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
2019-04-16李小琴
李小琴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产科护理操作普遍具有连续性和直接性,且孕产妇自身的病情发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特点,这决定了产科护理中必然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存在,该类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产科护理中存在各种风险[1]。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的发生概率,需在护理中针对存在的的各种风险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为此,笔者分析临床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风险管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来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的年龄为23岁~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32±2.16)岁;孕周在32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13±1.69)周。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4岁~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78±2.21)岁;孕周在33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22±1.71)周。两组产妇在年龄和孕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此研究均已通过书面方式告知产妇以及其家属,且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和批准,所有产妇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模式
对照组孕产妇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即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安排各项常规检查,密切观察并处理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
1.2.2 观察组护理模式
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孕产妇进行风险管理。
首先,成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和应急措施,一旦出现风险,则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其次,在小组内部分析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具体包括:①护理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流程是否到位等,如出现相关缺陷会直接导致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松懈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不得当。②相关护理人员在专业水平和素质水平方面是否普遍不达标。③患者是否受到诸如情绪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第三,在小组内部展开关于完善管理对策的讨论,具体包括:①怎样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水平。②完善相关风险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并把产科护理的新设备、新方法等纳入至流程制度和管理当中。③针对护理人员展开定期的考核和风险评估,并通过日常的护理来分析和应对护理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计算两组研究对象产科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运用(n,%)来表示,运用x2检验比较两组风险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率之间的差异性,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孕产妇的风险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率分别是15.0%和17.5%,显著高于观察组孕产妇的2.5%和5.0%,二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的风险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率对比
3 讨 论
产科护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价值产妇本身的个体差异很大,存在较为复杂的病因和类型[2],存在有很高的产科护理风险,如果不能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对策,会产生较高的护理风险,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护患关系[3]。
本研究中,对照组产妇的风险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率分别是15.0%和17.5%,显著高于观察组产妇的2.5%和5.0%,二者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过程中,要全面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风险管理对策,可以显著减少风险发生率和护患纠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