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库布其沙漠:英雄的舞台

2019-04-16解俊山

长城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城沙漠

解俊山

沙漠像大海一样,也有波澜壮阔、浩瀚无垠的景象,但它是凝固的,死一般的寂静,少有生命的气息。然而,沙漠并非无情,它以残酷的形式为拥挤的世界守护着一份巨大的财富——空间。

中国有七大沙漠,其中的库布其沙漠面积最小,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风沙飞行数百公里就可到达北京。它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横亘在“几”字形的黄河中间。马上民族熟悉弓马刀枪,看黄河如弓、沙漠似弦,于是赋予这片沙漠一个形象而又浪漫的蒙语名字——库布其(即“弓上之弦”)。名字再美也是沙漠,它每一次扬起的沙尘暴,都直接威胁京津冀地区。

我曾乘车穿行过柴達木盆地的沙漠,也曾多次经过库布其、毛乌素和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感受过干渴和风沙带给我的恐惧。我还拜谒过几处残留在沙漠中的古城遗址,它们都曾属于城郭坚固、市场繁荣、四野水草丰美的名城,后来都毁于沙漠的侵袭……

以陕北的统万城为例,它曾经是大夏王朝的国都,白色的城墙宽厚高耸,坚硬如铁,但没能阻挡沙漠的侵袭。有资料记载了统万城消失的过程:“八世纪大风积沙,九世纪堆沙高及城堞,十世纪深在沙漠之中。”沙漠真的很可怕!

沙漠的边缘连接着正在沙化的土地或者正在绿化的沙地,俗称“沙区”。沙区的农牧民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他们与胡杨、沙柳、沙蓬、沙打旺等沙生植物为伴,承受着风沙的危害,肯定不会觉得沙漠好玩儿,居住沙区,是情非得已。

在库布其沙漠边缘土生土长的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热爱家乡,并且爱屋及乌,对家乡的沙漠产生了思考:人类连遥远的火星都要去探索,怎么可以放弃身边的沙漠呢?

2005年,他向达拉特旗政府承包了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计划陆续投入八十多个亿,建设一座可容纳十二万人生存发展的城镇。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土地珍贵,如此宏大的民间开发计划,恐怕也只能在沙漠里进行。

中国的富豪不少,在赵永亮之前,尚未听说哪位富豪买沙漠搞生态城。虽然沙漠很便宜,政府出让使用权几乎相当于奉送。这么便宜的沙漠,为啥没人买?原因显而易见。

在沙漠中造城,从世界的眼光来看,赵永亮并非第一人。

著名的石油之城迪拜,建在沙漠腹地,依赖石油资源成就了沙漠中的神话;闻名遐迩的拉斯维加斯,建在沙漠环绕的峡谷之中,以博彩娱乐为支柱产业,吸引全世界的富豪争相前来投资。世界闻名的十大度假酒店,有九座建在拉斯维加斯。

在沙漠中搞开发,首先面临的是生态建设,这方面价格非常昂贵。去迪拜旅游归来的人说,那里水比油贵,那里一棵树的维护费用,每月高达一千多美元……然而,迪拜有源源不断的石油,轻松演绎着沙漠中的神话;拉斯维加斯有庞大的以博彩为中心的娱乐旅游业,吸纳着全世界的财富,有足够的力量抵御沙漠的侵扰。

那么,赵永亮凭什么在沙漠中造城呢?没有石油,没有博彩娱乐,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会产生什么财富呢?仅凭一个集团公司的力量,能够在沙漠中造城吗?想不通,所以想去看一看。

我听到赵永亮在库布其沙漠造城的消息,已经是2012年夏末,据说那座想象中的城镇已经有了模样。新城的名字比较长,包含了地点、姓氏和性质——风水梁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信息:中国的富豪也开始在沙漠中造城了!

我很想知道,赵永亮在沙漠中建造一座没有石油产出、没有博彩娱乐的城镇,是彻底颠覆了商人利润最大化的信条,甘心做治沙扶贫的模范,还是看到了寻常人看不到的利润最大化?

