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2019-04-17黄茉王满玉陈文晶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大学生

黄茉 王满玉 陈文晶

摘要:十八大以来,多次会议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拥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对于现如今的民族道路发展提供了坚固的文化基础。文化自信是在文化继承、文化态度、文化创新中逐渐形成的,文化自信的树立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树立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接受着严峻的考验。作为创造时代进步发展的生力军,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必须把握八个方面的要求时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使用到“文化自信”一词。文化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表明了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于成熟,也给我们的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力量和保障。

各种活动、各个方面都有文化的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是时时刻刻的。文化自信一旦树立起来,对人们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影响力深厚而长远。文化自信是对待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坚守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精神家园。虽然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暗淡,但是我们今天走出阴影,传承创新,美丽世界离不开中国文化的进步,世界文明离不开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我们绝不能摒弃中国优秀的传统和文化,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价值和作用,用发展的眼光来引导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抵制腐朽的、落后消极的文化思想。发展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正能量的思想意识,打好和巩固团结进取的思想基础。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任和珍视,是对革命理想的信念永不放弃的追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信仰和坚守。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践行者,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今大学生中存在对中国文化的缺失、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自信、盲目对西方文化的崇拜等问题,因此寻求如何培养大学生提高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是现在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

通过研究表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自信度,但明显自信心不是很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理论了解甚微

从研究中发现,一半左右的大学生对“文化自信”表现出很了解、多次听说,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认识模糊、不完全理解其含义,还有少部分表示并不知道文化自信的内涵。可见,对“文化自信”理论不是很了解的大学生群体不占少数。

(二)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度不高

通过调查分析,当今大学生群体对中国的医学、国学以及对中国造物文化的认同度还是不够,面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走向,明显表现出自信心的缺乏。研究表明,大学生十分喜爱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只占少数。一部分大学生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认识上知之甚少,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

(三)部分大学生对外来的文化思想存在盲目的崇拜

当代众多大学生崇洋媚外现象严重,尤其哈日、哈韩,盲目跟从外国流行文化,存在无根据、无理由的崇拜。例如,认为外国的品牌就是时尚的、大牌的,而国内的品牌就是俗气的、低档次的;认为外国的节日是流行的、值得庆祝的,而对于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却被淡化和遗忘;生活中的任何用品都追求国外品牌,而忘却了中国制造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大家的拜金主义、攀比心理,淡化了爱国主义情节。

(四)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情况关注度不高

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是基于马列思想理论的文化,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更优秀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底蕴等,以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脚步。作为大学生来讲,应该自觉地承担起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内化和外传的重担。据统计,众多大学生认为那些热衷于留学的学子们出国的原因是愿意接受优于我国文化的外界文化。而崇洋媚外的年轻人也是大有人在,其原因是认为国外文化氛围优于我国。显而易见,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先进社会文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严重影响了他们文化自信的树立。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響颇深,也受到很多国家的崇拜和认同。但是,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压制和影响,社会的地位和文化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制约,导致中国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差距。再加上经历过多次的他国侵略和掠夺,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受到重创,甚至是倒退,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也因此受到了打击。在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下,中华民族迅速崛起,文化的复苏逐步实现,也有了重新的发展和提升。进而,国人的自信心也随之重塑起来,但差距仍然存在。随着西方多元文化的侵人,各类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想严重冲击着国人的价值观,众多大学生受到迷惑,同时也削弱了中华精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展。中国在经历了市场经济发展之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文化建设的疏忽。这对有着文化敏锐性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造成缺乏文化自信的主要原因。

(二)学校因素

现如今世界多元文化迅速传播,全世界都在分享各国文化的成果,西方文化的进入与对比,削弱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树立。虽然学校教育过程中,加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部分,但由于当代教育过度重视分数,使得中华历史文化传播的弱化现象日益突出,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存在文化自信意识淡薄等现象。对大学生来说,虽然大学阶段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阶段,但大学生更多的关注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发展,因此学校教学中更注重创新思维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深入的研究。同时,部分高校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也直接影响大学生们价值观的养成,从而造成他们文化自信心的缺失。

