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护理

2019-04-1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胃肠病房营养

王 芳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400)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是目前治疗ICU危重患者的重要方法[1]。ICU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饮食限制较多,当其身体应激反应处于高代谢状态时,及时的、科学的、合理的营养支持尤为重要[2-3]。本研究将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ICU收治的80例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启动时间、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① 本院近2年来的ICU患者; ② 发病后48~72 h内入院治疗; ③ 年龄18~75岁; ④ 符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8分或Ranson′S标准≥3分,或CT分级≥D级,或发生局部并发症、脏器衰竭等; ⑤ 患者入院2周内均暂不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⑥ 患者均自愿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明确自愿接受护理实验[4-5]。排除标准: ① 不符合ICU病房观察标准,或合并多种并发症; ② 年龄<18岁或>75岁; ③ 患者资料不齐全,无法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研究[6]。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ICU病房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80例,年龄20~75岁,平均(45.00±6.70)岁; 女36例,男44例; 脑梗死10例,颅脑损伤36例,呼吸衰竭13例,失血性休克5例,呼吸心跳骤停4例,尿毒症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例,胃肠道手术5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0~75岁,平均(46.00±6.80)岁; 女17例,男23例; 脑梗死4例,颅脑损伤17例,呼吸衰竭7例,失血性休克3例,呼吸心跳骤停2例,尿毒症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胃肠道手术3例。观察组年龄20~75岁,平均(44.10±6.50)岁; 女19例,男21例; 脑梗死6例,颅脑损伤19例,呼吸衰竭6例,失血性休克2例,呼吸心跳骤停2例,尿毒症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胃肠道手术2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均予以鼻胃管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即实施ICU病房常规临床护理,如输液护理、冲管护理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具体内容为: ① 喂养管护理。护理人员应正确安置鼻胃管肠内营养管,在进行营养液滴注时,应注意将床头摇高约30 °, 并在滴注前后进行温开水冲管处理。此外,还应将喂养管固定在脸颊和鼻翼部位,避免喂养管脱落。② 负压调节孔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位、胃管置入深度、置入部位以及负压吸引大小等情况而适宜地调节负压调节孔,以便进行恰当的减压。③ 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在体温、电解质、血常规、血压、血糖、尿常规等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病情恶性变化,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以抑制病情的发展。④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房内地板、床头柜、床铺等的杀菌、消毒,并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同时,还应及时调整、控制室内的温度与湿度。⑤ 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临床症状的监测,并进行适当的皮肤按摩护理,避免压疮的产生。此外,还应加强床上肢体活动锻炼,促进胃肠的蠕动,避免便秘。⑥ 家属方面。护理人员应加强同患者家属的沟通,详细介绍病症的病理知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严格限制家属进入病房的次数。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2组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启动时间; ②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包括血糖、血清白蛋白以及血浆总蛋白; ③ 比较2组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以治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④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堵管、腹泻、压疮、脱管等; ⑤ 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计算总满意度[7-8]。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

2 结 果

2.1 2组的早期胃肠内营养启动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启动时间为(7.00±1.90) d, 显著长于观察组的(4.90±1.50) d (P<0.05)。

2.2 2组的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前, 2组血糖、血清白蛋白以及血浆总蛋白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 2组的血糖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 但血清白蛋白和血浆总蛋白指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2.50%(33/40), 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50%(39/40) (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5.00%(14/40), 显著高于观察组的7.50%(3/40) (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2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87.50%(35/40), 观察组为95.00%(38/40),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ICU病房患者多是危重病患者,许多患者不能经口自主进食,机体多处于应激状态,刺激了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等分泌,加速蛋白分解并抑制其合成,导致机体能量消耗迅速增加,诱发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等风险[10-11]。单纯静脉补液已经无法满足ICU患者的正常机体能量需求,因而需要额外增加营养支持治疗,以便更好地保障患者胃肠道结构和肠内菌群生长,降低炎性反应、黏膜萎缩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12-13]。

胃肠内营养是一种用于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支持疗法,能够有效、及时地补充患者机体所需的各种能量和营养物质,提升血清白蛋白以及血浆总蛋白指标的水平,保证患者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在患者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虽然呕吐、反流、腹胀、便秘、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仍然会发生压疮、腹泻、堵管、糖代谢异常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14-17]。因此,需要加强对ICU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护理理念模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从病情、治疗、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全面性的、综合性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提高临床治疗护理的效果[18-20]。本研究显示,实施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早期胃肠内营养启动时间为(4.90±1.50) d, 显著短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00±1.90) d, 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也分别优于常规护理患者(97.50% vs. 82.50%, 7.50% vs. 35.00%, 95.00% vs. 87.5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ICU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其治疗启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胃肠病房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换病房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病房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