……

从北京乘坐航班,逆行沙尘暴屡次东进的空域,很快就降落在包头机场。包头位于几字形黄河顶端的北岸,与库布其沙漠隔河相望。

乘车通过黄河大桥的时候,我开始感受东达集团的存在。

据说,这座气势宏伟的大桥,主体长达七千米,是万里黄河之上最长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也是东达集团在黄河上投资修建的第一座桥。尽管通车后东达有过桥费的回报,但作为民营企业,先行投入九亿多元在黄河上建一座高标准的大桥,真是很有气魄了。

过河之后,轿车行驶的公路,也是东达集团修筑。接站的同志介绍说,达拉特旗百分之八十黑色路面的道路都是东达集团修建的。后来我从资料中看到,东达集团自1998年开始,就与旗政府采取BOT的形式合作建设家乡的公路(修路方投资,政府允其在一定时间段内收取车辆过路费)。十四年来,东达的东方路桥公司修筑了十条公路和五座大桥,不仅提升了当地的交通水平,同时还开通了鄂尔多斯煤炭外运的道路。

仰仗好路,由包头机场至达拉特旗树林召镇,我们只用了一个小时。树林召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县城”,是达拉特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也是东达集团的发祥地。尽管东达集团在鄂尔多斯、呼和浩特等地已经发展了数十个子公司,但总部仍然扎根在树林召。

树林召是一座县城级别的城镇,其繁华程度超出我的想象。那一片片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大道,一个个拥挤的停车场,一处处客流不断的酒店商场,散发着改革开放的气息,洋溢着现代与时尚的风韵,那景象绝对不亚于沿海地区的城镇。

树林召还有发达地区所没有的天空。只要不是阴雨天,天空一定是湛蓝的,高远而纯净;有云彩的时候,一定是蓝天白云,大而蓬松的白色云朵像是堆放的棉花,而成片的小云朵拥来挤去,宛如移动的羊群……如此纯净的天空和美丽的云彩,也是一种难得的资源啊!

在树林召,我入住的酒店是东达集团的产业。入住酒店四天,我每天都能看到赵永亮,却无法与之交谈。因为在我到达之前,他已经去了呼和浩特。呼市有东达集团二十多个子公司,日常由他的二儿子负责管理,他要经常巡视。我所看到的赵永亮,是来自客房电视循环播放的专题片。视频中的他,中等身材,臂膀厚实,步履矫健,面带微笑,也有掩饰不住的倦色。他衣着朴素,与普通人的服饰别无二致。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明亮深邃,目光有时犀利,有时暖意融融。

专题片告诉我,他很忙。他的心里装着东达集团旗下的几十个公司和万余名员工,既需要登高远望,又必须见微知著。正好,我也并不急着见到他本人,我想先走一走,看一看,与他身边的人多谈一谈。如果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即使见到他本人,也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很难获得重要信息。

初探沙漠新城

次日早饭后,集团办公室的冯先生安排我参观风水梁新村。出发时,树林召的天空万里无云,看到如此纯净的天空心情特别爽。

汽车在柏油路上仅仅奔驰了四十公里,我就看到了沙柳林和苜蓿草地簇拥的风水梁,看到了几台正在外围平整沙丘的推土机。原来是这样,開发利用沙漠的第一步就是铲平沙丘,废除沙漠流动的能力。然后,才可以在平整的沙坪上培育树林和草原、建设住宅或工厂。所以风水梁一马平川,高低错落的建筑阻挡了我们的视野,看不到它的全景。为了对沙漠新城有个整体印象,汽车驶离宽阔的油路,沿着一条土路,开上了新城中的观景台。

所谓观景台,原本是沙漠中的一个高岗,周围的沙丘被推土机夷为平地,栽了树,种了草,修了路,建了房,它被留下来了,于是便成为了风水梁独一无二的观景高台。站立其上,可以将建设中的新城尽收眼底。

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下,以黄沙为底色的新城,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几乎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格外艳丽。根据当地风向规律,由上风头依次排列着住宅、文化、服务、养殖和工业园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区域,是学校、幼儿园和移民户的居住、养殖区。

