当中,如何选择与内容相匹配的载体形式,应充分尊重用户的意见,而不是编辑单方面决定。三是出版形态选择以用户为中心。出版物是以文字、图片、动漫、视频、音频哪种形态为主,要根据内容性质和用户的阅读习惯来决定。四是出版效果评估以用户为中心。出版物质量好坏不仅是看发行量,还要看用户的下载、评论,特别是豆瓣等点评类网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探索融媒体大编辑部运作机制

在融媒体环境下,出版社的编辑部需要重组,具体说来,就是打破传统的组织架构,重组编辑出版的工作流程,建立起全新的大编辑部运作机制。从当前的融媒体趋势来看,大编辑部将是出版社在新形势下优化资源配置的最好途径。因此,探索构建一个可以统筹不同出版载体和媒介形态、实现编辑出版流程再造的大编辑部十分必要。

尽管关于出版社大编辑部的改革意见从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提出[4],但这些探索一直未能形成稳定模式,且当前又面临着新的环境,此前的改革又面临新变化,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新的大编辑部建设。而在传媒领域,大编辑部已经有了诸多成功案例。比如,人民日报社打造的“中央厨房”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资源、平台、渠道、内容的有机统筹。又如,美国“坦帕新闻中心”专门打造的传媒大厦实现了报纸、网站、电视台的统一办公和资源共享,其设置的统一指挥台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新闻传递给分布在其四周的三家媒体,并有专人指挥、协调对新闻的采访[5]。这种资源共享、统一指挥的模式值得出版领域的大编辑部制借鉴参考。

面對新的出版生产机制和流程,编辑部组织架构在重组的同时,也要探索出适合新生产环境的编辑工作流程和机制。从出版内容选择、载体选择、形态选择,到出版内容评估、反馈效果以及出版工作改进,都需要一个科学的流程指导,而这也需要出版业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尹宏伟.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编辑的应对策略[J]. 今传媒,2015(5).

[2]迟云. 一个编辑的视角:如何做好选题策划[J]. 中国编辑,2019(1).

[3]任媛媛. “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时代出版社的应时之变[J]. 中国出版,2016(3).

[4]周喜中. 改造“大编辑部”[J]. 中国出版, 1996(2).

[5]杜一飞. 融媒体时代教育音像出版的发展思路[J]. 现代出版,2018(3).

猜你喜欢

载体出版社编辑部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我等待……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石油工业出版社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