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大支模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9-04-17孟宝强

四川水泥 2019年2期
关键词:支模交底模板

孟宝强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1 高大支模风险因素分析

1.1 原材料因素

建设结构主体离不开原材料。原材料的好坏对工程的影响重大,影响着整个的施工方案。造成模板支撑件坍塌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结构采用的钢管和紧固件等零部件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脚手架钢管要求采用Φ48x3.0 mm焊接钢管或无缝钢管,然而现在市场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这些零部件的生产不达标,通常出现很多不合格问题,同时也因为某些区域的一些市场混乱,自身要求松懈,为追求利益而使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再应用于施工过程,所以造成施工现场的原材料一般不能满足设计标准。而且,这些材料时间长久,磨损较重,缺少维修更换,进一步加重了材料的损坏程度。在生产之初就存在着众多质量问题,例如钢材添加量缩减、尺寸不合格、风化情况严重、结构变形、端面破坏严重不均匀、紧固件螺栓产生位移等诸多问题。材料将严重算还模板支撑系统的正常承载能力,这是导致模板坍塌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基于目前的情况下,在进行施工之前,务必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同时在用于施工之前还要对其作出挑选,坚决剔除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采用专用的仪器对其各项参数进行准确测量以评估质量。

1.2 设计方案因素

方案的设计对于接下来的实际建设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将纸上内容进行具体施工的过程。在这之中,设计方案是基础,也是根本内容。其地位显而易见。工程实例体现出,对于施工设计,如果没有完善的设计方案,那么竣工以后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会很大。方案质量问题一般由以下内容:第一,因为设计计算误差,甚至对模板支架承载能力计算的缺失,在具体建设的时候,结构所受的外力常常会达到其能够承受的最大值,从而产生很大的结构形变,严重者会直接造成坍塌;第二,在初期方案立项之时,没有全面地考虑可能出现的因素,例如负荷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等,导致模板支撑的承载能力预设强度不够,如果受到较大的外界影响而出现窦烈的外力变化,局部过大的形变会造成整个脚手架的破坏;第三,混凝土浇筑方案的缺失或疏漏,一般采用从一侧到另一侧的浇筑过程,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负荷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荷载导致模板支撑坍塌。建筑工人的责任意识缺失,由于懒惰和节省资金从而进行偷工减料的不法行为,会进一步加剧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其后果更加严重,甚至威胁其自身的安全。

1.3 构造因素

设计模板支架时,承载能力是衡量其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模板支撑架构的施工中会应用到许多的结构性设计,如支撑套、墙面设置极化一个值(顶部螺柱从顶部中心到模板支撑的长度),扫描杆设置等。在目前现有的技术规范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施工措施是确保模板稳定的关键结构。所以,应严格、认真地设计构造措施,这对于提高支架的稳定和施工的安全意义重大。

1.4 施工和管理因素

规划是施工的先决条件,工程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和管理水平。这只是暂时的想法,具体施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和基础。然而受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意外事件。这就对项目参与人员的心理素质、工程理论知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正确地掌握施工技术,端正施工态度,这对工程甚至对自己的生命都非常重要。如果监管人员职能履行不到位,不能够严密地管理施工人员和进程,则应立即开除。需要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巩固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

2 高大支模风险预防措施

2.1 工程实例概况

本文列举了一项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的沣东特勤消防站综合楼大厅处于综合楼东北角(13—17轴/L—M轴)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19.78m2,框架结构,搭设高度为12.6m,搭设长度为16.4m,宽度为7.5m,该区域内梁的截面尺寸分别有300×600mm,250×550mm、二种形式,板厚为120mm,基础采用1.6米2:8灰土加1米3:7灰土和独立基础。

2.2 原材料标准和管控

(1)严格要求材料员对材料择优选择供应厂家,并严格执行质量验收、管理制度。

(2)材料质量全部合格以上,不合格材料不进场。

(3)妥善储存和保管好各种材料、构配件,确保其质量。

(4)根据工程需要及施工情况,对施工中所需材料采用一次性进场.

(5)碗扣式脚手架严格按照GB 24911-2010标准执行;扣件严格按照《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执行;模板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1 碗口式钢管 48×3.0mm m 65000 2 模板 1220×2440×13mm m2 1700 3 木枋 40×80mm m3 680 4 扣件 个 15600

2.3 设计方案标准化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高大模板技术施工计划应注意对梁线的确定,准却地进行定位,这是重要的一步,其次,确定轴线和水平线的主导线,然后进行梁底的施工建设,并在侧面安装好模板,如使用木吊架骨架支撑上部框架加固,应在二层安装模板,牢固固定钢筋梁平板,最后清理好施工现场,清理多余的物品。施工方案经过专家的一致探讨分析之后,进行多次的修改,最终方案经专家签字后,要严格执行方案要求。这是目前通用的工程方案制定过程。施工单位应不定期地请行业内的专家对方案进行实时的调整,以确保施工的稳定,也能够提升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完善施工制定的预期目标。

2.4 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分为三步,施工前检查管理,施工中旁站管理,施工和监控管理。施工前应该对所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工人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每个人清楚明了并严格按照交底进行施工。

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跟踪检查,包括原材料,模板体系,架子标准(扫地杆,水平杆,连墙件,剪刀撑等),浇筑顺序,变形监测等。方案交底都是前提,再正确详细的方案交底的前提下把方案交底落到施工过程中,最终变成工程实体才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故过程旁站检查和“三检制度”变得尤为重要。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安排工程部,安质部,实验室三部门同时监管,并最终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确保方案落实。

施工后继续对架体进行定期监控,确保变形值在可控范围内,并对混凝土强度变化进行施工监控,根据强度值确定拆模时间

2.5 变形监控

高支模工程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作为项目中的核心内容,其主要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对支撑体系进行监测。详细内容有:

(1)对比实际数据和期望值的差别,从而分析相关施工工艺参数的预期是否合理,全面执行设计要求。

(2)时刻对现场测量结果做出记录,并整理后通报给施工各单位,使其都能清楚掌握高支模工程的进程,以便建立应急机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3)测点布设:框梁设一个监测剖面(梁中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一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4个沉降观测点,设置于建筑物的四个转角处。

(4)监测频率:严密监控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每隔半个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并做好认真记录,并对混凝土初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进行一周的不断监测,在后期的监测中可以每两天监控一次。

总之,为了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我们需要对高大支模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根据工民建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合适的方案,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来解决高大支模的安全风险,从而达到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

猜你喜欢

支模交底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问卷调查的施工技术交底现状分析与对策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浅析水利工程技术交底的内容及应注意的事项①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探析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