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04-19赵润孝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

赵润孝

内容摘要:新媒体对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对传统通识教育模式形成冲击,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得到了拓展,更趋完善全面,高职院校,要从文化素质、科学素养、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等四个方面构建起多维的课程体系,实现“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高职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构建

通识教育是对近代高等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实践,目的是通过多种学科的综合学习,使学生学问、身心、人格和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为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传统通识教育模式形成冲击,拓展了通识教育的课程内容。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四个模块:文化素质、科学素养、道德教育、职业素养。

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主要指人文科学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学科是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学科,使学生获得宽厚扎实的人文科学常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从历史、文化、哲学的角度思考剖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和创造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1.优秀文化传统。优秀文化传统是人类历史的积淀,内涵深厚,对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创新精神和高尚的人格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识教育必须包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可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内涵特征,把握中华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和规律,感悟中华文化的精华,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奠定文化底蕴[1]。

2.经典文学作品品美。可开设经典诗文鉴赏课,以经典诗文作品为对象对高职学生进行文学品美教育,通过对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引导大学生理解文学的内涵、艺术特征,研究文学美的特征,把握文学美的个性和风格,探讨文学美的表现手法等,逐渐具备鉴赏文学美、创造文学美的品质。

3.艺术审美。艺术教育也是文化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自古以来,就有“礼”“乐”并重的优良传统,“礼”规范人的行为,“乐”陶冶人的性情。艺术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学习,让学生在愉悦中掌握艺术知识,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学会鉴赏艺术,发展个性,提升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

4.人文社會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诸多领域,使学生通过这些科目的学习,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学会哲学分析的方法,具备哲学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学会面对和处理现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自然科学素养教育课程

自然科学素养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学习获得基本的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客观验证、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合理的自然观、宇宙观,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激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探索、质疑、创新、求真的科学精神。

1.数理思维和方法。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熟悉数学文化内涵,提升运算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2.物理学科教育。使学生了解掌握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物理学的近代发展成就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发现过程及这些重大发现在高科技中生动、有趣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培育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新精神。

3.化学学科教育。从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基本需求出发,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知识、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学习如何从化学的角度看待能源、环境等一些社会问题,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和创新能力科学素质。

4.生态生命科学教育。使学生通过生物学和环境学等方面内容的学习,普及生态知识,培养生态意识,准确理解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价值,珍爱生命,关注尊重他人的生命。

三.道德教育课程

道德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价值观教育、品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修养品德、规范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是一种观念体系,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指向和激励作用。人的价值观不是天生就具有的,与后天处身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实践经历密切相关;价值观也不是不是固化的,它会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而不断演变。高职通识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育高职生学生价值观培育,它通过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介绍给学生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从而形成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基本认识以及建构,并用之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准确价值判断。

2.个人品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也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中华民族历来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先贤们倡导的“忠恕”“仁义”“义利”“礼仪”“孝悌”“勤俭”“守信”,对今天的高职生仍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高职生进行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他们以先贤为榜样,自觉锤炼品德、省察自我、完善品行,恪守做人准则,坚守慎独慎微,养成爱国守法、质朴诚信、宽容友善、自强有为、重义轻利的品质,自觉在工作生活中践行,是高职通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3.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对高职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把文明礼貌、勇于助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作为日常行为的准则规范,自觉践行。今天的高职学生就是未来的技术工人,他们的社会公德素养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风气,他们的素养决定着公民的道德品质,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道德完善,对社会道德环境的净化,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作用。

4.法律常识教育。法律是人类调整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之一,高职学生必须学会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与约束自己,所以法律知识是完整的知识结构必备的内容,法律意识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要,在通识教育中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职业素养教育课程

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其职业能力,使其兼具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从业素养。

1.职业精神教育。职业精神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职业纪律和职业规范,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在通识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树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养成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通用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能力,是为了胜任某一特定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则是从事所有职业岗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是可跨专业、可改变的、可发展的能力,是体现一般素质的、作为岗位技能基础的一般性能力[2]。任何一种专业的高职生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良好的心理素养的培育。心理健康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理,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及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心理问题,保持心理健康,正确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4.创新创业教育。社会经济的發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高职生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培育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高职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获取更多的创业机会,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指导对今后的职业进行有效规划,能够引导学生着眼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来来看待自己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强化自我了解,学会客观公正评价自己,明确的自己优劣、兴趣爱好、价值观、能力,树立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学会为自己做主,确立新的人生目标主动、合理、有效安排高职生活和学习,审慎而理智地设计自己的未来。

通识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在各个学科中灌输大量琐碎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了解自身与自身、自身与社会、自身与自然环境相互间的种种关联,学会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自处[3],所以要以融会贯通的多维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通识教育“求真”、“向善”、“尚美”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简澈.素质教育的文化思考期刊[J].时代教育.2014(13)

[2]丁晖.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3]张加明.武汉地区大学生国学教育调查与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作者单位: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