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道歉的心理障碍

2019-04-16姜倩云雷雳

心理与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意愿受害者关心

姜倩云 雷雳

在任何人际关系环境中,都会存在相互伤害。而伤害无论大小(被遗忘的生日、侮辱性评论、不忠行为)都可能会对施害者和受害者的生理、心理以及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幸运的是,人际关系伤害并不总是具有破坏性。受害者可以选择原谅施害者,这种宽恕能够恢复双方的亲密感,增加他们与施害者合作的意愿,并改善个人幸福感。此外,积极解决关系冲突也与关系的短期和长期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人们可以有效地管理他们的过错,以减轻对人际关系以及个人造成的伤害。

关于冲突管理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施害者看来还是在受害者的眼中,道歉都是用来解决冲突的最有力工具之一。道歉能够帮助受害者感到被尊重,改善受害者对施害者的评价,减少对施害者的报复性侵害,增加受害者的同情心以及原谅施害者的意愿。

然而,尽管道歉非常有益于改善双方关系,但施害者通常不道歉或不认真道歉。众所周知,这种道歉的失败往往源于施害者倾向于在道德上为其行为的不法性进行开脱,例如,为罪行辩护或否认责任。事实上,过去的研究表明,受害者和施害者对犯罪行为的描述存在着“巨大差距”。施害者更有可能将事件视为正当的、失控的、由受害者挑起的,并且后果持续时间较短。

然而,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施害者认识到他们对某件事负有责任,也经常拒绝提供高质量的道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研究者schumann(2018)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结果。研究者确定了施害者在决定是否以及如何为他们所承认的罪行道歉时面临的三个主要障碍。

1.不关心受害者或两者之间的关系。道歉是一种以他人为导向的行为,首先需要了解受害者的需求,承认受害者受到冒犯,并优先考虑恢复自己与受害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道歉可以促进关系,实现社会联系。而那些对受害者或两者关系不太关心的施害者并不愿意参与这种促进关系的行为。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白恋倾向高、过分关注自我而非他人的個体道歉倾向较低,倾向于自我重视。

2.对自我形象的感知威胁。最近的研究表明,道歉障碍可能源于一种倾向,即施害者高估了道歉的厌恶程度,认为道歉会比实际感觉更丢脸、更有压力。因为道歉在本质上是将施害者与错误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会进一步危害他们作为一个好人的感觉。例如,自我观点脆弱,如自尊心较低、白恋程度较高、更关心自己在他人心中形象时,犯错者道歉的可能性也更小。

3.感知道歉无效。即使施害者对受害者或两者关系高度关心,并且不认为道歉会威胁到他们的自我形象时,他们仍然可能会拒绝道歉,因为他们对道歉能够获得宽恕持悲观态度。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施害者低估了道歉的积极后果,错误地判断了受害者接受道歉的可能性,以及道歉在修复受损关系和促进宽恕方面的帮助。

如何才能推动施害者做出更具补偿性的行为?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教导人们树立可塑造的人格观。通过帮助他们将道歉视为个人成长的机会,而非对性格的威胁,从而提高个体承担责任的意愿。此外,由于人际冲突是在几乎所有关系背景、年龄和文化中都有可能发生的日常经历,理解如何促进人们道歉行为的持久改变,以及有意义地改善各种领域中与冲突相关的结果也至关重要(寻求婚姻治疗的夫妇、寻求改善关系的上下级员工)。

猜你喜欢

意愿受害者关心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关心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短文改错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午睡与关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