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喉切除患者及家属同期进行护理的影响
2019-04-19李艳霞
李艳霞
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变化,现阶段喉癌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2],临床中对于喉癌的病因尚未明确,主要认为与生活习惯、职业因素、病毒感染、性激素异常、缺乏微量元素、放射线等相关[3-5],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吞咽困难、声嘶、呼吸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临床中一般针对喉癌患者实施全喉切除治疗,全喉切除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6],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为分析对全喉切除患者及家属同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喉癌患者50例进行护理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喉癌患者50例进行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后,常规组25例全喉切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7例,年龄41~87岁,平均年龄(63.52±6.46)岁;观察组25例全喉切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9例,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63.55±6.52)岁。本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两组喉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25例全喉切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性的围术期准备、护理、环境改善护理、疾病健康知识、手术治疗方式等常规宣教等护理措施。
给予观察组25例全喉切除患者及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入院时同期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区情况,主动及热情的接待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及其家属营造和谐温馨的护理环境,告知患者家属同期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流程,护理查房时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引导患者家属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与患者进行手语沟通指导,降低患者手术后与患者家属沟通的难度;(2)住院期间的同期护理:在为患者实施术后气管套管及造瘘口护理时应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护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家属解释,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直至患者家属熟练掌握为止;(3)出院时的同期护理干预: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出院后护理相关知识健康手册,涵盖发音训练、生活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等,定期实施电话随访,记录好家属的护理干预内容执行情况。
1.3 疗效判定
采用第四版生活质量评分量表[7]对比两组喉癌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喉癌患者护理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 (分, ±s)
表1 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 (分, ±s)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25) 46.52±12.30 55.64±10.33 50.25±13.25 66.42±10.19 51.12±15.12 63.10±15.47观察组(25) 45.93±11.57 65.74±10.29 50.33±13.36 73.14±12.33 53.01±12.57 72.13±15.29 t 值 0.17 3.46 0.02 2.10 0.48 2.08 P值 0.86 0.00 0.98 0.04 0.63 0.04
3 讨论
喉癌在临床中一般接受全喉切除手术进行相应的治疗,患者在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后虽然能延长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但手术治疗后患者承受着失音的痛苦,对于患者特别是年龄较轻的患者会造成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及打击,甚至会影响患者家庭的幸福生活[8]。
在全喉切除手术治疗后部分喉癌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沉重的打击均会产生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轻生的现象[9]。因此,针对接受全喉切除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同期护理干预属于临床中创新型的护理措施[10],主要是指以患者家庭为主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及家属看作一个家庭整体看待,以患者为中心,针对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的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同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家属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及注意事项,方便在患者出院后能接受家属专业的护理[11],提高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12-13]。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同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喉癌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喉癌患者,说明同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全喉切除患者实施同期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