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塔非对称斜拉桥π梁温度监控及受力分析

2019-04-16杨怡莹孙全胜

中外公路 2019年3期
关键词:钢束拉索隔板

杨怡莹,孙全胜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π梁与大体积混凝土相比较,具有与外界接触相对面积较大、横断面不规则等特点,这也导致其温度场效应分析较为复杂。因此该文以吉林省某在建斜拉桥为背景,研究探讨混凝土π梁各部位混凝土水化热反应变化规律及对产生裂缝进行理论分析。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当单独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时,主梁会发生起拱,引起主梁提前脱架,脱架延伸至两侧主梁梁肋,待后期桥梁受力体系转变、张拉拉索时,很容易导致支架失稳,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为此,笔者通过Midas/Civil 2013建模分析,调整施工顺序,以便解决该问题。

1 工程概况

实例桥位于吉林省,主桥采用(39.9+89.1+151)m“H”形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按两幅桥设计,全桥采用满堂支架施工工艺,主桥全长280 m,每幅桥宽27 m,采用墩塔梁固结体系,桥面以上部分塔高67 m,主梁端部高2.3 m,索塔高度与主跨的比约为1/2.3,主梁主跨的高跨比为1/65.7,主桥两侧分别布置18对空间斜拉索,斜拉索在梁上的索距为7.8 m,边跨随着节段长度的变化,索距相应为7.8、7.3和4.25 m。主梁的基本断面形式为π形梁,截面顶全宽26.5 m,截面中心高2.565 m,设双向2%横坡。塔顶高程117.318 m,承台以上塔柱总高85.018 m,两上塔柱横向净距20.9 m。塔柱采用空心矩形截面,上塔柱及中塔柱顺桥向全宽6.8 m,横桥向全宽4.0 m。下塔柱顺桥向全宽由6.8 m向底部加宽到8.8 m,横桥向宽度渐变为7.5 m。全桥桥型总体布置图如图1所示。

图1 桥梁整体布置图(单位:cm)

2 现场测试及分析计算

2.1 测点布置

π梁比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等的温度分析还复杂,为研究其温度场变化规律,根据其对称性及截面特点,进行1/2断面温度传感器(型号JMT-36B)和应变传感器(型号JMZX-215A)测点布置,分别在主梁顶板(12个测点)、主梁肋(5个测点)、主梁横隔板(6个测点)布置,共计23测点,采用JMZX2001综合测试仪进行数据采集。具体测点布置如图2、3所示。

图2 主梁一般构造图(单位:cm)

图3 主梁测点布置示意图

2.2 Midas/Civil计算模拟

斜拉桥属于超高静定结构体系,在桥梁体系转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部分受力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在张拉横向应力钢束时,引起主梁起拱,主梁与支架提前脱空,待张拉拉索时,很容易引起支架失稳,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横隔板一般构造图如图4所示。

图4 横隔板一般构造图

计算分析软件采用Midas/Civil 2013对桥梁施工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和施工荷载影响分析,模型共建立536个节点,378个单元。全桥模型如图5示。

针对张拉横隔板钢束起拱问题,笔者运用Midas/Civil 2013进行局部模拟,以确保有限元模型与实际工程绝对吻合。

图5 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

单元建立:单元总长度取横隔梁长度和主梁肋宽度总和作为模拟单元总长度;截面选取:横隔梁截面取2.3 m高、0.3 m宽,横隔梁截面和4.0 m宽桥面板T形作为横隔梁长度段模拟截面;边界条件:按照简支梁进行模拟计算,两端铰接。模型如图6~8所示。

图6 横隔板空间有限元模型图

由图6~8可知:单独张拉钢束N1,主梁跨中挠度为-0.3 mm,未脱离支架,张拉钢束N1、N2主梁跨中挠度为13 mm,已经脱离支架。

图7 张拉钢束N1主梁位移图(单位:mm)

图8 张拉钢束N1、N2主梁位移图(单位:mm)

2.3 现场数据采集

为总结π梁混凝土水化热反应时间规律,笔者对主梁进行30 d连续温度数据采集,2015年5月31日浇筑试验段混凝土,于2015年6月1日—2015年6月30日对混凝土温度进行连续监测,测试时间安排为:浇筑后达到峰值前,每隔2 h进行一次测量,峰值后,每隔6 h进行一次测量;待温度值达到一个趋于平稳的状态时,每天进行2次测量。同时,对大气温度进行实时采集,经过实际测量,整月温度较为平稳,无特殊天气,夜间最低温度为8~12 ℃,白天最高气温为19~28 ℃。

在博弈中涉及到关于主体的逻辑,可以在动态逻辑中引入更新,但语言的的深层次的使用是建立在时间上的决策行为。语言涉及每一主体和多个主体之间均衡(equilibrium)的重复的社会知识,两者都涉及到博弈论中的处理方法。

同时,待后期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时,在横隔板断面处,桥面均匀布置5个测点(图2),进行标高的测定,并采集预先埋置好的应变传感器进行相关读数,根据应变、应力、弹性模型之间的关系,换算应力值。

