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州龙舞”传承发展中道具创新的重要性研究

2019-04-20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19年4期
关键词:龙身龙舞金州

□徐 荣 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舞龙,又叫舞龙灯、赏灯、玩灯、耍龙灯,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遇到喜庆节日少不了这项民俗活动。舞龙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而对舞龙道具发展创新的研究关系到了对龙舞样式的继承保留与创新发展。

中国龙舞大致可以分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地区)两大派系。南北龙舞因地域、习俗、审美的不同,动作组织和呈现出来的风格特点也有所不同,这在道具制作、阵图变化、动作套路等方面各见其长。南方龙舞多荆楚之韵、精巧纤丽之态,北方龙舞则有燕赵之风,古朴刚劲[1]。

“金州龙舞”属于北方龙舞,其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金州龙舞”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金州龙舞”是大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金州龙舞”发展至今已有十代传人。其道具制作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工艺和技艺,但是在传承基础上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提升“金州龙舞”的文化功能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这种突破也是大型道具类民间舞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发挥自身文化功能多样性的创新之举。以往的龙舞通常出现在户外广场、农村民俗的文化活动中,因其体型巨大而不太适用于一般的剧场舞台表演。虽然“金州龙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走向了国际,并代表中华文化形象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但终因其道具的体型巨大,难于长期占领剧场的舞台表演。

一、“金州龙舞”的辉煌成就

“金州龙舞”历史悠久,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2008年,其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至今已有十代传人,但其道具制作仍然保持着传统技艺。“金州龙舞”作为民间艺术形式,一是民俗节庆表演,二是商业性质的邀请表演,三是各种性质的广场、舞台表演[2]。“金州龙舞”能名扬四海主要是由于新中国建立以来,1956年原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到金州园艺村学习龙舞,并于1957年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出且获得了金奖。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和平与友谊联欢节上,辽宁省大连市金县的龙舞获得了金质奖章。

1958年,第五代传承人邵振卿开创了金州女子荷花龙舞,从龙舞构思、设计、扎制到绘色,成了让妇女参与舞龙表演的第一人。金州荷花龙舞是“金州龙舞”乃至全国的一种新形式、新创举。在1993年的第五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广场晚会上,由238名女子组成了八条荷花龙对接,舞出了208米长度的当时世界第一长龙,获得了比利时第44届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金州的荷花龙在1999年还获得首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传承和推陈出新,“金州龙舞”的舞姿变化多端,龙的花样品种不断增加。其在动作编排上讲究和谐、美观大方,同时将地域特点和北方民族的审美习俗融入其中。在形态上创造了金龙、荷花龙、鱼龙、槐花龙、锣鼓龙、单鼓龙等造型,舞动起来气势雄浑。

“金州龙舞”作为大连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得到了来自本地市、区两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自“十二五”规划以来,针对国家级非遗文化项目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工作,这为传承、创新、保护和利用“金州龙舞”奠定了基础。1983年以来,在金普新区多次举办的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百花会”上必有龙舞展演。自2005年开始,“金州龙舞”每年均会参加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全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2015年,金普新区承办了大连市庆祝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主题宣传暨“鼓舞龙腾”的全国邀请赛活动,金州地区多支舞龙队参加了比赛展演,作为地方高校大连大学舞龙队也参加了比赛展演。金州新区还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娃娃抓起” 的举措。如今,区内已有两所幼儿园、几所小学建立起“金州龙舞”传承基地,舞龙活动成为地方文化一大特色和亮点。

二、“金州龙舞”的创新发展

龙舞通常出现在户外广场、农村民俗文化活动中,因其体型巨大,不太适应剧场舞台表演。虽然“金州龙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走向了国际,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但终因其体型巨大而难于长期占领剧场舞台的表演领地。21世纪的“金州龙舞”如何以道具装置创新为突破点促使民俗文化走进剧场表演,强化其的优秀文化基因,做到雅俗共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打破瓶颈,提升“金州龙舞”的文化功能

