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04-20易小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障碍性贫血常规

易小娟

(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83)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疾病就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患者表现为活动受限或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对该疾病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则极易造成感染或出血等情况出现,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辅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为分析护理干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展开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取2015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组各40例。实验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7-54岁,平均年龄为(35.48±5.62)岁;常规组:男22例,女性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为(35.27±4.53)岁。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日常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其营养支持。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如下:首先强化患者卫生管理,嘱咐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制霉菌素片碾磨后漱口,避免出现真菌感染,同时全面评估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积极主动与其交流沟通,做好患者保护性隔离工作,定期利用消毒液对其可接触部位加以擦拭,对患者食品也需严格检查,合理限制探视人员,降低感染发生率。另外,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七步洗手法,合理开展健康宣教,强化患者及家属对该项疾病的认知,适当开展康复锻炼强化自身免疫力,促进疾病能趋向于稳定[1]。

1.3 观察指标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对比

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感染与出血两项并发症,发生率越低护理效果越好。

护理满意度:两组出院时填写健康问卷调查表,分满意、良好与不满意,分数越高护理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分析数据,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n(%)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40例)患者中,感染有3例,出血有2例,发生率为12.5%;常规组(40例)患者中,感染有7例,出血有6例,发生率为32.5%,x2=4.5878,P=0.0322,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发生率低,P<0.05。

3 结 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就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表现为造血干细胞损伤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对该疾病患者及时加以治疗,则对其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该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相关护理人员首先需全面评估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积极主动与其交流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强化其卫生管理,预防内源性感染,做好患者保护性隔离措施,同时合理开展健康宣教,强化其与家属对该项疾病的认知,改善护患关系,使其能积极配合相关医师治疗,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性感染。另外,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保持营养搭配均衡,多食用蔬菜瓜果及营养价值较高食物,结合自身病情康复情况适当开展体育锻炼,强化自身免疫力,同时出院后定期回医院复诊[3]。

在本次研究中,与常规组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率高(P<0.05)。由此可证: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性贫血常规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常规之外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男人贫血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