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研究

2016-07-13詹莹莹

运动 2016年18期
关键词:龙身蛇形太极拳

詹莹莹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研究

詹莹莹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价值与发展进行研究,发现龙身蛇形太极拳不仅能够强身健体、传承民族精神,还是引导创新发展的先驱,并针对目前发展的瓶颈,提出了与学校对接,扩展传承空间、坚持“以人为本”,普及健身知识、增加宣传力度,提高沪外知名度等建议,旨在为龙身蛇形太极拳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龙身蛇形太极拳;价值;发展

龙身蛇形太极拳是通过积累、传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创造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拳种,自形成至今不过5年时间,期间建立了官网,出版了多套书籍及配套教学光盘,开办各种培训活动,设立辅导站,多次在国内外交流展示,澳门国际武术节、中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新秀杯”国际武术精英赛、上海市国际武术博览会等各大武术比赛陆续为龙身蛇形太极拳立项,并在2013年列入浦东新区非遗名列,2015年列入上海市非遗名列。龙身蛇形太极拳是吴式、杨式、常式等太极拳种精髓的凝结,不仅为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做出成功的表率,也为上海市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做出了显著地贡献。

1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形成

龙身蛇形太极拳创立人瞿荣良先生生于1962年,自幼习武,精心演练太极拳30余载,得到众多武术名家悉心指导,经过潜心研究和不断创新,精一家学而采百家之长,在全佑老架的基础上将其所学融汇贯通,以太极阴阳为基础、以易学理论为依据、以运动医学理论为指导、以强身健体为目标、以攻防相结合的演练方式、以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为精神,最终形成了今日独树一帜的“龙身蛇形八十五式太极拳”。龙身蛇形太极拳有基本架、柔软架及快架3种练习方法,基本架拳架威严、端正、棱角分明;柔软架具备龙身蛇形的柔美、大方、圆活、轻灵;快架除具有龙身蛇形之柔美,还兼有心意拳之力量和速度。其中,柔软架为该拳之特色,其集慢架、快架、小架之精华,其拳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沉而不僵、轻而不浮,刚柔相济、轻沉兼备、犹如大海波涛般连绵不绝,招招发力,式式攻防。

2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特征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编制结合了形意八卦、心意拳,集陈式、吴式、常式之精华,受到了诸多传统民族文化的滋养,套路的演练体现出龙的腾云驾雾、翻江倒海之灵气,代表着中华民族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2.2 思想性与运动性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每一招式都阴阳相合,即虚实、刚柔、动静等互为一体将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论用于其太极拳路中,使其兼备思想性与运动性。

2.3 观赏性与和谐性

龙身蛇形太极拳的编制融合了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思想,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本原理,以“和”为其最高的审美境界,以“阴阳和谐”为其思想基础;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和为贵”“以礼治天下”“以邻为善”的思想,学习龙身蛇形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学会审美、学会谦让、学会理智、学会忍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及和谐性。

2.4 安全性与多选性

(2)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公益短片等新媒体手段及举办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等主题活动的方式,加大环保的宣传力度。

太极拳运动为中低强度的间歇性运动,对身体关节、肌肉韧带等损伤最小化,锻炼场地只要求地面平坦、无坑洞即可,是运动健身防治疾病的最佳选择。龙身蛇形太极拳分为3种架势、多种套路,难度各不相同,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短少的基本架54式开始,久而久之,可依次增加难度,还可以选择柔软架、快架等不同风格,其是适合终身练习的拳术。

3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价值

3.1 健身和防治疾病

长期有规律地习练龙身蛇形太极拳,可以有效调控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保护、健全、恢复视力,提高感官灵敏性;强化心脏、血管,减少因动脉硬化致心脑血管梗塞的发生概率,提高淋巴循环效率,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提高消化功能,改善机体代谢效率,减轻血管动脉硬化;强化青少年肌肉力量,灵活关节韧带,减少关节脱位、发炎或扭伤等事故。