移民养殖户的区域,生活与生产混搭,住房和饲舍相邻,屋顶是彩色的,有的区域是红色,有的区域是蓝色。新近开辟的区域,饲舍朝阳的一面还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又多了一种青色。冯先生介绍说,东达为每户移民免费提供五十多平米住房、一百多平米饲舍,水电暖俱全,房前屋后还有几亩地和一个沼气池。当年入住,饲养獭兔就可以获得六万元左右的收入。

新城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和幼儿园,墙体是暖色的,像孩子们那粉嘟嘟的脸蛋儿,温馨而生动。从形状上分辨,学校的楼体舒展宽大,是一种严肃活泼和现代风格的混合体;幼儿园的建筑则多姿多彩,就像彩色积木搭建的童话世界。

还有一种颜色,给人以生机勃勃和安全的感觉,那就是绿色。新城周边的草地和沙柳林,城区的绿化带,养殖户在房前屋后种植的向日葵、紫花苜蓿和蔬菜,在阳光下闪着水灵灵的绿色的光彩……沙漠新城已经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绿洲。

看着神奇的沙漠新城,我不禁感慨万千。

自从见过了沙漠,体验到沙漠的危害,我就特别关注沙漠,只要碰见电视里播放有关种树治沙的专题节目,都会认真地从头看到尾。其中有沙区的农牧民,倾注一生的心血,坚持在家乡植树造林;也有退休的干部回到家乡,选择了与沙漠抗争……他们在风沙的肆虐中,不声不响地毫不退让地坚持着,倾其所有的精力财力,创造出一块不大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林地。尽管那林地仅仅为沙漠的边缘增添了一抹绿色,但它给所有的生命带来了一丝安慰。

他们中的一些人,为植树造林花光了积蓄,甚至有了外债,却不可以随意砍伐成材的林木去换钱。沙漠边缘的林木,成活的不容易,且有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属于创造者本人,而是人类的财富。造林人只能拿到一些政府补贴,并且要继续看护好自己创造的林地。他们无怨无悔,继续种树植草,迎着风沙前行。他们风餐露宿,两袖清风,永远也成不了富豪,但却通过顽强的劳动,创造着、增添着适于人类生存的绿色空间,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所敬仰的英雄。

每次看完动人的专题节目,我心中都翻腾着一种遗憾:难道这些治沙英雄只能与艰苦和贫困为伴吗?!

现在好了,有人不仅在沙漠里植树造林,还要建设一座城市,并且豪放地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沙漠将变成一片沃土,将有十余万人在这里生存发展,他也必将成为沙漠里的“比尔盖茨”!

然而,登再高的观景台也无法将东达集团一览无余。

作为一种补充,观景台上设置了一排图片橱窗,用来展示风水梁东达生态扶贫村(即沙漠新城)的生成与壮大,展示东达集团的发展历程。图片内容丰富,比文章更直观,再现的场景和内容亲切生动。

我看图片记住了一件事儿:1996年,黄河边上的一个小村,经历了水灾和地震,彻底毁了。赵永亮用预备给父亲盖房用的四十万元,重建了那座小村庄,接纳了受灾的村民。前来视察的一位国务院副总理表扬了他,说你小子办了一件好事儿。但由于建了新村,却没有考虑富民的产业链,搬进新居的村民没法生活下去,后来许多村民离开村庄到外地去谋生活了……于是,赵永亮明白了一个道理:建新村不仅仅是盖房子!因此,在沙漠中造城,他首先想到的是移民赖以生存的产业链。

我从图片展示中看到了沙漠新城的产业链。

赵永亮不仅是企业家,还是著名的皮毛专家,既懂市场又懂技术,所以他为移民养殖户选择了世界皮毛市场的新宠——獭兔。因其皮毛类比水獭,可制作高档服饰,这种长耳朵红眼睛皮毛洁白如玉的小动物就有了“獭兔”的美名。南方热而潮湿,獭兔易染疾病,皮毛品质不好;东北寒冷,獭兔的皮张太薄;唯有鄂尔多斯的沙漠地带最适合养殖獭兔,除了气候干燥,病菌不易繁生,适宜的温度也使獭兔的皮毛生长的厚实亮丽。

