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探究
2019-04-20杨雨宣
张 琴,杨雨宣
(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3)
舒适护理模式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Kolcaba提出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1]。强调要在护理过程中尽可能让患者感到舒适,使患者在社会、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以便于患者能够在治疗过程中带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2]。本文针对门诊手术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研究报告呈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门诊手术的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一共101例,女性患者8 9 例。年龄最大7 1 岁,最小1 5 岁,平均年龄(38.27±12.53)岁。按照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一组用来对照,一组用来实验。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95例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
实验组:实验组9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其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首先要营造良好、舒适的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其次护理人员要有热情的护理态度,让患者能够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最后,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将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操作步骤以及手术目的等告知患者。②术中护理。首先,确保手术环境宽松、舒适,将温度控制在22℃到25℃之间,床单整齐干净,尽量遮蔽手术器械,保证室内空气清新[3]。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态度热情、言谈举止端庄,同时要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让患者感到安全感和信任感。另外,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情、面色、呼吸等情况,一旦发现意外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最后,护理人员还要协助患者下手术床、上手术床,并且帮助患者摆好体位,既要暴露出手术视野,同时还要最大限度保护好患者的隐私。③术后护理。在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要让患者适当休息,再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将患者送去留观室休息。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出血情况、呼吸情况以及面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师。
1.3 统计学处理
在计算机中输入本次研究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利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2 结 果
经过治疗和适当的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过舒适护理之后,护理满意度高达96%,护理舒适度达到97%。而经过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分别为78%、82%,临床效果远不及实验组。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比较
3 讨 论
虽然门诊是手术比较小,但是仍然会让患者感觉到焦虑和恐惧,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与此同时,加上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不太了解,对手术中的产生的疼痛以及手术之后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担忧,让患者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和患者有效沟通,建立友好、亲密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痊愈信心。
舒适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中的恐惧程度和紧张程度。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恐惧和紧张,不能有效配合治疗,甚至会让手术感染风险和手术时间都有所增加。而舒适护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信念,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让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从而减轻患者在手术中的恐惧程度和紧张程度。除此之外,舒适护理模式的运用还能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这一点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得到进一步证实。由此可见,舒适护理模式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应当进行推广应用,确保门诊手术护理质量达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