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提升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胸腔积液肺功能的效果
2019-04-20陈燕萍
陈燕萍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胸腔积液是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病率约为12.4%-37.0%[1]。胸腔积液将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降低生存质量,另外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刺激、营养不良,术后呼吸功能及肺通气状况更差,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本文分析了呼吸功能训练提升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胸腔积液肺功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胸外科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0.18±7.06岁,单侧胸腔积液9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合并冠心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研究组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46-77岁,平均年龄60.46±7.20岁,单侧胸腔积液10例,双侧胸腔积液2例,合并冠心病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生命体征监测、胸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等,胸腔积液后积极吸痰、雾化吸入排痰。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 腹式呼吸 取舒适体位,吸气时经横膈膜移动增加腹腔压力,经鼻腔深慢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保持3-5s,最大增加至6-8s,呼气时经口缓慢呼出,腹部用手稍按压,将呼吸末端残气完全排除。② 缩唇呼吸 取全身放松体位,经鼻腔吸气,口呼气,呼气时保持口唇呈缩唇状,呼气时同时收缩腹部,缓慢将气体呼出,必要时可采用肺功能扩充训练器辅助呼吸功能训练。③咳嗽排痰 取坐位或半卧位,上身略向前倾斜,可先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3-5次,后行咳嗽训练。深呼吸至最大肺容积状态,利用肺泡内空气正压,将积累在气道、咽喉的分泌物、痰液用力咳出;咳痰过程中护理人员可适当扣背辅助排痰。④ 呼吸阻力训练 利用呼吸训练器开展缩唇、腹式呼吸康复训练,常规连接呼吸器及吸气软管后,指导其左手托训练器,右手置于上腹部,后经软管缓慢吸气,吸气过程中腹部外凸,待吸气流速指示至最佳刻度后,继续保持吸气至无法再吸,后松开软管,行缩唇呼气。
1.3 评价指标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监测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的肺功能状况,检测指标包含第
一秒用力呼气量(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FVC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肺功能指标比较
研究组出院时的FEV1、FVC及FEV1/ 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时,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出院时肺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 FVC干预前 出院时 干预前 出院时 干预前 出院时对照组 12 1.38±0.60 1.42±0.45 1.80±0.38 2.08±0.49 0.92±0.35 1.04±0.42研究组 12 1.42±0.63 1.74±0.40 1.76±0.41 2.32±0.46 0.88±0.37 1.24±0.40 t值 0.640 3.192 0.614 3.248 0.540 2.885 P值 0.415 0.015 0.432 0.011 0.498 0.033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出院时的FEV1、FVC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时。说明呼吸功能训练可提升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胸腔积液肺功能。缩唇呼吸训练可减少呼气气流,提升气道压力,预防外周小气道塌陷及死腔问题,可有效促进肺泡内残留气体排除,增加肺及胸廓的顺应性,减少肺通气阻力,改善肺功能状况。腹式呼吸训练可有效锻炼膈肌,提升膈肌活动功能,提升肺通气量及潮气量,减少呼吸肌做功,预防呼吸衰竭。有效咳痰是通过肺泡内形成正压,用力将其它呼出的同时,将气道分泌物、痰液经气管、口咽部咳出体外;咳嗽训练可减少分泌物积聚引发的气道阻塞,减轻呼吸阻力,同时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3]。呼吸功能训练仪是结合了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的呼吸训练方式,吸气时采用腹式呼吸,以最大程度膨隆肺部;呼气时采用缩唇呼吸,尽可能排除残留气体。
总之,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癌根治术后合并胸腔积液应用可显著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