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纸质书画文物上霉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探析

2019-04-17全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4期
关键词:分离霉菌

全锐

摘 要:馆藏纸质书画文物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但纸质书画的较难保存,较易引发霉菌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对纸质书画污染菌进行分离及鉴定,不但可以提高纸质书画文物霉变防治工作的有效性,还能够提高防治效果。文章提取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纸质书画文物上的霉菌,通过对霉菌形状及特征的分析,提出分离与鉴定霉菌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纸质书画文物;霉菌;鉴定方法;分离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纸质书画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其不但能够充分展现我国历史风貌,还能够凸显我国特色历史文化。但相比较其他材质文物,纸纸质书画文物较易出现霉菌污染等情况。若无法对此种情况进行有效解决,会使其出现糟朽变质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纸质书画文物的展示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集样品

本次实验提取的样品来自贵州省博物馆内部带有霉斑的纸质书画文物。一般情况下,霉斑多以棕褐色、黑色以及黄色的形式出现于纸质书画文物的表面。在具体实验过程中,需及时对霉菌进行取样。此期间可采用一次性无菌拭子进行提取,提取方式按照单一擦拭规律进行。完成霉菌样本采集后,将样本放置于管器中,并在管器表面标明时间及编号。然后将霉菌样本放置于冰盒中,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1.2 霉菌的分离及纯化

在实验前期,需保证实验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首先,使用无菌剪刀对霉菌采样时使用的拭子头进行裁剪;其次,准备一只锥形瓶,在瓶内注入SDA液体;最后,将裁剪下来的拭子头放至锥形瓶内进行霉菌培养。在实际培养期间,需注意霉菌较易出现菌膜等现象。为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在瓶内放置少量无菌玻璃珠。完成以上环节后,将锥形瓶放置于100r/min震荡环境下进行培养,此期间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培养3天后即可对培养液进行稀释处理,主要按照10倍配比,利用无菌去离子水进行处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稀释梯度的设置尤为关键,其不仅决定实验的成败与否,还影响最终的实验准确性。因此,在进行稀释梯度的设置期间,需按照10-2、10-3、10-4的比例来进行。与此同时,及时对稀释液按照不同梯度及浓度进行针对性采集,采集数量应保持在200μL左右。将采集到的稀释液均匀涂抹于葡萄糖琼脂表面,然后将葡萄糖琼脂放置于25℃温度下进行培养。培养3天后,即可观察到霉菌出现的分离现象。霉菌分离后,多呈现菌落形态,并且颜色较为多样。在完成霉菌分离实验后,即可对其进行纯化处理。部分霉菌的产孢量相对较大,对于此类型霉菌,可进行划线培养。若经划线培养后霉菌依然存在污染等情况,可加大划线纯化的次数,以达到霉菌纯化效果。

1.3 观察霉菌形态

在进行菌落形态的观察期间,首先需对冻存后的瓷珠进行提取。大多瓷珠呈红色,并且表面吸附了菌液。使用无菌镊子进行夹取,夹取数量为1粒。将夹取的瓷珠放置于带有葡萄糖琼脂的平板表面,将平板放置于25℃环境下培养4天左右。在此期间定期对菌落现象进行观察,针对菌落的外观、湿润度、颜色以及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在观察菌落显微形态期间,将水作为主要浮载剂,用解剖针挑取菌落边缘的菌丝。将挑取的菌丝放置于载玻片上,以顺时针形式将载玻片表面的菌丝挑散。将盖玻片放置于菌丝表面,用显微镜对其进行深层观察,明确孢子以及菌丝在显微镜下的微观形态,并将此形态进行拍照存储。

1.4 提取霉菌基因组的DNA

完成霉菌纯化工作后需及时对其进行培养,培养环境温度保持在25℃。根据真菌DNA试剂盒的标准规定进行提取,首先准备离心管,保证离心管的储存量为2mL。将200mg的真菌丝放置于离心管内部进行冻融,冻融次数为3~4次。然后将溶菌酶放置于離心管中,溶菌酶的总量要达到20μL。完成以上环节工作后,将离心管储存于37℃的培养箱中。放置1天后,将离心管取出,放置于带有55℃的水浴锅内,再将100%的乙醇加入至离心管进行搅拌。最后经收集管以及吸附柱的特殊处理得到DNA洗脱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分离纯化及形态观察

通过霉菌分离、纯化,得到纸质书画文物带有的8株霉菌。经对8株霉菌的对比及分析可发现,霉菌经不同处理后的形态及颜色皆存在较大差异。霉菌颜色较为多样,主要为黄、绿、灰等颜色,菌落整体呈绒毛及平展形态,部分菌落存在较强特性。大部分菌丝的高度较为发达,但仍有少部分菌丝并未见明显生长趋势。霉菌除具有吸附生长特性外,其中的木霉及曲霉皆有纤维素酶,并且二者的纤维素酶皆具有较强的高活性。纤维素酶能够有效分解纤维素,在生物降解作用下,会对织物产生一定损伤,导致织物出现破损。与此同时,烟曲霉、黄曲霉以及黑曲霉皆会对纸质书画造成损坏,使其出现脱色等现象。由此可见,上述霉菌种类皆将严重影响纸质书画文物的存储。

2.2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对提取的8株真菌进行实验及鉴定可得,在8株霉菌中,带有黄曲霉、大叶黄耆、尼日曲霉菌株及根瘤菌属。表1是不同真菌在同源性对比下的不同数据。

传统真菌种类相对较多,需依靠形态观察才能对真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但就形态鉴定方法而言,此方法在实际鉴定期间需花费大量鉴定时间,需及时对菌落的颜色及形态进行实时观察。同时,真菌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性,针对其形态特征的研究相对复杂,并且受真菌培养环境及条件等方面影响,真菌鉴定结果缺乏准确性。为改变传统形态学研究弊端,可利用分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真菌进行系统分析。此方法能够较大程度地弥补传统形态学的不足,并且利用分子生物学所得到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9%。由此可见,分子生物学具有较强实用性及准确性,应加大对此方法的研究力度。在霉菌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分子生物学中的分析技术,实现对真菌的有效鉴定及分类,进而为真菌研究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3 结语

霉变是馆藏纸质书画文物主要的病害之一。为避免纸质书画文物发生霉变,可利用霉菌鉴定等方法对霉菌种类进行分析,而后针对霉菌特点进行霉菌抑制剂的选择。据实验研究可得,霉菌种类相对较多,在霉菌的研究过程中,分子生物学能够对其进行合理解析。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利用分析生物学检定方法对霉菌菌株形态进行研究。同时在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中,合理将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提高分类鉴定的准确性,进而避免馆藏纸质书画文物出现霉菌等问题,从而为纸质书画文物建立合理储存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春燕,肖长义,李世刚,等.从湖北青砖茶渥堆过程中分离真菌总状枝毛霉菌的鉴定与模拟发酵研究[J].茶叶科学,2018(6):9.

[2]莫嘉玲,周红丽,刘小燕,等.纸盒饮品外包装底部霉菌的分离与鉴定[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13):3448-3452.

[3]钱声艳,吴明松,王倩,等.赤水丹霞土壤链霉菌CSDX 001来源的新苯邻二甲酰亚胺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6):974-977.

[4]王永江,何鑫,罗剑英,等.青海湖土壤来源链霉菌L8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7):1170-1175.

[5]张莉莉,王强兄,沈亮亮,等.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70-75.

猜你喜欢

分离霉菌
这个圣诞很热闹:霉菌也要过圣诞
刑事庭审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分离观”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情况刍议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食物发霉的秘密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