3.2 引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武术大师蔡龙云先生认为,武术是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定会有新的拳种发展起来,补充进来。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保护、传承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瞿荣良先生创编的龙身蛇形太极拳正是在武术的发展和创新中诞生的。武术的发展趋势应是“保留传统,鼓励百花齐放,结合时代精神改进和创新”,瞿荣良先生致力传承中华武术,继承和发扬精武精神,用创新的视角、缜密的思维将毕生所学巧妙的融合成这套新拳术,在现代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中少之又少。龙身蛇形太极拳是在全佑老架的基础上汲取杨氏、陈氏、吴氏、武氏太极拳架之精华,运用人体学的经络学说、天体学的阴阳学说和各式武术的精髓去研究与实践而创编的,是创新发展的先驱,承载着中华武术多个拳种的传承梦想。

3.3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当代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牵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曾经勇为国家的兴旺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昂精神早已被安逸的生活所磨灭,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发指的“郭美美的炫富”“李天一的淫乱”“余郑东的贪污”“复旦的投毒事件”等。各种媒体的暴力、社会的黑暗,物欲的诱惑、家庭的溺养,导致青少年价值观的迷茫、人文教养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杨叔子院士指出:“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龙身蛇形太极拳据太极之理,虚实、刚柔、动静等互为一体,集和平、和谐、坚毅、修身养性于一身,通过不断修炼可以改变青少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能弘扬与培育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民族的富强,中华的富强。

4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发展

4.1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发展现状

4.1.1 创编立著,建立网站 瞿荣良先生经过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创编了“龙身蛇形八十五式太极拳”;每年出版、新修订教材及配套教学光盘,并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内成立了龙身蛇形太极拳总部。此外,2012年初,龙身蛇形太极拳网站正式开通,此网站内设新闻中心,视频教学,视频欣赏,太极论坛等栏目,为武术爱好些搭建了宣传、展示、交流、切磋的平台。

4.1.2 开班培训 由瞿荣良教师亲自授课的一级培训班3期,共培训授权教师130余人;由授权教师授课的二级培训班多期,学员千余人。每年均多次筹办培训活动,包括教练培训,如上海市高校《龙身蛇形太极拳》骨干教师培训、2015年全国高校武术教练员培训班、上海市巿龙身蛇形太极拳辅导员高级培训班、高东学区教师武术培训等;竞技运动员培训,如龙身蛇形太极拳竞赛套路培训;学员培训,如高东中学学生暑期培训班、大庆校区学生培训等,为全国各地输送一批批人才。

4.1.3 竞赛立项,交流展示 截至到2016年为止,以澳门国际武术节为代表的国际比赛和以中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为代表的国内比赛大约16种比赛先后分别为龙身蛇形太极拳立项。自从2011年在上海市精武第9届太极·传统武术比赛展示了龙身蛇形太极拳中的基本驾之后,陆续进行了国内外多次武术交流,如第11届上海市国际武术博览会展示了龙身蛇形太极拳中的基本驾,举办了“2013年湖南省首届太极拳活动月”表演,还有2014年4月的“以武会友——记日本横滨武术院中国上海市行”和2014年6月“新加坡武术代表队交流会”,强有力地将龙身蛇形太极拳推向了外国。

4.2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发展困境与突破

4.2.1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发展瓶颈 (1)区域发展不均衡,普及群体单一。一个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直接决定了这一项目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笔者通过与瞿荣良先生交谈并查阅相关数据发现,龙身蛇形太极拳发展的主要根据地在上海市,其设立的辅导站遍布上海市各个区,建立了17个辅导站,培训过学员1200多名,临近的湖南省、山东省、江苏省、哈尔滨市等举办过2~5次相关活动,其他较远城市还没有接纳和传播。笔者对各区辅导员访谈并了解到,参与龙身蛇形太极拳培训的群体主要在社区,仅有约28%的学员在学校,这些学员多为学校竞技体育队成员和教练。社区辅导站中91.2%为退休人员,6.8%为上班族,普及群体比例严重失调,习练群体老龄化也将导致了龙身蛇形太极拳后继无人。(2)过于重视竞技体育,忽略传承真谛。笔者通过访谈证实了龙身蛇形太极拳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竞技体育,着重建立竞技团队。短短几年内,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竞技体育训练队先后接受培训并备战各个比赛,另外瞿荣良先生还带领团队到湖南省、哈尔滨市、山东省等省市的高校进行辅导。在举国体制的大旗下,向竞技体育发展可以促进体育界对其的认可。但过度频繁的比赛日程安排导致了顾此失彼的现状,部分辅导员表示近1年来进修机会大大减少,技术与理论知识未能得到提升,降低了其推广龙身蛇形太极拳的热情和重视程度。

