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影响研究
2019-04-17王洪英沈蒙爱于昕桐赵欣怡梁士杰白硕
王洪英 沈蒙爱 于昕桐 赵欣怡 梁士杰 白硕
摘 要:最近几年以来,新媒体已经大面积地被广大学生所使用。那么我们在使用它的同时它也影响我们的身心思想。可以说,每件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所以,这篇文章就深入分析了新媒体带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影响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影响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目前的媒体环境,简而言之:新媒体是一种广受欢迎的环境。新媒体是利用数字和互联网技术以及手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设备终端,向新梅提的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
一、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第一,互动性。互动性是新媒体的独特之处。在面对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时,大众只能单方面地接受信息。而新媒体可以通过发表评论、转发、点赞等方式进行互动。新媒体能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形式传播,也能通过多对一、多对多形式传播。
第二,内容丰富性。新媒体在传播信息内容可以使用字符、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媒体媒介使传播的信息更加形象。新媒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等媒介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保存、修改和上传。
第三,个性化。新媒体用户可以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发表带有自己个人观点的文章、图片、视频、音频等,彰显个人思想。由于互联网的性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的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观点,但是要在不违法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先决条件下。
第四,快捷性。基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不需要传统媒体的许多复杂环节,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传播相当迅速,这也使得信息可以实时传播,避免了许多因为传播时效过长导致的不可逆问题。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积极性
第一,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大学校园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没有社会生活的尘杂,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们对社会接触较少。那么使用新媒体之后,当代大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增加社会经验、更加平稳的步入社会生活[1]。
第二,提供人际交往新的平台。时间较少、忙于学业、不善言辞、性格内向这些都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而新媒体便向大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平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许多图片、视频、颜文字、表情包的出现,增加了我们交流的方式,我们通过新媒体便可顺利的进行人际交往。
第三,拓宽获取各种信息的空间。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快速便捷,不需要走出家门便可知晓全球信息。新媒体传播信息不再只限于文字、百度、腾讯等各大新闻网站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来获知信息。信息的内容也不再仅限于新闻,许多生活经验、旅行攻略、面试指导均可获得。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消极性
第一,诱发大学生的躁动心理。新媒体的快捷性慢慢改变了传统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往获取知识要翻阅书籍,从而从书中获取知识。在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大学生的思考能力,还锻炼了大学生筛选、识别信息的能力。如今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大学生可通过新媒体快速掌握每个方面的技能,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思维活跃程度等明显下降。
第二,损害大学生身心健康。新媒体相当于一个信息库,里面的信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大学生可通过在新媒体上浏览其感兴趣的信息,导致其无法自拔。长时间使用新媒体,使身体长期保持着一种姿势,如低头,会造成脊柱侧弯也容易患颈椎病;还会导致大学生对新媒体产生依赖性,导致学习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变成了一个“手机控”。
第三,弱化大学生道德约束。新媒体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由新媒体的自由性可知,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聊天、评论事物。只要有网络以及网络平台,就可以充分地甚至过分地行使言论自由这个权利导致现代大学生在网络上散播谣言,影响社会安定[2]。
四、应对新媒体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第一,国家应建立完善的新媒体管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与新媒体管理有关的一系列法律,虽然国家有關部门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但因为这些规定年代相对久远,等级较低、成效有限,所以国家应出台更多有效的法律制度。
第二,学校应及时意识到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因为新媒体已经进入到了各个高校并成为大学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既要看到新媒体的优点,也要了解到新媒体的劣处。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新媒体地管理,禁止有关的黄赌毒等负面信息地传播。
第三,积极开展大学生新媒体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媒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和大规模地使用。因而各高校要重新使用好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正能量,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实例让大学生认识到新媒体的利弊,并努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张智梅,姚泽晟.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认知影响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8(16):144-145.
[2] 莫雅兰.浅析新媒体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7(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