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体检管理及整合干预研究

2019-04-16焦秀萍於晓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服药血压

周 静, 焦秀萍, 於晓萍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研究[1]发现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众多,但很少接受系统治疗或者获得良好的血压控制。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表明,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35%~40%, 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 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因此需要早期发现高血压并加以干预治疗,本研究采用健康体检、健康宣教、指导用药等共同管理的优化管理模式,来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规范用药干预,使高血压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新发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7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患者中体检查出高血压的病例共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7例,女45例,均来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年龄41~67岁。以患者体检时检查结果作为健康体检者有效管理的研究材料,以问卷形式发放调查表,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纳入标准: 同意接受本次高血压健康管理研究; 家庭内有正常使用的血压计,既往多次测量血压波动,收缩压140 mmHg, 舒张压90 mmHg以上,未引起重视; 未合理饮食和运动,未规范化用药。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合并症如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 依从性不良者; 管理12个月后失检者。

将健康体检、合理生活方式管理、指导用药等共同管理的患者为研究组,常规体检管理组作为对照组。研究组71例,男4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2.80±7.92)岁,平均收缩压(162.83±6.44) mmHg, 舒张压(99.01±8.22) mmHg。对照组71例,男48例,女23例,平均年龄(52.92±8.59)岁,平均收缩压(163.21±7.29) mmHg, 舒张压(98.65±8.21) mmHg。2组性别、年龄,体检时平均血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资料收集方法

2组患者均安静状态下, 3次测量血压偏高,经体检医务人员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由1名主管护师组织指导,建立健康管理电子档案。通过对检出者询问交流、问卷调查相关资料和信息等对患者基本情况作全面的了解,包含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高及体质量、既往史、吸烟饮酒史、服药史、婚姻和教育状况等情况,及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生活习惯评分和疑问等。将评估信息记载入健康管理档案。

1.3 健康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健康体检表和宣教手册告知高血压病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建议就医指导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健康体检管理模式。

1.3.1 制定合理的检查套餐: 评估血糖、血脂等血生化检查结果,测量腰围,增加心脏、腹部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等综合性进行评估。

1.3.2 健康知识宣教: 研究组患者取报告时现场一对一健康指导,发放高血压病健康宣教手册,并在检出后1周内组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讲座,内容包含宣教高血压病知识、病因、常见症状和并发症,控制血压的饮食和运动指导,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合理用药,加强自我管理。

1.3.3 家庭血压监测标准: 指导家庭内使用电子血压计测压方法,注意保证安静状态,监测前不要饮酒、喝咖啡或剧烈活动等,心情平稳,静坐5 min以上,测压袖带固定松紧合适,管理初期血压控制不稳时1天当中不同时间监测3次,血压平稳后可转变为每周1~2次,每周取其平均值记录。

1.3.4 生活方式干预: 根据患者情况,与其沟通探讨需要改进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习惯。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日常饮食宜清淡,一次摄入食物不宜过多,注意食盐控制在6 g/d内,低胆固醇和低脂饮食,尽可能使用不饱和脂肪酸类油,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来避免热卡摄取过多而导致肥胖,增加水果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并说明吸烟、喝酒可导致的危害。制动适当的运动量,如快走、散步、慢跑等,不可做剧烈运动,活动量以不明显感到疲劳为宜。每1个月随访1次,制定可完成的目标,循序渐进,实现管理的可控性。

1.3.5 制定合理的用药计划: 联系医师,告知患者高血压规范用药的重要性,详细讲解服药的时间、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约定复诊时间。血压控制不理想时再次安排相关医师调整用药,直到血压平稳。

1.3.6 定期电话咨询和随访: 内容包含患者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合理用药情况,饮食,运动情况,血压控制效果等。加强心理干预,加强患者和家属交流,使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到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中来,保证患者情绪稳定和增强高血压控制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随访1年患者的自主控制血压的情况,采用健康管理中心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2组患者高血压病知识和健康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包含以下内容: ① 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调查表不同分类予以评分满分100,含高血压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和危害知晓程度等, 60分以上入选。② 主动改变健康饮食情况,分有或无,有入选。③ 主动适度运动情况分类予以评分满分5分, 0分不锻炼、1分偶尔锻炼、2分经常锻炼,得分≥2分以上入选。④ 规范服药情况,不服药得0分、未规范服药得1分、规范服药2分,得分≥2分以上者入选。以1年后患者体检血压平均值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并观察健康管理后高血压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及新发疾病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生活方式比较结果