4.2.2 龙生蛇形太极拳的发展新航道

(1)与学校对接,扩展传承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有关学术机构、大专院校等各方面的作用,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仅表现在对体育理论与技能的传授,更为主要的是对体育文化与理念的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而言,使非遗项目回到历史、回到民间、回到学校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方法。龙身蛇形太极拳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中新一代独秀,直接体现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学校教育为载体,在校园开展龙身蛇形太极拳的教学,不论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还是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2)坚持“以人为本”,普及健身知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者和的受益者,龙身蛇形太极拳的发展一定要顺应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成为人民群众愉悦身心、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龙身蛇形太极拳组织在培养竞技队伍的同时,也要紧抓民生建设。各社区指导中心可定期举办讲座,由资深养生学者为学员传授养生经验,普及爱好者的健身养生知识,互相探讨疾病及防治办法,达到预防和改善疾病的效果;教练员在教授或领做时及时穿插身体保养保健知识,学员们通过亲身体验有助于牢记;各组织单位应设立医护服务部门,提供练习者咨询和测验基本生理指标,让学员看到测试数据的变化才是最好的练习动力。(3)增加宣传力度,提高沪外知名度。一个新项目的发展离不开推广,只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个项目,才能使更多人参与到这个项目的训练中来,要提高龙身蛇形太极拳在沪外知名度,除了目前的宣传策略外,还应借鉴其他项目的推广经验,多种途径联合推广。龙身蛇形太极拳总部制作宣传剪辑或发行宣传杂志,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龙身蛇形太极拳进行宣传和报道,促使人们认识和了解龙身蛇形太极拳;积极组织表演和比赛,表演节目编排的风格、内容、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表演形式可以是集体演练也可以编排成艺术小品等,演出遍布各种庆典活动、综合歌舞晚会、比赛开闭幕式;在校园里设立文化角或者宣传栏,中小学开展亲子活动,公司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等都可以有效的宣传龙身蛇形太极拳。

5 结 语

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后起之秀,龙身蛇形太极拳自面世以来,得到沪内名人的指点与支持、民间的称赞与拥护、媒体的传播与推荐,其发展迅猛之势根源于创立人瞿荣良先生及其团队的付出和龙身蛇形太极拳自身的魅力。为了普及发展,还需要与学校对接、增加宣传力度、坚持“以人为本”、普及健身知识,不仅要使沪外群体了解与接受龙身蛇形太极拳,还要为龙身蛇形太极拳引入学校教育做好规划,让龙身蛇形太极拳这朵绚丽的奇葩长久屹立于武术圣地。

[ 1 ]龙身蛇形太极拳官方网站.瞿荣良先生介绍[EB/OL].http://www.longtaiji.com.cn/ news/viewc-9-2-1.htm.

[ 2 ]龙身蛇形太极拳官方网站.龙身蛇形八十五式太极拳[EB/OL].http://www.long taiji.com.cn/ forum/view-30-43-1.htm.

[ 3 ]邱丕相,戴国斌.弘扬民族精神中的武术教育[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4):1-3.

[ 4 ]方婷.回顾与展望[EB/OL].http://www. longtaiji.com.cn/masters/view-175-7-1.htm.

[ 5 ]龙身蛇形太极拳官方网站.新闻中心[EB/ OL].http://www.longtaiji.com.cn/ news/ list-11-2-1.htm.

[ 6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Z].国发(2005)42号.

[ 7 ]蔺雪莲.满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9):118-121.

[ 8 ]高亮,麻晨俊,孙宇,等.舞龙舞狮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J ].体育与科学,2012,33(4):110-115.

[ 9 ]陈良业.毽球运动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6):121-124.

G852

A

1674-151X(2016)09-15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80

投稿日期:2016-08-28

詹莹莹(1989—),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龙身蛇形太极拳
神秘的三星堆, 又上新了虎年“盲盒”!
能钻过柔软沙地的蛇形机器人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丛林秘境
龙头咬龙尾
共舞“龙身”
42式太极拳
“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