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安全教育简析

2019-04-19韦欣欣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小学生

摘 要:随着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小学生群体作为安全防范的重点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以小学安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小学安全教育现状,针对其存在的监护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安全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安全教育延伸效果弱化等问题,从针对性、创新化、结合式、渗透式教育模式入手,全面提升小学安全教育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安全教育;安全意识

作者简介:韦欣欣,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77-02

近年来,小学生安全问题呈现多发态势,分析其原因,发现与安全教育有直接关系,主要是学生对安全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知,无法准确判断安全形势,没有掌握相应的规避技巧。

一、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而教育是提升思想认知的重要途径,加强安全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主动判断各种可能造成群体或个体伤害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规避技巧,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1]从小学生的活动环境来看,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及安全人员是十分重要的,但安全教育要让小学生学会自我规避危险,提升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2.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从我国家庭构成来看,“独生子女”仍然占绝大多数,“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每个孩子对家庭而言都是极为珍贵,当孩子受到伤害时,不仅是单个家庭会受到影响,而且会引发整个家族谱系的震荡,为社会埋下矛盾和隐患。[2]

3. 有利于保障群体的生存利益。安全需求在“马斯洛需求模型”中处于第二层级,也属于基础需求之一,是群体的根本利益保障所在。[3]当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时,人们可能会选择过激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加强安全教育,既能够提升群体的安全意识,也能够让他们有效规避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其生存利益,提升群体性的生存质量及效益。

二、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 学校是安全教育的主体。目前,学校仍然是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在小学的课程设计中,最初的课程都是以安全教育为基础的。一是交通安全。教会小学生如何过马路、如何选择通过时机等,以增强其规则意识。二是人身安全。教会小学生如何与陌生群体交往,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出现的问题,面对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等。三是内部矛盾。教会小学生群体处理与他人的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而产生其他意外伤害。四是外部伤害。面对危险时应当让学生识别与规避,如火灾、地震、台风及其他意外因素导致的危险等。

2. 各种因素影响安全教育。虽然学校积极进行安全常识教育,但影响安全教育产生的因素相对较多。一是媒体环境。随着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APP的出现,学校可以科学选择可选择资源。二是资源共享[4]。网络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进行甄别与选择,提升教育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主体多元。对于小学安全教育而言,学校仅仅是教育主体之一,社会、专业组织机构、家庭及其他关联因素都可能是小学安全教育的参与者,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家庭教育具有辅助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第一个说“不准”的人,因而家庭安全教育实际上才是第一道防线,而学校是将所有安全规则整合后实施教育的主体。家庭在安全教育中具有启蒙及辅助作用,当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家庭则转化为辅助角色,只要针对孩子安全教育进行细化、深化即可。

三、小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监护主体安全意识淡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年轻群体的生存压力增加,小学生的监护主体也变得极为复杂,由传统的父母逐渐转化为隔代监护、亲戚监护甚至还出现保姆监护等现象,而这些主体虽然有血缘亲情或职责为基础,但对于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往往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对于小学生的监护职责大多停留在“看护”的层面。

2. 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目前78.5%的安全教育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由于安全教育是初级教育,不会对教学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不会得到教师群体的重视,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尤其明显。[5]因此,小学生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3. 安全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安全教育存在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不会选择过于突出的案例,大多都是浅尝辄止,从而导致教育的印象不够深刻。另外,安全教育“任务性”比较突出,部分教师将安全教育作为任务来完成,仅仅停留在讲了、记了、问了的阶段,没有考虑到小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4. 安全教育延伸效果弱化。小学安全教育延伸效果弱化问题相对突出,安全教育只停留在教育层面,没有实践对照,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自然无法在遇到危险时合理应用。另外,安全教育没有进行适度的演练或训练,很难形成“下意识”的反映,小学生面临的危险往往都是突如其来的,如果不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危险源、危害程度及规避路径,很难规避面临的危险。

四、提升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方法

1. 加强针对性教育,提升群体安全意识。要提升小学生群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必须选择生活最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讲述及演练,从而培育他们的安全意识。小学生安全教育并非针对单一主体,而是群体性的安全认知,如通过孩子学生去影响家长,让家长也同步重视安全工作,当家长重视起来就会对身边人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群体效应”。

2. 实施创新化教育,增强安全教育效果。安全教育必须要具有创新性、趣味性,对小学生群体而言,安全问题的表现基本上是多种多样的,但如何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将思想及技巧传达给他们,则需要对方法、模式、内容进行适度创新,從而提升安全教育的效果。创新的根本是实践而非理论,因而如何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实践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3. 注重结合式教育,符合学生安全体验。安全教育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对危险伤害程度有足够的认知,才能激发他们的危机意识,从而使教育效果得到持续性的深化。因此,要选择“结合式”教育,将教育内容与案例紧密结合,依托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视觉强化,使学生对安全问题有直观的印象,从而有意识地规避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4. 组织渗透式教育,确保教育效果延伸。教育仅仅是安全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效果的传递往往需要多重强化,如“安全演练”,对地震、火灾、水灾逃生进行演练,教会他们如何选择躲避位置、逃生工具及注意事项等,针对特殊情况每月至少要演练一次,从而使他们产生一定的自然反映,遇到危险选择正确方式进行规避。

综上所述,本文以小学安全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差异,针对其存在的监护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安全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安全教育延伸效果弱化等问题,从针对性、创新化、结合式、渗透式教育模式入手,以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在安全教育中要注重对“大数据”媒体的选择及应用,增强教育资源、教育载体、教育模式的选择,从而有效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嵘中.浅析班主任做好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9).

[2] 沈学贵.公共危机视域下的中小学生课余时间安全保障问题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6.

[3] 曾晓梅.小学生安全教育实证研究[D] .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4] 包海青.浅析实施小学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16,(9).

责任编辑 张庆晓

猜你喜欢

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港湾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