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的现状、困境与创新探究
2019-04-19唐瑶瑶
唐瑶瑶
摘 要:传统教育模式下,初中德育的发展经历了规模和管理方式的双重变化,并且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初中德育的现状,指出初中德育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初中德育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德育;管理理念;创新;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9-0010-01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在道德、智慧、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一名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师除了教授学生一些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德育的现状
现阶段,初中德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与学习评估两个方面。而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这种一言堂的方式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德育过程中更多地依靠自身的接受能力,这就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在价值观理论中,主要表现为德育知识本身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实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德育学习的目标。学习评估主要体现为初中德育的各阶段考试,考试内容的设计结构不合理是教学目标低于预期的重要内因。因此,提高德育的教学质量,在现阶段有着现实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二、初中德育的困境分析
1.学生自身积极性不足
学生在德育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不足,是基于其对于自身学习定位不同所产生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个人兴趣不浓等方面。德育教学的不完善与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关系。初中德育设计方式的独特性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德育课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学生各科的学习安排较为紧密,用于德育学习的时间较少,使得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不足。
2.教师教学效率低
在特定德育课程的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效率非常低,一是教师缺乏应有的素质,不能正确认识到德育的深远意义,二是学校不重视德育,三是学生对德育学习缺少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德育往往要为其他学科“让步”,再加上一些教师对德育不重视,很难提高学生对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三、初中德育的创新探讨
1.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德育教学中,要提高德育的质量,课堂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例如,在障碍训练中,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在操场上设置各种障碍,然后规定越过障碍所需要的时间,让各小组进行越障碍比赛,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获胜队。这样,既能激活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校在德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是提高初中德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只有拥有一支整体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对德育实施有深刻理解的团队,才能实现有效的德育教学改革,提高德育质量。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应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学校在德育方面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培养教师在德育中所需要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德育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德育观念,时时渗透德育,以实现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3.改革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现阶段,国家制定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解决重智轻德的问题,学校应不断改进德育工作。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发挥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学校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学校还要抓好智育,重视德育,不断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总之,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一些学校和教师重“智”轻“德”,将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最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而对学生的德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十分不利。因此,学校和教师要重点分析初中德育的现状,努力解决初中德育的困境,充分发挥各渠道的优势,不断创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广泰.新时期德育引导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5).
[2]王德衍.明确德育创新工作思路开展德育创新行动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5(10).
[3]罗夏翠浅谈中小学德育[J].成才之路,2011(18).
[4]李素平.关于德育方法創新的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