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肿瘤内科患者癌痛程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04-17谢梦菲蒋美菊
谢梦菲,蒋美菊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广州 510060)
癌痛为恶性肿瘤患者一种多发性并发症类型,随病情进展,疼痛比例和程度均会程度不等增加,促使身心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显著下降。部分患者可因疼痛难以耐受,而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不利于诊疗工作的开展[1-2]。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的实施,在降低癌痛程度,增强生存质量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肿瘤内科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中,男35例,女16例,年龄介于41-74岁之间,平均(54.9±2.5)岁;病程介于4-12个月之间,平均(8.9±1.5)个月。对照组50例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介于43-72岁之间,平均(54.4±2.3)岁;病程介于5-13个月之间,平均(8.4±1.6)个月。组间自然信息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具体包括:
(1)心理评估:对患者个人信息全面掌握,了解心理需求,针对性沟通与宣教。评估疼痛程度,制定预期控制目标,使患者诊疗信心增强;同时,尊重患者即往职业及社会地位,使其增强自身认同感,增强抗病信心。
(2)疼痛干预:讲解疼痛机制,使患者认识到其属疾病引发的常见症状。指导通过有效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予以缓解。教会患者掌握肌肉放松训练方法,以促使疼痛程度减轻。
(3)人性关怀:帮助患者对生命中死亡现象有正确认知,以保持平和心境,从容应对诊疗。
(4)家庭和社会关爱:加大家庭和社会关爱力度,增强患者热爱生活的信心,以改善生存质量。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0级:0分,无痛;I级:1-3分,轻度疼痛;II级:4-7分,中度疼痛;III级:>8分,重度疼痛。
(2)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评估,以4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心理状况越严重;
(3)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即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包括社会沟通、身体状态、情感职能、精神状态、生理机能5个维度,单项为100制,评估值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涉数据均输入SPSS22.0展开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疼痛分级占比采用(%)表示,组间施以x²检验,计量资料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表示,施以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疼痛程度
观察组疼痛程度中0级占比为52%,高于对照组3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疼痛程度分级比较 [n(%)]
2.2 心理状态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SAS SDS对照组(n=50) 39.2±3.4 40.5±3.6观察组(n=50) 35.7±3.8* 34.9±2.6*
2.3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即社会沟通、身体状态、情感职能、精神状态、生理机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心理护理为整体制护理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特征,制定个体化疏导方案,以达稳定情绪,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心理评估、疼痛干预、人文关怀、家庭和社会关爱,了解患者心理特征,教会其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并在精神和社会上得到帮扶,明显降低了痛觉体验,增强生活质量[4]。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疼痛程度中0级占比为52%,高于对照组30%(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即社会沟通、身体状态、情感职能、精神状态、生理机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针对肿瘤内科癌痛患者,重视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可降低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增强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