养殖獭兔,带动了饲料加工;因为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紫花苜蓿和沙柳的鲜嫩枝条,又促进了沙柳和紫花苜蓿的种植经营;獭兔的皮毛,促进了沙漠新城皮草服饰产业的发展;獭兔肉,是绿色的美食,于是衍生了食品加工产业……獭兔的产业链条,使得移民既能在沙漠新城中住下来,又能当年富起来。

我还从图片展示中看到了风水梁新村的生态链。

獭兔养殖,需要大量的饲料,促进了沙柳和紫花苜蓿等植物的种植,加快了沙漠的绿化步伐;獭兔的粪便尿液,被冲刷进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照明、取暖、做饭,节约了能源;沼气的残液,是带水的好肥料,养殖户用来浇灌房前屋后的沙地,然后种植蔬菜和紫花苜蓿,既满足人的食用,又可以为獭兔增添新鲜的饲料;长此以往,养殖户所在的区域就由沙漠变成了沃土……

离开观景台,冯先生带我参观了几家移民养殖户,还看了几处建设中的引进项目。虽然是走马观花,心中却踏实了许多,因为我亲眼看到了沙漠中的奇迹——

风水梁开发的住宅楼,销售几乎等于赠送。移民买房子,每人可获得三十多平米的赠与。如果是三口之家买一套一百多平米的住房,只需花十多平米的钱。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大概举世无双;

学校和幼儿园,是风水梁新村最美丽的地方,孩子们从中可以享受到都市孩子所能享受的教育条件,甚至更多。孩子们进入学校或幼儿园,不仅没有费用,还有免费的午餐、校服和书本,而且东达的一些公司还时常给孩子们送来礼品。这样的学校和幼儿园出现在沙漠中,难道不是奇迹吗?

即便是生态公司、养殖公司、饲料公司、肉联厂、裘皮服装厂以及一些引进开发的新项目,初始任务也主要是服务于“生态移民,产业扶贫”的大目标:让开发之地绿起来,为新城建设保驾护航;让移民住下来,有钱挣,无风险,迅速富起来;让养殖业形成大产业,促进沙漠新城繁荣起来。它们形成了沙漠新城的产业链,就像蓬勃生长的梧桐树,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金凤凰”栖息繁衍……

初次探访风水梁这座沙漠新城,我不仅看到了如今的绿洲和城镇,也领略到风水梁过去的缩影——建设者在城区特意留下的一片沙丘。这片沙丘,曾经是2010年国际汽车越野拉力赛暨首届场地越野赛的场地。我们走进沙丘起伏的赛场地,看着仍然在沙丘上耸立的蓝色的赛场之门,看着门楣上的赛事会标,想象着当年赛场中马达轰鸣、赛车奔突的盛况。赛场留给我的最现实的感受,还是在沙丘上行走的艰难。陪同的冯先生告诉我,过去的风水梁,就跟咱脚下的赛场一样。

我突然意识到,這片存留在沙漠新城的沙丘,是另一个观景台。这沙丘,不用主人介绍,不必借助图片展示,也无需鸟瞰的高度,却同样具有动人的力量。

我在沙丘上艰难地行走,想象着在沙漠中造城的艰难。如果在沙漠新城出现之前,我独自走在这片沙丘之中,看不到绿树红花,听不见鸟儿鸣啭,四周几乎没有生命的迹象,心情肯定会沮丧恐慌。由此可以想见,赵永亮带领东达集团挺进沙漠,本身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越野赛,出发地是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目的地则是同样辽阔的沃土和绿洲。这是一条漫长的充满变数的路线,也是一条诞生英雄和奇迹的征途!

