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

2019-04-16恢嘉

长城 2019年2期
关键词:恒山李林甫都督

恢嘉

谈论人生的书籍汗牛充栋,喟叹命运的格言琳琅满目,将多舛人生的根源归咎于不可捉摸难以抗拒的外力环境,委之于命运(所谓“时也命也”),乃是从古迄今广为流行而又无法自圆其说的主流说辞。“宁为太平犬,不为离乱人”的格言,即是从战乱频仍中一路走来的睿智之士浸淌着血泪的人生认知。一般地说,这种观点确实体现了无法选择治乱、无法选择君主的芸芸众生的最大的主观诉求。

“宁为”“不为”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大凡过于绝对化的说法注定经不起严谨的理性推敲。离乱时代固然苦不堪言,升平治世就一定会百事顺遂幸福美满吗?未必然。王勃在其有名的《滕王阁序》中已经雄辩的道出了这一点:“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这里所要探究的悲剧主人公李适之,出生于王室,贵为皇族,生活在唐朝开元之治时期,赶上了玄宗李隆基这位旷世明主。李适之有胆有识,宽和厚道,正直敢言,知进知退,曾经在仕途上一路迁升至左丞相,但同样被命运无情戏弄,被权臣李林甫玩弄于股掌之上,晚景凄惨。最后在极度惊恐忧惧中服毒自尽。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适之用自己的人生悲剧为王勃的观点作了生动的注脚。

李适之(694-747),原名昌,祖籍陇西成纪,唐朝宗室,唐太宗李世民曾孙,恒山王李承乾之孙。因为皇族宗室的特殊背景,李适之进入仕途后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左卫郎将。开元中,迁升为通州刺史,后“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开元二十四年(736),黄河支流谷水和洛水泛滥,朝廷屡次派人治水,收效甚微。于是下诏令李适之担任治水要职。李适之修筑了上阳、积翠、月陂三处堤坝,成功治理了谷水、洛水的水患。因李适之治水有功,唐玄宗下令立碑纪念,由永王李璘撰写碑文,太子李瑛题写碑额。同时,朝廷又将李适之擢升为御史大夫。《新唐书·李适之列传》记载:

李适之,恒山愍王孙也,始名昌。神龙初,擢左卫郎将。开元中,迁累通州刺史,以办治闻。按察使韩朝宗言诸朝,擢秦州都督。徙陕州刺史、河南尹。其政不苛细,为下所便。玄宗患谷、洛岁暴耗徭力,诏适之以禁钱作三大防,曰上阳、积翠、月陂,自是水不能患。刻石著功,诏永王璘书,皇太子瑛署额。进御史大夫。

《旧唐书·李适之列传》所载与《新唐书》略同,特别提及李适之在通州刺史任上“以强干见称”,故按察使韩朝宗特表推荐,擢拜秦州都督。俄转陕州刺史,入为河南尹。这些文字表明,李适之在仕途上一路升迁,并不是完全依靠其优越的皇族宗室背景,而是依靠自己的才干和世人公认的政绩。客观地说,是宗室背景加才干政绩促成了李适之在仕途上的一路升迁。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均记载了李适之为祖父李承乾请命之事:

开元二十七年,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得罪见废,父又遭则天所黜,葬礼有阙,上疏请归葬昭陵之阙内。于是下诏追赠承乾为恒山愍王,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伯父厥及亡兄数人并有褒赠。数丧同至京师,葬礼甚盛,仍刊石于坟所。俄拜刑部尚书。(《旧唐书·李适之列传》)

二十七年,兼幽州长史,知节度事。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阙,至是丐陪瘗昭陵阙中,诏可。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迁刑部尚书。(《新唐书·李适之列传》)

御史大夫李适之,承乾之孙也,以才干得幸于上,数为承乾论辩;甲戌,追赠承乾恒山愍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

由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以下两点:一是李适之耿介敢言,不顾忌讳,因为祖父李承乾谋反被废,其父亲李象又被女皇武则天所黜,葬礼有阙,于是斗胆上疏,请求归葬昭陵之阙内,《资治通鉴》还记载李适之“数为承乾论辩”,这是亟需非凡胆气的;二是此时李适之圣眷正隆,故而玄宗全部满足了他的请求,下诏追赠李承乾为恒山王、荆州大都督,谥曰愍,陪葬昭陵;并追赠李适之之父李象为越州都督、郇国公,伯父李厥及亡兄李玭等人也“并有褒赠”。如此顺利地解决了其祖父、父亲死后未能归葬昭陵的难题,随后又被擢升为刑部尚书,足以说明当时李适之在玄宗李隆基心目中的位置之重要。

在刑部尚书任上,李适之展示了自己的才华风格。新旧《唐书》皆对之津津乐道:

“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旧唐书·李适之列传》)

“适之喜宾客,饮酒至斗余不乱。夜宴娱,昼决事,案无留辞。”(《新唐书·李适之列传》)

如此好酒而不耽误公事实难觅求,尽管有刻意夸大的成分,但也说明李适之的确天生海量和处理公务干脆利落能力很强。于是,在被同事们交口称誉的同时,李适之也越来越吸引着玄宗的眼球。

早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后,由“目不识书”的牛仙客顶替了张九龄的空缺,做了左丞相。牛仙客在位时唯首相李林甫之命是从,颇受非议。天宝元年(742),牛仙客去世。牛仙客一死,玄宗便将敢作敢为的刑部尚书李适之视为接替人选,很快便任命李适之为左丞相。史称:李适之于“天宝元年,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

面对浩荡皇恩,李适之唯有竭尽忠诚以求报效国家,以期青史留名。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淳朴的心愿却难以实现,因为他在左丞相这个平台上遇到了平生没有遇到过的厉害对手——右丞相李林甫。

这一时期,朝中領袖群臣的是右丞相李林甫。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和李适之一样,都具有皇族宗室的背景。李林甫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依次迁升而逐渐接近国家权力核心。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升任右丞相,后进封晋国公。

放眼大唐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李林甫都称得上是老谋深算老奸巨猾极难对付的官场政客,不仅在玄宗时代即被称之为“口有蜜,腹有剑”的极端阴险的老狐狸,而且其“口蜜腹剑”的功夫不输有史以来任何人。

猜你喜欢

恒山李林甫都督
弄獐宰相
他是这样的恒山人
王维&李林甫:成人社交哪有非黑即白
害怕别人知道
我远不及父亲清廉
绝塞名山
恒山
狼狈为奸
真正的清廉
史上第一阴谋家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