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学生评教工作创新探索与思考
2019-04-17王静静
王静静
摘要: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高校已使用多年,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为了完善学生评教体系,突出学生的评教作用,促进师生的对话交流,保证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本文结合新媒体平台(微信)的广泛应用,思考创新高校学生评教的新模式,以期推广新媒体评教的应用,以评促教,不断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评教;新媒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6-0125-03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普及,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变革的机遇。如何引领学生合理、适度使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帮助,值得教学管理人员认真思考。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实行的大学生评教制度就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沟通优势,通过创新评教机制,解决以往评教不及时、评价指标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不愿意参与、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等诸多问题。
一、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现状及问题
学生评教活动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大学教学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是美国高校最受支持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途径之一,至21世纪逐步成为我国高校最常见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1],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学生评教工作是高校发现教学问题、反思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宣传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对于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高校对学生评教的重要性已有足够的认识,但在现行的评教机制和实际操作环节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学生方面
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2]。一方面,评教主动性不足,随意对待,影响评教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学生带着个人感情色彩评价教师,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二)评教指标设计方面
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合理,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采用同一标准、同一格式笼统地进行评教,缺乏有效性和操作性,无法真实反映各门课程之间的具体差异、学生对教师和教学的不同要求,以及师生对评价指标的倾向性差异[3]。另外,现有的评价指标缺乏可测性,学生很难把握指标内容,无法对号入座,进行有效判断。
(三)组织管理方面
评教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局限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的团结协作,尤其是二级学院和专业系所层面还未真正建立相关的学生评教工作机制,在评教管理方式上具有强制性和“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4]。部分高校已经探索实践的学生信息员参与评教组织管理的方式值得借鉴并加以完善推广[5]。
(四)信息反馈机制方面
未建立起评教结果的反馈交流机制,尤其是缺乏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渠道,教师很难及时了解到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提出的具体问题,学生亦感受不到评教带来的改变,因而难以真正实现评教的意义。
学生评教机制的发展适应了教育大众化的趋势,科学合理的评教体系既是学生权利的表达,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激励。因此,设计完善客观、公正、科学、易行的评教指标和评教策略必将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新媒体平台对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影响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评教的优势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可实现多媒体全方位信息传播,互动沟通、实时交流,还可针对某一群体进行个性式信息配置。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当前高校学生评教的及时性、师生互动、分类细化评价指标等需求。
第一,有利于开展随堂评教。以手机微信平台评教为例,任课教师可提前设置针对此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小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进行线上答题,同时进行当次课堂的教学评价,一方面实现了线上的课堂考勤记录,另一方面可实现课堂教学的随堂评价,避免缺勤学生的随意评价,提高评教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性,同时评价结果能够及时有效传递到教师手中,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评教对教学的调节作用,增强学生评教的参与感。随着课堂出勤率的提高,手机微信平台评教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员全过程评教,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实时性、科学性和动态性。
第二,有利于整合校园生活信息。鉴于智能手机微信平台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可以将学生的课程表、自习室查询、考试通知、竞赛报名、成绩查询等常用的校园信息功能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便利,提高学生使用微信平台的频率,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告设置,提醒学生上课,课后及时进行课堂评分,提高学生参与评教的比例。
第三,有利于实现个性化评价。构建合理的高校评教指标体系,反映不同学科、不同课程、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特点,克服目前评教指标过于机械化、简单化的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蔡皎洁、郭道猛以网络金融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课程知识地图的评教指标构建思路,值得研究借鉴[6]。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必然会给传统的评教方式带来较大挑战,而基于智能手机微信平台的评教系统相对更易实现分类、分课程评价。学校管理部门可以给学院开放一定的管理权限,通过征求师生意见,针对不同课程设置一定比例的自定义评价指标,结合通用指标进行评价,以提升评教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同时提高教师在评教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主体地位。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评教的挑战
基于智能手机微信平台的学生评教体系可实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动态评价,这意味着高校的评教系统很快就会积累海量的学生评教数据。石秀英、许法文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评教方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7],提出利用评教大数据进行预测性分析,以便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指导。如何科学整理和有效利用评教大数据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是数据剔选,主要考虑到未出勤学生的评教有效性问题及对恶劣留言的屏蔽。高校目前普遍使用的网上评教多采用一次性评价,在固定时间段内要求学生完成参评,否则会无法查看考试成绩或影响选课。这种方式保证了全员参与的大样本性,但缺点是脱离课堂,学生只能在学期末靠印象评价打分,而部分缺勤学生难以做到客观评教。微信平台评教方式虽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但在匿名评教形式下,对缺勤学生评价数据的剔选、对以恶劣性质语言诋毁教师的留言等需要进行适宜处理,以保障评教数据整体的有效性,同时保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其次是数据处理。数据剔选保障了单个讲台的评教结果,但不同讲台间数据的可比性还需研究。相同学生给不同教师的评分具有可比性,不同学生给相同教师的评分也具有可比性,但不同学生给不同教师的评分却难以简单比较。吴丽镐、朱慧灵等研究了高校学生网上评教数据的修正策略[8],对不同院系和同一院系不同课程评教数据差异进行了分析处理,通过均衡系数和难度系数进行数据修正,使得评教结果在全校范围内更具有横向可比性。当然,鉴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育限制,为了使评教结果可以更公平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可在微信平台评教体系中引入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模块,和学生评教模块一起分别分配一定比例分值,把综合计算后得出的分数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最终依据。
最后是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结果主要为考核教师服务,并未真正实现服务教学、改进教学这一首要目的[9]。在微信平台评教模式下,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一方面将结果用于激励教师,如通过评选“最受欢迎教师”等给予教师精神上的嘉奖,或与教师职称评聘、课时酬金等进行关联,奖励督促教师投入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对评教大数据进行长期跟踪,分析挖掘内部规律,发现教师成长之路,尤其是为新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成长提供指导。
三、开展新媒体评教的启示和思考
新媒体评教是学生评教之本,具有信息沟通便捷、及时性强、易实现个性化评价和多向交流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高校评教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随着评教方式的改变,高校的评教管理模式也将产生很大的变化,管理者的主要工作转变为即时监控和剔选数据信息、收集师生意见反馈、为教师们建立评教数据电子档案、挖掘数据规律,客观全面地评估教师,进而为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提供有效的事实依据并对教师的发展提供指导。而如何给学院或者各课程开放权限,对个性化评价指标的设置进行有效管理,完善评价结果的横向比较标准,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新媒体评教,激励教师发挥评教主体作用等,将是教学管理者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梅萍,贾月.近十年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大学教育,2013,(4):29-34.
[2]郭鹏,苏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高校学生评教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26-28.
[3]朱军,范慧慧.师生对学生评教指标的关注点——基于复旦大学问卷调查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2,(4):36-40.
[4]张甜,马聪.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6,(3):110-112.
[5]袁伟,王阳亮.南开大学学生评教工作的开展及有效性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6):95-99.
[6]蔡皎洁,郭道猛.基于课程知识地图的高校评教指标构建[J].计算机时代,2015,(12):45-48.
[7]石秀英,许法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评教变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8):33-35.
[8]吴丽镐,朱慧灵,杨春侠,陈妙玲.高校学生网上评教数据的修正[J].价值工程,2015,(31):155-157.
[9]王玉刚,柳兴国,安强身.學生评教的“廉价投票权”问题及治理[J].高教探索,2015,(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