(三)家庭因素

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他们的家长恰恰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家长们普遍在文化程度水平上较低,对民族文化的意识也比较弱,所以很难营造出浓厚的家庭文化学习氛围。一些家长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关心,而忽视孩子优秀文化道德品质的养成。再加上落后的思想意识与当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形态相冲突,进而忽略了对孩子价值观的培养和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养成,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无视对民族文化的接受、传承和传播。

(四)个人因素

大学生们从小就接受着传统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相关理论知识,随着视野面的拓宽、知识面的扩大,大学生们长期处于学习的环境之内,接受着教师和长辈们的教育。而步人大学阶段以后,大学生普遍怀有一种脱离家长束缚的心态,存在一些叛逆心理,同时网络媒体大量信息的堆积,一些信息真假难辨,似是而非,都对文化自信的树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的文化自信的意志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成熟,但由于大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强、急于想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段,他们会在不经意间,不知不觉地接收来自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同化,形成崇尚国外的思想,进而减弱对中华民族本身的文化自信心。

三、提升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途径

大学生是新时期中国建设发展的新生力军,也是文化强国的主力军。因此针对当今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缺乏认同感以及对其生命力的坚定信心产生动摇的现状,笔者试图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我教育方面浅析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社会引导,制造氛围

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文化渲染最快、接受社会文化能力最强的人群,所以社会的正确引导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首先,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媒体进行理论传播,激发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成果和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行展示,从而树立起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在全社会范围要让人们在感官上感受到文化的氛围,无论是社会风气的渲染还是文化道德的传播,都让大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一个个优秀典型的事例,一句句响亮而振奮人心的口号,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从而让他们对国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不断进行中国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最后,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从实际行动中感知理论的存在与魅力。通过尊老爱幼、文明礼让、助人为乐等优秀传统美德的传承来感知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学校教育,重点传承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从政治思想上和外界活动氛围两个方面着力,培养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有创新地开展特色课程建设。例如,利用开展精品微课教育、思政课情景剧教学法等新颖的课程设计,让大学生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其次,要全面提升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教师们要在言传身教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对世界文化辨别地去接受和学习。最后,发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渠道作用。这也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的外界条件。校园建设方面,要在文化氛围上多下功夫,例如,树立典型榜样长廊、宣传优秀师生的典型事迹、在显眼处张贴名人警句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等等,以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祖国力量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下自觉担负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担。

(三)家长熏陶,耳濡目染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性格的养成以及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言行以及家庭成员对社会的认识,对文化知识的教导,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无论家长们知识水平高低,都应灌输给孩子对社会积极的、正确的认识。坚定的自信心是靠家庭影响、家长言行熏陶而长期培养起来的。家长要将传统的民族文化,结合当代进步的优秀文化共同渗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虽然,大学生接触社会上多元文化的传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然而,对于家庭的教育影响,是植根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教育,大学生的性格体现和对文化自信的体现程度,都是源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因此,良好的家风对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塑造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在大学生树立坚固的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无论社会、学校或者家庭都是外界因素,目的都是促进学生自觉的养成与主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相符合的文化自信。个体在受教育时,首先,要认清自我,不断进行自我暗示,不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习实现自我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磨练自我意志,不断提高行动的自觉性。积极参与有助于素质文化水平提升的相关活动,从中历练道德文化修养,磨砺品质。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自动吸收优良文化的能力以及树立坚定思想信念和自信心的能力。其次,在转变思想上,更要下大力气将已有的不利于树立文化自信的思想摒弃掉。长期以来,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影响下,容易形成有碍树立文化自信的思想。但个体本身应有意识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矫正。在与文化理论相对比的前提下,找到应改正之处。虽然,矫正的过程会有与思想冲突的时候,但是大方向把握对,就不会在树立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有失偏离。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

[2]刘林涛,杨柳春.论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与提升[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3]李文瑞.大学生文化认同研完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3(04).

[4]李铁青,高校在提升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中的作用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