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4-19吴国华
吴国华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4)
本次研究主要对我市三家县级市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职的140急诊科护士的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认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旨在为高危药物的管理培训提供理论借鉴,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调查对象来自我市三家县级市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职的急诊科护士。入选标准:均为急诊科护士;拥有护士执业职格证;护龄》1年;调查当日在班;调查配合度较佳;对此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非急诊科护士;实习护生;在急诊科轮班、进修的护士。通过筛选符合上述入选与排除标准的急诊科护士有140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49±4.86)岁。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
通过自制《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对140名参与调查研究的急诊科护士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护龄、是否接受过培训。
1.2.2 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识现状调查
参阅相关文献[4],并结合我市急诊科的实际情况,由9名专家(包含急诊科护士长、主任医师及多名主管护士)联合设计《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识调查表》(见表1),量表包含高危药物使用、高危药物常识、高危药物安全问题、高危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4个维度,共25个条目,25个条目均为是非题,答案为“是”与“否”,回答正确得1分,反之得0分,总分0~25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对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认识程度越高。
1.3 调查方法
调查前安排调查专员对所有参与调查的急诊科护士进行统一指导,告知护士此次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再发放问卷表,要求所有护士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回收问卷,回收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软件处理,合格率通过频数及%表示,认识评分通过±s表示,并给予F检验或t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 果
调查显示,140名急诊科护士的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认识水平得分为11~25分,平均(18.3±3.7)分。其中高危药物使用、高危药物常识、高危药物安全问题及高危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回答合格的人数分别为96名、95名、114名及103名,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年龄外,学历、护龄、职称及是否接受过培训均为认识水平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1。
表1 急诊科护士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s,分)
表1 急诊科护士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s,分)
项目 例数 总评分 F/t值 P值年龄(岁) 1.021 0.143 21~30 73 17.7±3.3 31~40 52 18.3±3.2 41~49 15 18.5±3.4学历 1.598 0.021中专 40 16.3±3.3本科 98 18.3±3.2研究生及以上 2 23.3±1.31护龄(年) 1.643 0.012 1~3 78 16.4±2.8 3~5 53 19.3±2.4 5~10 9 21.8±2.4职称 1.972 0.001护士 44 16.6±3.2护师 64 18.8±4.7主管护师 30 21.5±4.1是否接受过培训 1.821 0.008是101 19.7±3.2否39 17.5±3.4
3 讨 论
本次调查显示,140名急诊科护士的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认识水平平均(18.37±3.75)分,可见,我市急诊科护士的认识水平整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高危药物的使用及管理方面的认识合格率均低于70%。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急诊科护士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较多较杂,学历、护龄、职称及是否接受过培训均是静脉输注高危药物认识水平的高危因素,这一研究结果与杨卫红[1]等研究相一致。护龄为5~10年的护士其高危药物认识评分显著高于护龄为1~3年及3~5年的护士,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护龄越高,护士的临床经验越丰富,对高危药物的认识积累越高。但阳佩[2]等研究却认为,护龄越低的护士,年龄通常较小,其学习及记忆能力越强,为此对高危药物的认识反而越高。调查显示,高职称及高学历护士其高危药物的认识评分显著高于低职称及低学历的护士,P<0.05。这主要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护士其知识面相对较宽,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广,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较强,且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较高,为此其对高危药物的认识水平就越高[3]。此外,接受过培训的护士其高危药物认识评分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护士,故医院需积极开展关于急诊科静脉输注高危药物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高危药物认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