此时,我特别想见赵永亮,因为如此庞大的规划,如此艰难的征途,只有他了如指掌。但我知道,要想走到他站立的高度,我必须走完脚下的“辅路”。

众里寻他千百度

在走近赵永亮的“辅路”上,我参观了东达集团总部,采访了几位公司高管和创业时期的老员工,还有幸见到了赵永亮的老父亲。他们的真情诉说,勾勒出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在风沙中成长的神奇少年

赵永亮出生在达拉特旗盐店乡召沟村,那一年全国都在打右派。他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父亲是供销社的干部,工作忙,运动忙,很少回家。所以哺育他影响他的主要是奶奶和母亲。

召沟村的人居住在一面高坡上,坡下有一条很深的沟,全村的人、畜饮水都在沟底。赵永亮八岁那一年,就别无选择地承担了去沟底挑水的任务。在供销社工作的父亲,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对小水桶,好看不好玩儿。挑一趟水,往返一公里,回来时重载还要爬坡。沉重的担子,将勇于担当的性格铸进了他幼小的心灵。

劳累并不是苦难,用过了力量还要生长,而且会更强;让少年品尝生活的苦涩也不是苦难,知道了苦的滋味,才会生长追求甜蜜的智慧。那年月,村民都很苦,劳累一年,冬闲时才能打一次“平和”解解馋。打平和,类似国外流行的AA制,多个人聚餐,费用均摊。那年月,生产队打平和,就是杀几只集体所有的羊,聚集所有的劳动力吃喝一顿。吃剩下的羊肉、羊杂和羊汤,分给各家,给妇女孩子们也解解馋。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村民,必须是每天下地干活的劳动力,因为他们对集体有贡献,记工本上有工分。

那时候,实行的是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生产队无权擅自宰杀本队饲养的牛羊,因此打平和必须悄悄进行。召沟村每年打平和,都是在冬天,夜幕降临之后开始操作,夜深时刻才聚餐。

鄂尔多斯高原的冬天,寒冷、干燥、多风,若不是有打平和的活动,天黑之后村庄就入睡了,只有风声,没有人声。打平和那一天,入夜后的召沟村反而人声鼎沸,比白天都热闹。赵永亮家没有挣工分的劳动力,每年还要交口粮款,自然没有资格参加打平和。奶奶和母亲不想让孩子们出去受刺激,天一黑就关门闭户了。少年赵永亮有些不安分,悄悄拉开土屋的房门。母亲厉声警告,不许去看热闹!

屋外,寒风刺骨,繁星满天。少年赵永亮看到了人声鼎沸处的光亮,光亮中白色的热气飘动升腾。他知道那是羊肉开锅的热气,特别想看一看大锅中喷香羊肉的模样,但是他很听话,绝对不去聚餐的现场看热闹。他走到临近聚餐现场的下风头,那里的风从羊肉大锅的上方刮过,带来了熟羊肉的香味儿。他近乎贪婪地大口呼吸着喷香的寒冷的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似乎天生就懂得物质不灭的原理,羊肉的香味儿也是羊肉的一部分,闻香味儿也能解馋。

他就这样,和生产队的众劳力一起“打平和”。

这就是少年赵永亮的一次神奇的举动,记住它,或者传说,似乎仍然可以闻到羊肉的香味儿,没有丝毫的悲伤。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他的与众不同,少年时就已见端倪。

1966年,父亲被关进了“牛棚”。那一年,父亲只回过两次家,一次是小弟赵永明出生,一次是六十多岁的爷爷辞世。父亲来去匆匆,无暇顾及生的欢乐、死的悲伤。那一年赵永亮九岁了,父亲不回家,去沟底挑水的还是他。

父亲蒙难,九岁的赵永亮也受到牵连,每天去上学,都要被同学打骂,回家却从不诉苦。心知肚明的母亲,每到孩子放学的时间,就站在房顶上朝大儿子归来的路上张望。

少年赵永亮非常坚强,无力反抗也要反抗。一次,顽皮的同学们抢去了他脚上的鞋,他光着脚奋起直追。沙区的土地上长着许多带刺儿的植物,九岁孩子的小脚丫踩上去,就如同踩在针尖上。那些同学万没想到,他竟然一声不吭,狂追不已。同学们停下来,不仅把鞋还给他,还围在一起给他挑脚上的刺儿。看着他那双扎满了刺儿的脚,同学们都流下了眼泪。他却没哭,也没喊疼。

猜你喜欢

新城沙漠
走好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
沙漠之手
玉树新城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阴云笼罩新城控股
走进沙漠
长江新城
海边的沙漠
穿越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