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社教活动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探索

2019-04-17梁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博物馆

梁璐

摘 要:博物馆是收藏多种类型文物的宝库,也是国家历史文化足迹的记录者。文章以博物馆社教活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博物馆社教活动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分析了博物馆社教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社教活动;文化传承

博物馆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主要开展场所,利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为社会大众提供优势文化教育服务是博物馆社会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各地博物馆推出了多种类型的社教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为保证博物馆社教职能的充分发挥,对现有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形式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1 博物馆社教活动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博物馆是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可以对社会区域内全部成员进行文化教育。通过对一定社会区域内儿童、老人及青年群体、中年群体的教育,可以提高区域内群众文化素养[1]。同时博物馆可以为国际友人课外文化教育提供服务,为国际间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渠道。

2 博物馆文化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

文化教育资源保护与开发是博物馆文化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因此,博物馆应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开发情况,加强文化成果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以秦西垂陵园资源保护为例,20世纪末期针对西垂陵园被盗现状,当地有责任感人士开始了急切的呼吁活动。《中国青年报》《甘肃日报》先后发布了《古墓悲歌》《礼县盗墓狂潮为何愈演愈烈》等文章,引起了甘肃省相关部门的重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的建立,为甘肃地区先秦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资源支撑。

3 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措施

3.1 创设品牌特色文化教育组织体系

首先,为了促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博物馆可将教育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品牌项目,如“流动博物馆”“乐享传统节”等。在博物馆社教人员的精心策划下,形成鲜明品牌文化,保证博物馆社教活动顺利进行[2]。如洛阳博物馆在2019年02月16—17日元宵节期间,以《揭秘青铜文化 梦回先秦之约——探寻洛阳博物馆里的青铜瑰宝》《万物皆有灵——探寻洛阳博物馆里的奇妙世界》《看得见的古人生活——探寻洛阳博物馆里的古人世界》为题,以研学课程的形式,对先秦问题进行了深度讲解,为公众了解洛阳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体会千年古都文明变迁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其次,在项目管理式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博物馆可依托自身优势,利用寒暑假,开发特色教育活动。如在2016年,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典籍文化之旅”为题,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利用内部储藏的典籍资源,向青少年展示了典籍收藏与研究保护的知识。同期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驿站以“暑假总动员——汉字里的中国人”为题,开展了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汉字里的中国人”“甲骨文成语故事画”“汉字部首大揭秘”“汉字传播亲体验”等活动,为青少年了解汉字文化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最后,为充分体现自身社会文化教育特色,博物馆可抓住自身特性,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特色社教活动,提高文化教育质量。如虢国博物馆以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为依据,在博物馆区西侧开辟了模拟考古教育区域。在模拟考古教育区,参观者可以体验考古发掘工具,探究古代先秦文化遗迹性质、范围。随后制订考古钻探方案,以便将预先埋藏在地下的陶片、仿制青铜器等古代文化遗迹揭露出来。通过模拟考古教育活动的组织,可为博物馆特色社教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3.2 打造文化新内涵

一方面,在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是教育重点。为了促使博物馆社教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重新焕发生机,博物馆可依托现有馆藏资源,深入发掘地方文化内涵。结合时代特点,开展现代化教育活动[3]。如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在原有社教活动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社教渠道。2018年末,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邀请宝鸡报社小记者及其家长进入博物馆,开展了亲子采风实践活动——3D车马仿真模型拼装。通过对先秦车马样式设计制作及木质材料拼装,小记者及其家长在学习先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而多样化互动项目的开展,可以充分挖掘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将博物馆真正打造成为孩子教育的第二课堂。促使孩子及其家长了解了先秦文化内涵,提高了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效果。

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博物馆讲座的启发、引导作用。博物馆可在馆藏文物知识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推出青少年公益讲座,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如济南博物馆在2016年首次推出了以“发掘宝贝天性”为主题的心理学讲座活动。通过正确的互动引导及增强亲子关系方式方法讲解,为正确、健康的亲子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引导。同时博物馆应抓住遗址馆展示内容专一、深入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为其提供个性化社教活动。如虢国博物馆依据自身特色,在多个箭头一张弓原则的带领下,依托虢国墓地出土文化、历史事件,编制了“带着虢国车马进军营”“捧着虢国的珍宝”“揣着唇亡齿寒的小剧本进课堂”一系列宣传教育材料。如《中国古代车马荟萃》《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剧本、虢国精美文物扑克牌、《历史上的函谷关》等。参观者可以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通过扑克牌游戏或者《假虞灭虢,唇亡齿寒》小剧场扮演,走进虢国历史,体会经典的先秦文化魅力。

3.3 开拓社教活动渠道

为充分满足现代社会普通大众教育个性化需求,博物馆可在鲜明特性的基本展品教育的基础上,主动进入社区、街道进行社教活動。同时鼓励区域内普通民众进入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文化深刻内涵。如虢国博物馆以“端着虢国的青铜时期进社区”为主题,组织社教人员携带青铜器皿复制品走进社区。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与社会居民进行了沟通。为社会居民讲述了青铜器皿在先秦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社区群众对青铜器皿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为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文化教育活动范围,博物馆可以跨博物馆教育为手段,协同其他博物馆,利用多个博物馆文化教育资源,开展大范围文化教育活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丝路寻踪”亲子研学夏令营为主题,组织15组亲子家庭进入大明宫遗址、麦积山石窟、玉门关、秦长城遗址等地,领略了丝绸之路中的历史文明。同期湖北省以“让文化活起来”为主题,面向青少年及亲子家庭、社会团体,开展编钟文化之旅,为博物馆社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在线下社教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博物馆可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进行线上社教平台的完善建设,推动博物馆文化平台与社区中心建设,逐步收集与自身相关的服务、信誉、学术、技术资源,提高自身文化教育吸引力[4]。如礼县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了以“会变色的青铜器”为题的社教活动招募令。该社教活动招募令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简单介绍了秦国四大陵园之一——秦西垂陵园的历史意识及发现背景。随后邀请8岁以上孩子及其家长进入甘肃秦文化博物馆,欣赏文物纹饰,DIY制备文物等。

4 总结

为提高博物馆社教功能,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协同上级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内部文化教育资源保护,发掘开发力度。同时抓住自身特性,创设品牌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内涵。以跨博物馆社教、线上、线下教育的形式,逐步拓展博物馆社教渠道,促使博物馆社教事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市博物总馆民俗馆夏令营为例[J].剧影月报,2017(1):77-80.

[2]于莉莉.关于博物馆社教工作多样化发展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7):228-230.

[3]宋笑飞.抓住遗址馆的特性,拓展社教活动空间——虢国博物馆社教活动尝试[J].文物春秋,2018(1):44-45.

[4]张慧.江汉关博物馆开展“出彩江汉关”系列社教活动[J].武汉文博,2016(1):111-11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博物馆
博物馆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