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儿童的诗性世界

2019-04-17龚蕾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韵律节奏文学

龚蕾

诗歌作为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因其语言简练、韵律规矩、节奏感强、内涵丰富等特点,成为贴近儿童审美,帮助儿童感知学习各种文学语言符号和概念,提升儿童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载体。从形式特征看,诗歌欣赏的核心经验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音乐美、绘画美和结构美。因此,教师在设计幼儿诗歌活动的时候,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核心经验,探索适宜有效的策略,为儿童和诗歌搭建桥梁,带领他们在倾听中感受,在模仿中学习,在想象中运用。

一、明快的节奏和独特的韵律——音乐美

诗歌的语句一般分行排列,不再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讲究每行字尾押韵。这使得诗歌声韵和谐、节奏明快。在欣赏诗歌时,由念诵这种分行短句而产生的独特节奏感和韵律感构成了诗歌的音乐性,儿童也容易被这种节奏和韵律吸引。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呈现和凸显这种音乐美,引导儿童感知和欣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美。

1.重视教师范读,美语呈现美文

诗歌和歌唱活动一样,都需要教师在范读(唱)的过程中,带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幼儿在美语中,走上欣赏感受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诗文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倾向,从字里行间理解其间蕴含的情思,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幼儿通过耳听教师真实、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眼观教师读诗的面部表情、体态动作,潜移默化地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并在听赏中与诗文的精神世界产生情感共鸣,引发思考,耳与心谋。因此,范读在引导幼儿探索诗歌音乐美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2.巧用身势动作,表现韵律节奏

从节奏上看,幼儿园涉及的诗歌一般为二拍或三拍,少数散文诗或自由诗节奏稍复杂一些,没有固定模式。节奏的明快是形成儿童诗音韵美的主要因素。例如诗歌《插秧》:

水田是镜子,××××|×-

农夫在插秧。××××|×-

照映着蓝天,××××|×-

插在绿树上。××××|×-

照映着白云,××××|×-

插在青山上。××××|×-

在引导儿童感受和表现这种节奏美的时候,教师可充分运用身势动作游戏,鼓励儿童用身体合拍动作表现诗歌分行分句的韵律。实践证明,在节奏中念诵时,许多基础身势动作(如拍手、跺脚)以及根据诗文内容自由创编的其他动作,都能有效地支持儿童获得诗歌节奏韵律方面的核心经验。

二、无限的想象和充沛的意境——绘画美

诗歌作为抒情言志的一种文学体裁,常常包含着融情思于物象的丰沛意境。儿童欣赏和念诵诗歌的过程,也就是置身诗境进入文学作品的境界,使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作品达成一致的过程。虽然诗歌的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但往往却能通过高度文学化的诗句,引发听者内心丰富的文学想象,超越时空和心理范畴的限制,自由驰骋、想象无限。如郭沫若的著名童诗《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儿童在听赏这些诗句的时候,会自然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星空映照街灯的美景。这种文学想象不但融入了强烈的情感体验,还伴随着对文中中心意义的理性认识。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想象,支持他们在头脑中建构与诗中世界匹配的画卷,达到情思一体。

1.借助教具资源,美图呈现美文

教学图片在诗歌活动中是最常用的教具。许多诗歌作品的内容是高于现实生活,充满艺术的想象和创造的。儿童受身心特点和经验的限制,需要成人在诗画共舞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巧妙构思、画面优美、凸显重难点的教学图片,此时便能起到关键作用。例如美国诗歌《夜色下的小屋》:这是小屋的钥匙,小屋里,亮着一盏灯。灯光下,放着一张床。床上,躺着一本书。书里,飞着一只鸟儿。鸟儿哼着一首歌,歌唱着繁星满天的夜空。夜空在歌声里,歌声在鸟儿里。鸟儿在书里,书在床上。床在灯光里,灯光在小屋里。这是小屋的钥匙,夜色下的小屋,洒满光的家。诗歌用连锁调的形式,勾勒出一幅静谧、柔情的夜晚画图,描绘了自然界事物流动、相连的美好状态。在色调上,教师运用黑、白、黄展现诗中环境(夜晚)、物象(小屋、床、灯、钥匙、鸟儿等)、光三种主体;在形式上,教师采用线描的笔触,表现物象的阴影和光的明暗,为儿童还原可视化的情境,更好地进入诗中世界。

