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4-20刘信丽
刘信丽
(射阳县临海中心卫生院,江苏 盐城 224300)
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发生原因很多,烟草暴露、生物燃料暴露等环境影响或患者身体机能差等都有可能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方法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手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显著作用。本文对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期间发挥的效用进行阐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实验对象:选择2016年1月到2019年8月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实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实验组各15例。参与本次实验的所有患者无其他心、肺等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沟通意识,自愿签订同意书参与实验。实验组平均年龄为(57.5±6.9)岁,男9例,女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57.5±7.9)岁,男8例,女7例。无论是年龄还是性别,关于这些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并无太大不同,P>0.05不影响实验结果。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准时用药,医护人员做好抗感染、止咳止痰等工作,出院后停止护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护理方式包括:①构建延续护理小组,安排护士长、护理人员与医师创立专业护理小组,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相关知识学习工作,提升护理人员对延续性护理认知。学习一段时间后开展考核工作,检查组内人员对疾病与延续性护理知识掌握情况[2]。②心理护理,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患者常因胸闷、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而感到焦虑、烦闷等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将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医护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讲述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与内心的问题。告知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基本操作与安全性,减少患者疑虑。医护人员采取合适方式向患者普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知识,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向患者强调护理的安全性,使患者对医护人员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③出院护理,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戒烟。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提醒患者远离人流量密度过大的地方,远离有刺激性气味或粉尘严重的地方,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展锻炼。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有吸氧要求的患者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使用家庭氧疗的方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制氧机与呼吸机,出院后也要保持每天吸氧15h,氧气浓度每分钟1-2L[3]。教导患者呼吸操的具体内容,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逐步恢复肺功能。指导春秋季的疫苗注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肺功能指标
FEV1(第一秒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两者变化。
1.3.2 护理满意度
拟定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内容、护理人员表现的看法,问卷划分成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部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统计本次实验数据,护理满意度以n/%表示,肺功能指标用( 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数据有参考价值。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较对照组低,FVC较对照组高,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达100%,对照组为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呼吸困难、胸闷等并发症,患者饱受困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时发病较急,且病情容易反复,给患者带来了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对经济水平要求较高,很多患者家庭面临着庞大的经济压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环境变化有紧密联系,对医疗工作者来说不仅要保证患者医院内护理,还要对患者出院后护理进行一定指导。就目前医疗水平来说,医护人员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过程中的重点在于积极改善患者病情。
通过上述护理手段与实验数据,我们能够发现实验组护理优势明显。实验组肺功能改善情况更佳,护理满意度更高.延续性护理保证出院前与出院后的护理都满足患者康复需要。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提升医护人员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心理护理中医护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构建了良好的医患关系,缓解患者心情。并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出院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指导,告知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患者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保证患者出院后也能得到全面护理。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期间开展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缓解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