在现有龙舞道具中,或在龙身布料上涂抹荧光涂料,使其在无光源黑暗环境中绚烂舞动;或与高科技LED灯结合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在黑暗中舞出一条光亮四射的龙。而这些措施早已普及使用、不再稀奇。由于传统龙舞道具的体积大,表演场地受限。要想改变这一状态,必须使其化整为零,变得更加轻便简捷。

我们应提升“金州龙舞”的文化功能,打破龙舞固有的外观形象,以舞蹈意境来设计道具。在表演中,最初呈现的并非“龙”的形象,而是一把把雨伞或者一顶顶帽子,完全是以其他的道具形象来展开舞蹈表演。而在伞里或帽子里藏有勾连和拆解的机关装置,待舞到高潮之际,其会瞬间勾连成一条长龙,创造出可拆卸重组的“变形龙”,由伞或帽子勾连形成七节龙身。以“伞龙”为例,伞柄上三分之一处可折90°,伞把成为龙身硬节部分的手柄(可伸缩长短),由七把这样的伞组成了七节龙身,再加上龙头和龙尾,最终组成了龙形。我们可以采用新型轻薄的材料来做龙身,在变形之前将其折叠掩藏于伞中。连接后的龙身与龙头、龙尾三部分合起来,在瞬间完成勾连并组成龙形。

(二)创新龙舞道具的拓展表演场域

制成可拆解和重组的龙形有利于舞蹈动作的大幅度展开,可供广泛的人群在不同场域进行表演使用。设想一:将具有传统古典美的女性伞舞与龙舞进行巧妙结合,让观众置身于柔美的伞舞中,设计创造出能在瞬间由伞形突变为龙形的特殊装置。一分钟内搭出龙形,由伞舞变成龙舞。设想二:通过将儿童大檐帽进行特殊加工,可勾连成龙形道具,为儿童舞龙表演创造出新颖、可变型、轻便可持的新型龙舞道具。我们进行了小型的伞龙构造模型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初步证实了设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随后,我们利用废旧龙舞道具材料和可伸缩拉杆等进行了原比例的道具模型实验,并在后期自筹经费绘制了电脑合成动图,进一步验证了创新“伞龙”道具的可操作性,为革新龙身关键部位的合理性操作提供了依据。(见图1)道具伞柄为轻便、有硬度的聚酯材料,长度可伸缩调节,上半部可以调至90°直角状态。(图2、图3)伞柄即作为龙舞道具硬节的手柄,轻便有硬度、可伸缩和伞头可变换角度。以此为例,需要七节这种伞形道具单体组成完整龙身。需要在伞面内外两侧的四周边缘里、外均安置强力磁铁,并在内侧固定缝制龙身布料,经过拉伸与另一把伞面的内外两侧强磁铁装置互相吸引、勾连后形成龙身造型(见图4)。每个软节的龙身布料内置圆形撑子固定,采用轻薄材质以减轻单位重量,使龙身更加轻便易舞。在连接龙身时加入龙头和龙尾,瞬间使整个龙舞道具完成变身。

图1

图2

图3

图4

经过实验证明,这样做比传统龙舞道具更加轻便简捷、易于大幅度舞动,适用人群更加广泛。创新点是它的外形变化可以给舞台表演带来不同意境的转换,在表演效果上,有伞和龙两种不同道具的视觉呈现和冲击,这种创新实验也为“金州龙舞”走向“多元化”表演做好了准备,为龙舞道具的整体创新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 语

进入21世纪,“金州龙舞”如何以道具装置创新为突破点,提升民俗文化走进剧场表演,完成新时代赋予“金州龙舞”的新使命和社会文化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打破民俗性和广场表演的局限,只有通过对道具外形的创新研究,才能使“金州龙舞”突破原有的表演形式,在民俗表演和剧场表演两种状态下进行自由转换,才能使“金州龙舞”的文化功能更加多元化,更符合时代发展下的审美需求。

猜你喜欢

龙身龙舞金州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断龙舞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金州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西部冠军,金州勇士!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研究
浅析栖霞龙舞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构想
龙头咬龙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