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与实施
2019-04-16郭秀兰
郭秀兰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江苏 徐州 221600)
通常情况下,乳腺癌患者经过手术后选择的化疗方式为健侧上肢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为患者提供了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一般为7天~1年),此导管的好处在于减少反复穿刺,并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治疗能顺利的完成。但是由于它的临床操作难度较大,维护系数较高,专业性较强,临床上常出现相关的并发症。为了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率,进一步提高PICC的使用寿命,减少护理周导致的有损患者健康的事情发生,为此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指用于定量评价和检测影响患者结果的护理管理,护理服务,组织促进等各项程序质量的标准。主要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预后指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用来评估护理的服务过程以及结果的好坏,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统一的、为医学界所普遍接受的体系,用于评价护理质量的好坏,提高患者的安全以及护理的质量[1]。为分析乳腺癌患者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建立与实施,现做出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在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观察组(n=30):女30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4.12±5.23)岁;对照组(n=30):女30例,年龄24~76岁,平均年龄(44.18±5.12)岁。比较两组年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①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符合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②排除标准:精神异常的患者;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中途退出的患者[2-3]。
1.2 方法
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常规的用药指导和定时观察病情,PICC每周维护一次以及相关的健康宣教等。而观察组则予以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具体的执行方法如下:
①建立质控小组,将成员控制在5名左右,由主任护师担任小组长,护士负责协助组长的工作。②建立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一起讨论并制定相关的判断指标。③实施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以登记表的形式,将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护理。④统计和分析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质控小组每月底都要将相关的指标进行汇总和分析,划清次重点,并予以重点改进,以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4]。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的高低,来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及穿刺点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有效的建立一个专门的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有效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PICC的护理质量。不但可以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可以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的生活质量,更加优质的护理理念普遍被大众所认可,要求严抓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把患者放在核心地位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中心,改善护理敏感性指标要以循证护理为要点,必须把实践需求作为导向。专业护士在实施过程中要始终明确指标中的教育标准,依据科学的培训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对患者进行科学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进一步减少乳腺癌患者带管期间的顾虑,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建立与实施PICC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到,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