经不同方式干预12个月后, 2组患者对高血压防范知识知晓情况、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服药情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

2组患者血压初检1年后复检比较,研究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1 2组患者生活方式指标改善情况[n(%)]

与管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mmHg

与管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1年后相关并发症及新发疾病情况

研究组患者无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发生,出现并发症或新发病3例,健康体检管理有效68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或新发病人数11例,健康体检管理有效60例。研究组新发相关疾病和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1年后出现并发症或新发疾病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并发脑卒中、冠心病、肾脏疾病,致残和病死率高。目前中国针对防治高血压制定了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旨在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3]。但由于高血压病健康管理宣教不到位,加上患者对高血压危害认识的不足,高血压控制并不理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体力劳动比重不断降低,糖类及脂肪类食物摄入量增加,加上长期饮酒抽烟,不主动运动导致肥胖[4]。中心性肥胖人群随着BMI增加,其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大[5]。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强调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的治疗措施在防控高血压中的重要作用。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石,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恢复到正常水平,对于血压明显升高者,生活方式干预则有助于减少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剂量[6]。提倡低钠高钾饮食,少量或不饮用酒精类饮品。一些患者长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很难立刻纠正,因此根据患者体质量、血脂、血糖等情况分阶段制定合理的日常饮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阶段营养食谱的建立,患者不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逐步减肥,从而达到辅助降压、降脂的目的。

除控制热量的摄入,患者还需通过适当运动消耗来避免肥胖的发生,本调查发现2组高血压病患者适度运动的主观意愿不足,不了解运动预防高血压的益处或坚持程度不足,同时也困惑于有效的运动程度。为探究合适的控压运动量,有学者[7]通过6 min步行与运动平板试验研究发现适量的运动能改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 而用药辅助轻度运动干预(每天步行1 000步以上),能进一步改善血压[8];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已被证实可以预防和帮助治疗1期高血压,有助于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9]。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给予一定运动量的建议,制定长期的运动计划,可改善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本次健康体检的142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长达12个月的生活方式的有效管理,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了解全面,通过饮食干预和适度运动,规范用药维持血压在正常值范围内均好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医护工作者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地健康管理,能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新发疾病的增加。

高血压会诱发心脑肾等疾病,并伴随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等,而血压控制的关键是规范化合理用药并长期坚持。本研究中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前对规范服药持否定态度,这可能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及生活环境有关。知晓血压偏高而未服药或服药血压未达标者,常存有无知、麻痹、过度担心或幻想心理[10]。很多高血压病患者年龄偏大,记忆力衰退,如果服用多种抗压药物时,患者可能出现不按时、按量、按次用药情况,伴有不良反应。加上高血压药物治疗个体化差异较大,服药调整初期血压控制效果欠佳时常会造成患者焦虑、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如何提高患者依从性是影响高血压治疗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患者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关系质量水平越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也越好[12-14]。研究组高血压患者除常规健康知识教育外,要根据患者个人和家庭情况,做好个体化用药安全知识的宣教,同时尽量减少药物种类,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过程中的麻烦,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让亲属提供经济及精神上的支持,关注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定期电话随访并约定时间来院复查。通过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以规范化用药,消除患者对药物疗效和副作用的误解和顾虑,增强治疗信心,采用家庭式患者管理方法来控制血压[15-16]。对于血压控制不理想者,查找原因并再次安排相应专科专家复诊,调整用药。通过1年规范的健康体检管理,研究组患者规范服药改善率好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质量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新发疾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健康体检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改善了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水平、规范化用药行为及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患者高血压控制效果良好,降低了高血压并发症风险。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服药血压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