2.打开多种通道,营造优美氛围

参照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的“知觉协同律”理论的原理,教师应充分发挥儿童各种感官的作用,并合理、巧妙地运用于教育过程中,让儿童的多种感官(眼、耳、鼻、手、身体等)共同活动,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接受来自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的信息。在幼儿园诗歌活动中,多通道学习方式对儿童感知诗情画意,沉浸在诗意世界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深入挖掘除基本的听(赏)、观(赏)外更多元的欣赏方式,如动作、涂鸦、游戏等,支持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走进诗歌。

如童诗《写给云》:“你想变小你就变小,你想变大你就变大。变小,小得像块手帕,像朵洁白的小花。变大,大得无边无际,能盖住整个天下。没有人在蓝天上,为你把框框画。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小鹿、大象、小鸟、青蛙……即使变成猪八戒,也没人笑话,即使变成小狗熊,也不担心挨骂。”教师投放了白色的纱,引导幼儿在摸一摸的过程中,感知纱(云)延展性、软质以及蓬松的特点,还可以在随后的区角游戏中用轻纱制作各种小动物,还原诗中描述的“你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儿童乐此不疲。这样多通道开放游戏的方式,既能增添诗歌活动的乐趣与美感,也能更好地达成教学活动目标,贴合儿童学习方式。

三、优美的词汇和分行的句式——形式美

诗歌活动在幼兒园语言活动中属于早期文学语言学习范畴,这类语言学习对儿童来说,是一种特别的经验储备。儿童在这类活动中能接触到大量不同、高质量的文学语汇,了解形式各异的句式和文学表达,对他们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分解难点语句,反复倾听念诵

通常在诗歌活动中,教师最难把握、最难实施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儿童感受诗中优美的词汇和分行式句式。这类经验的习得相对抽象和偏学科化,离儿童日常生活和惯用口语表达有一定距离,教师往往追寻着一种游戏化但又要有实效的教学策略,回避生硬说教,但现实中又经常陷入“两难”。因此,如何用儿童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将重难点语句分解,提升他们对文学语汇的敏感性,并兼顾活动完整性给予实施,成为教师设计诗歌活动的首要问题。

如在诗歌《夜色下的小屋》中,教师首先把握句式经验方面的重难点为“连锁调”。如何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儿童了解和理解这种形式呢?教师设计了可拆分移动的图卡以凸显连锁调头尾相连、顶针续麻的修辞特征,引导儿童在反复念诵中自由组合图片,按诗句顺序排列和取放,发现顺序、倒序、容纳、包含等图片规律,以反馈到语言中进一步学习这首连锁调的顺序、倒序、吟诵对象空间位置关系等规律。活动中,儿童在教具的帮助下兴致勃勃,重难点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2.扩宽内容形式,提升文学审美

在文学形式方面,诗歌作为一种特别的体裁,也分为多种不同的样式。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形式可分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等。教师应当充分站在儿童视野,搜集和选择适合他们年龄、认知能力、审美偏好的多种类型的诗歌来设计活动,鼓励他们接触适宜的诗歌作品,提升文学审美能力,扩宽文学形式学习范畴。如绕口令、儿童散文诗、谜语、数字歌、颠倒调等,都以贴近儿童日常生活、文学特征明显而受到他们欢迎。这些类型各异的诗歌,除了具有一般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句式美等共性特点外,还各自兼具特色,需要教师与儿童一起在与诗歌互动的游戏过程中,体会和感受、模仿甚至仿编。

在诗意世界中,儿童的眼睛时刻看到字里行间的美,他们的耳朵时刻听到美语美文的妙,他们的心灵也会插上翅膀,驰骋在与诗意共舞的空间。相信有诗为伴的孩子,都能成长为善于表达内心感悟、对文字敏感热爱的人,而教师在这个陪伴阅读、共同念诵的过程中,也能走进儿童的诗性世界,与他们一道体会诗歌的魅力,拥抱生活中的美。

猜你喜欢

韵律节奏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书的国度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轻快漫舞
偶感
文学小说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