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株茶苗的一万两千里

2019-04-19李津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4期
关键词:茶苗白茶安吉

本刊记者/李津

3月底,随着安吉白茶的开采,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这个小山村日益沸腾了起来。

远道而来踏青的客人,和当地拿着箩筐在茶园采茶的茶农们,构成了春天最美好的景象。

“今年茶叶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黄杜村支部书记盛阿伟说。

丰收尽收眼底,可是,千里之外还有1500万株茶苗牵动着盛阿伟和黄杜村党员们的心。

这些白茶苗种植在四川青川、贵州普安和沿河、湖南省古丈县,是黄杜村捐赠的扶贫苗。

从安吉到川贵湘,从输血到造血,安吉白茶苗走出了一条精神之路,千里的“姻缘”,连着一段扶贫的佳话。

脱贫致富

故事要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黄杜村地处山区,资源匮乏,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为找准脱贫路子,乡、村两级党组织深入村组走访调研,分析优势短板,确定把种植白茶作为该村脱贫重点产业,制定安吉白茶千亩商品基地建设规划,把黄杜村作为核心区。

发展白茶种植之初,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原村党支部书记盛阿林带领党员骨干试种白茶,选茶苗、学技术、找销路,用实际收益打消村民疑虑,仅2年时间带动群众种植白茶近700亩。感受到白茶效益的群众踊跃参与,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

为帮扶村民尽快脱贫致富,村党员骨干带头开展联系结对,通过挨家挨户上门走访,了解村民创业困难,果断采取先供苗再付款、提供信贷担保、传授种植技术、集中收购包销等方式,提供精准帮扶。在他们的带动下,到2017年底,黄杜村白茶经营户达325户,经营茶园面积4.8万亩,拥有省级以上驰名商标6个,年产值达4亿余元。

“致富路上,不让一个村民掉队。”这是20余年来,一任又一任黄杜村班子许下的不变承诺。如今,全村茶园产值4个多亿。村民一年的九成收入,就来自白茶园这个“绿色银行”,可谓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村里党员群众富起来了,周边的乡里乡亲也不能落下。黄杜村党总支依托白茶产业核心区优势,联合中茶所、浙茶集团和周边村党组织一起组建安吉白茶产业党建联盟,推行“联盟+支部+人才+产业”党建服务模式,带动了全乡百姓致富。

为党分忧

去年年初,在一次党组织生活会上,有党员回忆黄杜村脱贫致富的历程,提出要饮水思源、为党分忧,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应有的力量。

“黄杜村富裕了,安吉富裕了,但人不能忘本,致富不能忘党恩。”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说。

这不仅是老一代茶农的心声,也是青年党员的价值追求。很快,大家达成了共识∶“向贫困地区捐茶苗,教他们种茶,让他们像我们一样富起来!”

2018年4月9日,黄杜村20名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村里种白茶致富的情况,满怀深情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省委书记车俊对黄杜村党员主动帮扶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给予批示肯定。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发专程调研溪龙乡黄杜村并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对黄杜村捐赠“扶贫苗”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有条不紊推进扶贫协作后续各项工作,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确保这项暖心惠民工程尽快取得实效。

在国务院扶贫办、省市县支持带领下,黄杜村党总支赶到四川、贵州、湖南、云南等地进行为期1个多月的考察,最终确定了3省4县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作为扶贫苗种植地。

制图:李亚宁

2018年10月18日,首批300万株白茶苗从黄杜村启运,奔赴四川青川、贵州普安和贵州沿河扶贫一线。地图显示,从黄杜到川贵湘,四地相加,有将近一万两千里的路程。

比白茶苗早一步出发的,是黄杜村的党员团队们。党员刘炜带队,一行12人分成3队,飞赴川贵三地。

刘炜去的是贵州沿河的自强村。村里没有办公楼,餐桌收拾出来就是办公桌。艰苦的条件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2018年10月20日凌晨一时,首批300万株白茶苗中的88万株最先运抵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连夜分发到了渴望脱贫的村民手上。早上7时,刘炜与自强村第一书记一起,种下第一株白茶苗。

“当地的老百姓背着箩筐,热切地问我白茶苗怎么种,让我深受感动。”刘炜告诉记者,原本计划3到5天种完的白茶苗,当地百姓2天就种完了。

同样是在四川青川、贵州普安,黄杜村的技术人员在受捐地现场示范种植、蹲点指导,帮助受捐地茶农百姓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我们不但要捐,还要捐活,还要让白茶苗变成钱。”盛阿伟说。

春山可望

在黄杜村党员的带动下,安吉县干部群众积极行动,开展了“我为扶贫出把力”等活动,全县上下为党分忧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扶贫氛围进一步浓厚。

春节前一周,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赶赴溪龙,调研“白叶一号”茶苗捐赠情况,看望慰问黄杜村党员。

四个受捐地区完成了多少亩种植、生长情况怎么样?捐赠工作有没有困难、后续指导和管理如何保障?村委会议室里,沈铭权一坐下,就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他认真地听取着乡、村干部的回答,仔细地记录下每个数据。

他说,黄杜村的党员政治站位高,党性觉悟强,牢记先富带动后富的使命,创造了产业扶贫新模式。

据了解,去年10月种下的第一批苗,目前长势不错,平稳度过了一整个冬天。

今年3月11日,最后一批50万株茶苗顺利运到四川省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青川县借助“爱心茶苗”种植的契机开展植树活动,种下满眼翠绿,也种下黄杜村党员们攻坚克难的脱贫精神。

至此,经过近5个月的时间,安吉县黄杜村党员群众捐赠的1500万株扶贫苗,终于全部运抵受捐地。

茶苗的成长期需要3到4年,茶苗捐完是第一阶段,用溪龙乡党委书记夏靓的话说,工作才刚刚开始,黄杜村基层党员会用他们多年的种植白茶的经验,和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中茶所茶叶专家、后期负责规划、营销的浙茶集团人员一起把扶贫工作做好。

“接下去,我们要和受捐地一起努力把茶苗种好种出效益,助力贫困群众早日走上致富路,使茶苗成为脱贫苗、致富叶。”这是黄杜村党员们的共同心声。

猜你喜欢

茶苗白茶安吉
绘本
绘本
小丑拉绳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看到了什么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