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作品中英雄形象发展

2019-04-19王璇

今传媒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

王璇

摘 要:英雄“常常会是社会群体中那些拥有崇高、悲壮、不屈和进取品格的人物,或是将他们作为摹本或榜样创作的人物,他们的追求代表着相应的特定时期中社会群体中最完美、最高尚、最能代表整体利益的宏大目标”。关于英雄的形象塑造,在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下、花样繁多的艺术作品中,都享有极其重要且特殊的地位。英雄形象,是民族精魂的象征,是时代品格的具象,更是艺术呈现的典型。中国的英雄形象,从古典文本中的王侯将相列传、江湖豪侠,到现代光影中的革命先驱、平民英雄,印刻了民族发展的轨迹和艺术创作的历程。中国电影的发展中,英雄的形象不胜枚举,从革命战争片、古装历史片到犯罪类型片,英雄形象的塑造跨越了诸多时代、创造了无数传奇、涵盖了广泛类型。本文将结合诸多电影案例,对比中外典型英雄案例,对电影中英雄形象发展进行深刻分析。

关键词:英雄形象;华语电影;文艺作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3-0063-03

一、英雄形象文化溯源

谈及英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夸父、女蜗等都是为人熟知的英雄形象。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面对特殊的自然现象和天灾人祸时,心中的惊奇与恐慌催生了对英雄的神秘感与敬畏心,人们将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多种形象上,这些英雄身上有着打破困境的坚决勇敢和拯救生灵的义不容辞,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悲悯情怀。

除此之外,在封建制皇权逐渐在中国确立了重要地位后,中国的英雄开始不仅限于抗争灾害、彰显勇气,更多地披上了维护皇权、维护统治的色彩。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往往是替天行道、严守道德规范的正人君子。与西方长期受宗教影响不同,中国的封建体制长期是以皇权作为唯一政体,宗教色彩相对较少,而自秦始皇、汉武帝以来的大一统思想则更为深入人心,三纲五常也逐渐成为内心准则,爱国精神(对统治阶级的维护)成为了广大英雄的精神支柱。

文学作品中,宋元交界之际,面对无法收复国土的失望、民族矛盾的尖锐,人民把收复河山的愿望寄托在理想中的英雄身上,也由此涌现出杨家将、岳家军等等一批爱国英雄代表,英雄传奇小说也因此发展。《水浒传》是这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其塑造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形象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收获大批拥趸,其中作者对英雄形象的描绘更深地触及到“忠义”和“忠奸”的含义,也让读者思考其本色在于“维系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用意。总之,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英雄最突出的特征,他们要做到守卫国土、维护皇权,才无愧于英雄的称号[1]。

二、华语电影中的英雄形象

英雄主义人物塑造的高峰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文藝作品,此时无数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形象遍及中国荧屏,构成了一系列革命英雄人物谱,唤起了民众对革命与英雄的崇拜。革命英雄主义的旋律高昂,英雄人物成了人们的偶像,他们走向神坛,逐渐与身边的人物拉开了距离。电影大部分以英雄叙事为主流题材、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为主旋律,作品大多表现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舍身卫国、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讲述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行为和由此创下的丰功伟绩。作品大多塑造了英雄的完美形象,喜欢用“悲壮”反衬崇高,并使崇高成为了塑造英雄形象的美学追求。此时几乎所有的英雄形象都遵循固定模式,会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是生命来换取社会进步和国家独立。他们在斗争中成长、在革命中进步,怀揣着人民独立解放的豪迈精神,充满着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用自己的故事书写出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此时的英雄主义,虽然创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成为当代文艺不可磨灭的标杆,但同时也因为政治的干扰,使英雄形象减少了人所具有的丰富个性,转而走向更多的阶级共性、更多的理想化的成分这样的创作思路,逐渐走向扭曲。

“文化大革命”时期,影视作品相对而言数量不多,背景大多以“文革”为主,受到“三突出”的文艺指导思想影响,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也被框架化。此时创作以“革命样板戏”为代表,以“三突出”为理论依据,全力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赋予他们近乎完美的性格,使其处于全剧矛盾中心和主导地位。从《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一家三代,到《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少剑波,还有《沙家浜》中的郭建光、阿庆嫂等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普遍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至纯高尚的个人品格,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英雄形象,高度的理想化使人物逐渐丧失了真实性,这种“高大全”式人物的代表是不能完全受到认可的,完全忽视人物个性、追求高度理想化的创作思路使人物从人变成了神,此时英雄人物不仅仅出现在战场,也是在生活中奋斗的普通百姓,因其高尚的觉悟与机智的行为成为了英雄,此时对“英雄”的崇拜在民族心理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了“文化大革命”中对政治的重视程度,同时继续发扬并巩固了建国初期的叙事风格和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主流地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创作从神性回归,继续寻找人性。改革开放给予了创作者一定的反思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此时影视创作也发生了转折,在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受二十世纪新历史主义影响,评论开始重视文化的审美价值,传统的英雄观和反英雄观都发生了改变。此时作品中大都表现现实主义的英雄形象,在突出“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出现了“反英雄”形象。由此,英雄开始突破阶级、国籍限制,不在拘束于等级、身份,他们可以不十全十美,可以矮小贫穷,只要他们有坚定的力量和勇气,拥有奉献精神,他们都可以成为英雄。此时作品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较为彻底地舍弃了“高、大、全”的模式,人性内容和个性气质更为丰富,理想化与生活化相互融合。从思想意义的角度看,始终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号,传递着热爱生活、报效国家、献身主流的主流价值观念、散发着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阳刚之美。从艺术表达的角度看,英雄题材的影视剧始终以塑造英雄形象,描绘英雄情怀,倡导英雄精神为己任,将血肉丰盈、丰富多彩的英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反英雄是更贴近常人,他们在性格和能力上具有缺陷,他们或许出发点不高尚,出身不光明,没有勇于牺牲的精神,只为苟活,甚至身份曾被唾弃。但他们依旧拥有奋斗的目标和理由,能参与或完成了非凡的成就。究其本身,反英雄在于反传统的英雄观念,旨在表现多元化的英雄形象。

