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护理干预的作用与效果分析
2019-04-20季瑛
季 瑛
(苏州太仓市中医医院脾胃科,江苏 苏州 215400)
结肠息肉是常见的胃肠道系统疾病,疾病早期如果不及时治疗,长期可能发生癌变。目前,电子结肠镜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1]。但是很多患者畏惧手术,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对手术顺利进行和预后恢复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2]。因此,对于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应该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这是保证患者良好预后的一个关键途径。下面本文针对7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整理实施积极干预护理措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0例患者采用1:1的对比分组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患者均来自于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期间。对照组男女26:9,平均年龄( ±5.00)岁,息肉部位:结肠多发性息肉8例,升结肠5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3例,乙状结9例,直肠7例;观察组男女24:11,平均年龄(55.50±5.50)岁,息肉部位:结肠多发性息肉8例,升结肠5例,降结肠7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8例,直肠6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术前体格检查,让患者术前保证心情平静和充分的睡眠休息,调整身体状况,安全、顺利进行手术;观察组实施积极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多数患者面对手术存在心理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讲解手术操作方法、手术效果和主治医生,成功案例等,消除心中的顾虑和担心;叮嘱患者家属术前多陪伴患者,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心理上的精神压力;术前,指导患者进食以半流食为主,术前1天,改为流食;肠道准备,术前6h服用泻药,将肠道排空,对于仍然有残留的患者灌肠冲洗;禁止服用甘露醇,减少气体保证患者安全;(2)术中护理,术中保证舒适体位,再次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按摩患者局部组织,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连接导管和设备仪器,检查线路和管道,保证引流畅通,设备运行正常。术中对于息肉较小,使用收拢圈套时,护士要协助医生完成,用力轻柔,防止拉伤或出血。术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主动询问患者有何不适,特别观察患者腹部腹胀情况,是否有疼痛、穿孔等现象;(3)术后护理,一定要告知患者术后不宜过于深度用力,避免负重活动。根据息肉大小告知患者合理休息;术后72h内尽量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术后保持大便通畅,继续注意观察患者腹胀腹痛情况,如果患者出现轻微反跳痛,则有可能会出现腹膜炎,此时一定要及时汇报医生,配合治疗,做好并发症预防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手术优良率,评估标准,优:患者进镜有明显反应,但是能配合接受手术;良:患者有明显的进镜反应,释缓后再次进行;差:患者感觉明显不适,出现疼痛难耐,导致手术停止。优良率=优+良人数/总人数*100%。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问卷,患者术后自愿填写,对护士护理坦度、护理技能和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评估,非常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到SPSS20.0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平均数±标准差数据资料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手术进行优良率结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进行优良率总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手术进行优良率结果比较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3 讨 论
肠息肉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肿瘤,主要发生于肠粘膜,肿瘤体积比较小,息肉样生长,随着现代内镜技术不断发展,针对该疾病的外科治疗,肠镜下摘除术已经全面取代了传统的解剖手术[3]。肠镜下息肉摘除术操作更加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且患者更加容易接受。但是手术对肠道清洁度要求高,患者必须做好充分的胃肠道准备,才能保证手术良好的视野,才能更加精准的进行病灶定位和摘除;同时,肠壁管壁非常薄弱,血液循环组织又非常复杂,手术操作一但不慎,将引发穿孔或者大出血,将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4]。所以,为了保证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护士一般会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尤其是术前、术中和术后积极针对性的干预。本次研究中,对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最终患者的手术耐受的优良率明显提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也显著提升,取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肠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患者而言,实施积极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手术耐受优良率,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