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9-04-19邓结容
邓结容
摘 要:随着日前大众对中小学教育的越发重视,中小学教材的利用与开发也逐渐成为教育者的学习和研究重点,针对支教学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的学习动机低、基础差的特点,就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利用现状,提出关于初中数学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活动为手段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案;二次开发;数学核心素养
一、解压文本策略:呈现教材层次化,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逻辑性
1.让学生从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中得出不同的解答方式,然后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进行依葫芦画瓢的模仿和演练,接着逐步得到平方根的概念,进而引出简单的配方法计算等知识。计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亲力亲为才能够发现其中的学习乐趣以及教学重点知识,如果单纯地按照教材的步骤去机械化地进行教学,会使得学习僵硬,也会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对知识的遗忘增加。
2.逻辑化的数学素养也是教材的二次开发的重点内容,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但是为了保证一个平均水平,教材的编写者一般立足于中等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有很多理解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材,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发掘教材中的简单知识进行教学,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5课时的教学中,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探究过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面对形如y=ax2+bx+c的二次函数,要想到将其转化为y=a(x-h)2+k的形式,这种化归思想是学生学习经验中所欠缺的。在将y=ax2+bx+c通过配方法化为y=a(x-h)2+k时,学生由于不理解恒等变形的本质,很容易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与配方为顶点式混淆,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进行配方变形,并板书配方的具体过程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出探求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的思路,明确通过配方进行转化的方法及具體过程。这样由特殊到一般的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二次函数一般形式的图象和性质,既让学生体会到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一题多解策略:改编教学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解题能力
新课改的不断实行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变得更加严谨,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合作以及相互探究,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更加全新的教学观念,形成活泼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案的改编的教学手段的不断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章“旋转”这一章的学习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案的改编来帮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知识的加深。传统的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向学生展示课本上的例题,然后进行讲解和答疑,但是如果将课本上的教案进行不同方式的改编,例如下题:如图,画出三角形ABC关于O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
根据这个图形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几个方面的改编,如画出三角形ABC关于C点(A点、B点)的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这样的改编可以扩展学生的题库,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另外,在教学手法上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法,采用直观的教学道具,将学生的知识记忆方式从简答的书面文字转化到图像和声音上来,在上面这个例题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三角板进行实体的旋转操作,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运用音频、视频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在学习了“圆”一章后,学生熟悉垂径定理和切线长定理,且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及归纳能力,但在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上还有待加强。特别地,由于与圆相关的问题常常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所涉及的概念、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比较多,以及构造辅助线的方法往往也比较多样化,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有关圆的问题依然是几何学习的一大难点。所以在一节“圆中的线段计算小专题复习”教学中,笔者先通过简单的垂径定理,圆外一点引两条切线的形式导入,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的概念及性质,然后设计了题目“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CB经过圆心O,且与小圆相交于点C,与大圆相交于点B。小圆的切线AC与大圆相交于点D,且AO平分。(1)试判断AB所在直线与小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试判断线段AC、CB、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生时代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其重要性,不断地在教学手法以及教材课件上进行研究和改革,摸索出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手段,并且还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二次的开发和探究,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熊鸿飞.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方案的多样性规划[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12).
[2]李刚.浅谈初中数学教材例题习题二次开发的策略[J].读写算,2013(45).
[3]龚丽华.初中数学课堂引入方法的二次开发[J].读写算,2013(15).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