3 数据结果与分析

3.1 温度测试结果

根据30 d混凝土温度监测结果,水化热反应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升温阶段、降温阶段、稳定阶段。从浇筑混凝土到升至最高温度,大约需要14 h,从最高温度降至稳定温度,大约需要200 h,而对于π梁不同位置所达到的最高温度也不一样,梁肋最高温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横隔板和顶板最高温度较低一些。由于各个位置混凝土水化热反应整体规律大致一样,限于篇幅,笔者仅给出顶板截面1-1~1-4的温度-时刻曲线作为参考(图9),具体温度变化规律如表1~3所示。

从实测数据和表1~3可以明显看出:主梁梁肋峰值温度要高于顶板和横隔板,顶板和横隔板厚度较小,

图9 顶板截面1横断面图

表1 主梁梁肋各测点峰值温度

表2 主梁顶板各测点峰值温度

表3 横隔板各测点峰值温度

其各自峰值温度大致相同,且各自经历时间也相差不多;同时,梁肋中心温度要高出其周围位置20~35 ℃,大于施工规范要求的25 ℃,这也是引起主梁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

3.2 标高测试结果

预应力钢束可大大改善混凝土受力性能、提高耐久性等,在桥梁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该斜拉桥施工过程中,采用WILDNAK2型水准仪配套GFS1平板测微器(可估读至0.01 mm)量测主梁起拱,发现当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时,主梁跨中起拱最大值达到13.12 mm(理论计算值为13.47 mm),且起拱脱架延伸至主梁两侧梁肋处,待张拉拉索时,很可能会发生支架失稳,主梁倒塌的严重施工后果。为安全起见,仅选择d0~d2,e0~e2(具体编号见图2、3)横隔板作为试验对象,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明显看出:当张拉钢束N1、N2后,主梁横向会发生明显的起拱现象,如果按照原设计施工顺序进行施工,即钢束张拉完毕后进行拉索张拉,将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张拉钢束进行索力张拉,很可能会使主梁跨中产生拉应力,引起裂缝。

表4 主梁各测点起拱数据

4 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

4.1 裂缝分析及处理方法

根据该桥的试验研究和国内外研究理论可以总结出π梁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① 混凝土水化热反应,引起中心和外层混凝土温差较大,最终导致开裂;② 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时间一般要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12 h,在这期间,混凝土没有得到较好的养护,硬化过程中缺少洒水而导致裂缝;③ 振捣质量不好,有大量气泡;④ 拆模时间过早,水面会有较强烈的风,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会因水分过快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方法避免混凝土π梁发生早期开裂:① 根据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浇筑时间,同时采取合理的时间进行混凝土养护,降低内外温差过大的影响;② 加强混凝土振捣质量,防止振捣不均匀;③ 选择合理时间进行模板拆除,避免过早拆模产生裂缝,同时注意拆模后混凝土的保温、洒水等养生工作;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禁止随意加大水量,要求控制好混凝土坍落度。

在该桥主梁施工过程中,严格依靠所述方法和理论进行控制,未发现大面积裂缝出现,起到了较好的预防作用。

4.2 起拱问题解决方案

考虑工期等原因,该桥索力采用2次张拉到位的方案。结合Midas/Civil模型,将张拉拉索和张拉钢束较好地结合进行施工。在模型分析及实际工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对比方案:① 单独张拉钢束N1,然后2次张拉索力到成桥索力,会引起主梁顶板上缘拉应力最大值达到2.24 MP,接近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② 张拉钢束N1、N2,而后张拉索力,索力未全部张拉到位前,会导致主梁脱架失稳;③ 首先张拉钢束N1,然后初张拉索力,而后二次张拉拉索,同时张拉此拉索附近的钢束N2(如张拉1#索,此时张拉d0、d1、d2、e0、e1、e2的钢束N2),这样施工安全问题迎刃而解。

5 结论

结合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针对斜拉桥π梁各部分混凝土水化热反应规律和张拉横向钢束起拱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混凝土水化热反应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升温阶段,降温阶段,稳定阶段。大约14 h可以达到温度峰值,经过200 h会达到温度稳定阶段;π梁顶板和横隔板各个位置温度相差不大,而对于梁肋处,其中心温度要高于周围温度20~35 ℃。基于此规律,笔者提出选择合适时间浇筑混凝土、提高振捣质量、控制浇筑混凝土坍落度、注意拆模时间和养护等方法解决早期温度场开裂问题,应用于实际工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针对张拉横向预应力钢束引起主梁起拱、脱架,导致主梁失稳。笔者运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张拉钢束N1→初张拉索力→二次张拉索力(同时张拉附近钢束N2)”的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猜你喜欢

钢束拉索隔板
考虑亮化灯具的斜拉索风致振动控制研究*
预应力钢束线形对连续梁桥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斜拉索磁致负刚度阻尼器与黏滞阻尼器减振对比研究
简支转连续桥梁支点截面应力测试与研究
钢箱梁跨间横隔板设计研究
中小跨径斜拉桥拉索监测方案研究
大直径卧式容器分液隔板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压力容器隔板的一种设计方法
连续刚构桥底板钢束布置不同时的径向力比较
后张法预应力T梁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