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9-04-19宋积慧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小学

宋积慧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小学生熟练掌握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却不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1]。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既要将数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此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前言: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2]。小学数学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数学知识成为一种工具,能够更好地学习。然而,这一点在当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普遍没有得到落实。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开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小学生,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这样的教育培养出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即掌握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的学生[3]。这与素质教育不相符合。素质教育强调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中的核心素养更是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以及自身全面发展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必须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体现出数学教育的价值[4]。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获得健康全面发展,而小学数学教育事业也因此获得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联系生活进行新知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缺少清楚的认识,他们不知道学习数学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生活。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的。正是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普遍较低,多数学生抱着应付教师、应付家长的心理。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在讲解新课的时候应当适当地联系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应付老师或家长,是因为数学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小明今天早上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原来,小明迟到了是因为他把时间认错了,将7:20看成了6:50。同学们,我们千万不要犯这个错误,以免被老师批评,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正确认识时间。”这种基于生活案例的教学开场白,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学生也就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意识。

(二)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題的能力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创建生活化问题情境,从而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讲解“加减”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和学生动手将教室的桌椅拼在一起,和学生一起组建一个“小商场”。部分学生扮演商贩,剩下部分学生扮演顾客。以各种学习文具充当售卖商品。教师让扮演“顾客”的每个学生至少“购买”两件商品,在购买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和“商贩”讨价还价,“商贩”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不要“优惠”。达成交易之后,“商贩”和“顾客”要一起计算所购产品的总价,然后再进行“找零”。当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将各种各样的加减计算融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加减知识,其利用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因此得到锻炼。

(三)设置生活化课后作业,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要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包括课后作业的设置。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主要载体,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将课后作业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设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以“克和千克”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课的时候去超市观看大米的价格,记录下每种大米的单价,并计算下购买3千克大米需要多少钱。这样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数学教师要对此予以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及生活化课后作业,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效益最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 (11):115-120.

[2]陈成森,咸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 (05):68.

[3]熊翠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 (05):37.

[4]张智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 (07):84.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数学教学小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