三、西方英雄形象的传播:超级英雄系列等

陈独秀曾说:“西洋民族以个人为本位,东洋民族以家族为本位”。英雄形象从古希腊神话开始便和中国英雄有着不同,现实中的人们追逐英雄的身份,想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以成为战场上战无不胜的勇士;神话中的英雄是神和人所生的后代,通常有着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毅力,会在神祇的保护下达成自己的功業。他们通常面临着天神给予的考验与痛苦,甚至通过反叛神祇、抗争宿命成为英雄,有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后受缚于高山之上,俄狄浦斯被杀父娶母的阴影笼罩一生。另外,他们虽然侠肝义胆、重视情谊,但与中国英雄恪守更严格的道德准则的选择不同,他们更加看重自己的利益,阿基琉斯是“阿开奥斯人中最英勇的人”,但《伊利亚特》的开头中,他会因为个人的份额和战利品的不公和阿伽门农争夺。

发展到现代社会,电影作为一种极富冲击力的艺术形式更能唤醒大众心中对英雄的崇拜情节,如今广受欢迎的漫威英雄系列、DC英雄系列与好莱坞塑造的一大批英雄形象总能在电影院称霸。漫威英雄、DC英雄系列由漫画改编而来,早在1938年DC就已经出版了《超人》,而这也成为了超级英雄系列的开始。超英系列的崛起绝非偶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正逢经济大萧条时期,面对疲软的经济和困顿的生活,人们心中升起对“救世主”的执念也是无可厚非,因此在这个时期,超英系列中的英雄无外乎有着强壮的身材和冷静的头脑,还拥有强大的能力,在敌人面前毫不逊色,总能克服万难取得胜利。

除了具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近代电影中的其他英雄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他们是西部电影里快意恩仇的牛仔,也是在繁华都市间打击罪犯的警探,或者是拥有奇特能力的平凡小人物,大多数用侠义的行为除暴安良,秉持个人主义的信念独来独往,比起大局为重,他们更倾向于创造自己的故事。

四、结语:新时代背景下英雄形象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要坚持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2]。英雄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能够对民族精神发挥支撑作用,构成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财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也需要从英雄文化中汲取力量。因为“英雄精神本身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精神的精华,可谓不同时代精神融会贯通的结晶,因此对英雄事迹及其精神的弘扬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具体的发扬光大,从而会大大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自尊力。”[3]基于文化需求与时代发展,我们需要树立新时代的英雄形象,需要新时代的英雄精神文化来引导社会发展。英雄精神的社会化、大众化,利于创造健康的氛围,大力弘扬英雄精神,在帮助人们确立信仰、提高思想觉悟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当前时代中过度娱乐、过度消费等消解崇高行为的盛行和人们自身的放纵,英雄人物能发挥鞭策作用。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里,高速的生活状态难免让人习惯冷漠,而英雄就是社会中的光亮,能照亮人的心灵,他们的优良品质如忠厚、善良、富于牺牲的精神总能感动人心。即使他们自身就是平凡人,拥有一些普通人人性中的弱点,不像传统英雄那样十全十美,甚至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普通和有血有肉,可以给予我们更真实的亲切与感动,是与传统英雄的崇高形象所带给我们的相似的心灵震撼和情感认同,并让我们选择自觉地模仿,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类似行为。且面对英雄崇高的形象、模范的事迹、高尚的情怀,每个人都可以以此作为观照,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并且英雄崇高的形象、模范的事迹、高尚的情怀也是一面镜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它自身的真善美能反映出假、丑、恶,让犯错的人羞愧、自责;又可以是一把尺子,去衡量出渺小丑陋,达到促使反省、鞭策上进的目的,去抑止心中的杂念和恶行。有学者表示:“英雄群体以其高大的人格形象强化了国家的凝聚力,并以其崇高的社会主体精神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维系力和整合力。增强民族实力,除了要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水平、化解社会矛盾以促进民族团结统一和谐、重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认同等外,还必须重视大力宣扬和树立各种英雄,引导人们崇拜英雄。”

参考文献:

[1]潘天强.论英雄主义——历史观中的光环和阴影[J].人文杂志,2007(3):20-25.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9.html.

[3]涂可国.论山东先进典型群的社会功能[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 (4).

[4]涂可国.弘扬沂蒙英雄精神与提高中华民族软实力[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4):14-20.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
浅谈文艺作品在陈列馆展览中的重要性
关于增强文艺作品传播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试析群众文艺作品内涵的提升
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研究
文艺作品赏析的重要性研究
繁荣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策略
浅析建国初期文艺作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
浅析建国初期文艺作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