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思路
2019-04-19
发布者:金华市委组织部
亮点:回乡人才“四带回四助力”
举措:
按照省委“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部署,金华深入推进“精准助企促发展、补齐短板惠民生、解难减负强基础”活动,制定出台了《全市组织部门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大举措》,推动市县乡三级联动,走遍重点人才企业、重点骨干人才。同时,充分发挥金华籍人才较多的优势,组织开展“四带回四助力”活动,不断深化拓展“三服务”新路径。
带回技术,助力企业破难题。依托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金华博士联谊会以及69个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线上、线下发布金华企业亟需破解的技术瓶颈和攻关难题564项,得到广大在外人才的积极响应。
带回资金,助力民生促和谐。市县两级举办在外人才、乡贤春节联谊活动572场,民政、教育、人社等部门现场征集改善民生社会事业的意见建议。众多回乡人才纷纷慷慨解囊,为家乡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民生事业注入发展资金5亿元,成立各类公益基金12个。
带回乡情,助力乡村谋振兴。组织了100余名规划设计、旅游开发、农业技术等领域有影响力的金华籍人才,以乡情为纽带,组建了10个乡村振兴顾问团,深入美丽金华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第一线,积极为当地开发旅游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建言献策,共提供发展建议578条。
带回项目,助力经济促发展。通过抓住亲情链、乡情链,不断牵引项目链、产业链回归。围绕新旧动能转换、“3+3+2”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春节期间,121名金华籍人才直接投资或牵引带回人才项目66个。
发布者:嘉兴市南湖区委组织部
亮点:党建引领新居民管理“三大转变”
举措:
南湖区探索出党建引领、群团跟进、贴心服务的新居民集聚区基层治理工作新模式,将新居民队伍打造成基层综合治理的新生力军。
党建引领,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融合,增强新居民凝聚力。实行“网格党建”管理模式,设立网格党支部,将新居民党员纳入网格管理责任区工作体系,建立新居民党员联户“1+1+N”制度,全区847名新居民党员分布在216个网格支部,带动联系新居民家庭近万户。构建“双向互动”沟通模式,依托“惠中乡音”等新居民党代表工作室,将矛盾纠纷处置关口前移,积极为新居民发声,做到“以新言新”。发挥新居民党员“先锋模范”带动作用,注重从新居民中培养有威信、有魄力的党员,在环境整治、新老居民和谐共处等方面树立典型。
整合资源,从单边作战到多方合力,增强新居民归属感。由社区党支部牵头,整合工青妇、科协等群团组织,开展“千名执委姐妹连心”等“五关行动”(关爱、关注、关心、关切、关怀)。组建新居民素质提升讲师团,深入开展新居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社会力量大融入行动”,成立社会组织红船学堂,加大社会组织的孵化和培育,鼓励新居民加入社区社会组织,与本地居民形成融洽氛围。
优化服务,从分散措施到集中支持,增强新居民满意度。做深做细旅馆式管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科学的区域划分,把分散的出租房屋连接成“加盟式”旅馆,目前已建成47个覆盖各镇、街道的“旅馆式”出租房屋区域。同时,在“旅馆式”出租房屋区域同步建立红色物业,开展红色代办,覆盖流动人口3.9万人,累计代办事项7.5万件。打造积分制入学品牌,围绕流动人口关注的子女入学问题,取消户籍限制,建立积分制管理信息系统,新居民积分经审核后,子女即有机会入读市区公立中小学。持续发挥“最多跑一次”为龙头的改革领跑优势,全力打通14个部门33项数据,实现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发布者:岱山县委组织部
亮点:运用价值思维推动组织工作
举措:
如何在跨越式发展中的大方位中,使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服务区域发展更加的科学精准有效,是岱山组工干部的一道必答题。
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村社利益格局矛盾突出、干部队伍老龄化、后备干部梯队不足等问题,无疑难度增大,组织部门需要提前谋划,做好村社换届“回头看”,全面开展社区村“两委班子”联审和“履职体检”,实施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负面清单底线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着力加强渔农村发展梯队力量储备。如何把深入学习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以及总书记对关于海洋强国战略、长三角发展战略等重要论述与实际工作的大提升结合起来,学懂弄通做实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落脚点。
在助力产业大发展中突出坚强保障。把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察、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入一线开展服务企业发展专项考核,重点了解干部在招商引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企业减税减费减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表现。同时,系统性探索干部政治体检、正向激励、专班干部管理、干部“三色管理”、干部召回管理、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容错纠错及退职干部管理等制度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此外,要切实发挥组织优势,主动有效服务企业。
在机构改革新挑战中发挥主导作用。相关部门要同步谋划班子配备、人员转隶、三定方案职能理顺以及资产档案转接等后续问题。同时,分重点加强对机构改革中的人才供给,助力产业创新突破。主动承接绿色石化基地产业辐射,围绕岱山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汽配小镇等重点区块,创建领军人才产业园、科技创新孵化园,支持联合动能、汽船配公共服务中心、石化人才培育基地等平台建设。着眼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发挥,用好专项人才政策、强化配套服务,引导企业加快引进符合产业需要的人才,推动改革中的机构效能顺利有效实施。
发布者:云和县委组织部
亮点:三个精准帮助后进村整顿转化
举措:
云和县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十二条底线”管理要求,精准化开展后进村整顿转化。
一是开展组团包干,做到帮扶精准。建立“1名市县领导干部挂点联系、1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村负责、1个部门结对帮扶、1名第一书记进驻指导”的后进村整转帮扶团队,全面实行组团包干帮扶,明确后进村整转帮扶团队责任,后进基层党组织不转化不脱钩。县委书记叶伯军带头联系崇头镇栗溪村,全程督促指导栗溪村整顿转化工作,带领10个帮扶团队开展结对帮扶。
二是开展定期研判,做到措施精准。整转帮扶团队和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定期召开分析会,专题研究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并建立“一村一策”工作机制,对每一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建立专门台账,确保后进村党组织主要问题清楚,整改措施到位。10个后进村共查找出问题36条,落实整改措施42条,确保整改措施精准有效。
三是开展分级验收,做到结果精准。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后进村整顿转化标准、规范验收程序。县乡两级分别组建验收工作组,通过查阅资料、民主测评、入户走访等形式,对整顿转化成效进行全面检查核实,通过考核验收,全县10个后进村全部完成整顿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