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中小学德育工作
2019-04-17戴八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很大篇幅阐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德育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近年来,福建省坚持把立德树人的实效性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党建和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
一、坚持一个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所以,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政治方向。为此,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强化党对学校政治领导。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建设,引导监督学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师生,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抓好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完善党建带校建、团建、队建机制。
2.强化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学校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选优配齐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健全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使中小学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党员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党员等,严格开展监督和考评考核。
3.强化党员示范作用。将基层学校的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让党员教师的党性修养与专业素养同步提高,把党组织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基层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党员教师将国家建设和学校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争做“四有”好老师,让“党性为师德铸魂”。
4.强化党建工作对学生成长引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义,也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心所在。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经常研究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进德育与党建深度融合。
二、深化两个结合
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必须确立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龙头地位,树立“大德育”理念。
一方面,把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道德认知的关键环节。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等社会资源以及我省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中小学生社会、劳动、研学实践基地和中小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等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广泛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学工、学农、学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怀,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健全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密切家校沟通联系,落实家庭基本责任,推动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向社会延伸,构建社会共育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强化学校周边环境建设,规范文化娱乐市场秩序,净化社会风气,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突出三个重点
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积极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和载体创新,深化育人途径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文化素养和行为习惯养成。
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校园节会、团队活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把校园文化当作育人工程来实施,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不断净化、美化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努力做到“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能育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教育和浸润作用。
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好习惯孕育好品德,好品德成就好人生。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深入实施“青少年好习惯推广计划”,广泛开展“好习惯·好品德·好人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学守则、守规范,争做文明学生”等实践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抓好四项工作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将德育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各领域、各环节。为此,我们需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构建德育工作体系。认真落实《福建省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体化实施意见》,分别提出小学低年段、小学中高年段、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四个学段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科学定位德育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使中小学德育工作层层深入、有机衔接。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程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主要途径。严格落实教育部制定的专门德育课的课程设置标准,明确小、初、高德育课程教学重点,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主渠道作用。推进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国家统编教材的使用。挖掘各类课程的德育资源,综合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发挥各学科育人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过程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学校管理行为,加强校风、师德师风建设,指导学校制定校规校纪,细化学生行为规范,指导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指南》。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验教师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选树“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最美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选好配齐德育课程教师、班主任队伍,建立完善德育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定期组织德育干部、骨干班主任、德育专业教师、少年队辅导员等省级培训,组织开展班主任班会创优课评比、岗位大练兵、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中小学德育教师教育水平。
4.注重督导考核评价。进一步健全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一体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向,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及责任区督学的工作范畴。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痼疾,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戴八一,福建省教育厅思政处副处长】
责任编辑︱张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