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的专家型辅导员角色定位

2019-04-15沈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分析总结角色定位

沈光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客观上需要一批学术研究深入、工作能力突出的专家型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进而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借助“社会角色理论”界定专家型辅导员角色,分析国家、高校和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待,并提出专家型辅导员是集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于一身的角色定位,最终得出专家型辅导员将完成自身的角色使命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角色理论;专家型辅导员;角色定位;分析总结

doi:10.16083/j .cnki.1671-15 80.2019.03.01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3-0056-05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从起初的政治辅导员到后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事务管理者,如今还扮演着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者的角色,作为高校中一支重要的队伍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变化,客观上需要一批学术研究深入、工作能力突出的专家型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进而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尝试借助社会角色理论对专家型辅导员角色进行定位,为其培养和成长指引方向。

一、社会角色理论及启示

(一)社会角色理论溯源

社会角色理论中的“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意为演员所扮演的戏剧人物,西方社会学学者于20世纪20年代将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逐步形成了“社会角色理论”,这一理论逐渐成为社会学范畴的基本理论之一。最早研究此理论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 Mead)认为,“角色”是白我在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扮演他人的角色而发展起来的,而角色表演没有设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概的范围。美国人类学家林顿(R.Linton)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角色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当个体处在社会的某一地位时,那么一种与这种地位对应的天然的联系便建立起来,这就使之在拥有地位的同时也拥有了无形的权利。“角色”的扮演其实就是个体在实践中行使权力或彰显地位的过程。

(二)构成社会角色的基本要素

时至今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角色的构成要素已经基本形成共识,“角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个体拥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发展对个体行为的期待值以及个体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个体行为模式。社会地位即社会成员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是个体构成角色的基础。当个体处在社会的某一地位且行使其权利时就进入了“角色”,如果个体没有社会地位则无“角色”可言,角色的变化往往取决于个体社会地位的改变。不仅如此,角色还体现着社会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甚至是社会对处于一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具体要求,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所指出的:“任何社会都具有符合自身特质的一系列‘角色期待,它意味着社会每个成员都会期待扮演或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同时社会又以奖励和分配系统来为这种角色期待提供相应的保护”。此外,不同的社会角色都有着白身的行为模式,社会也期待个体在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时要遵循一定的规范行事,如医生应当救死扶伤、警察应当除暴安良、教师应当教书育人等,这种行为模式久而久之就成为社会角色的识别符号。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构成角色的三个基本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角色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就取决于这些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

(三)专家型辅导员的角色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作为一项职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国家于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这一职业的名称和定义进行了固化,“高等学校辅导员”是职业名称,其定义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并具体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等三个等级。关于专家型辅导员,国家规定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如果根据社会角色理论对高校专家型辅导员的角色进行定义,笔者尝试如下:高校专家型辅导员角色,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果,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与成长成才服务等工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期待的行为模式。这一角色涵盖了专家型辅导员在社会中的地位、社会期待及相应的行为模式,下文将进一步探讨。

二、专家型辅导员的角色期待

专家型辅导员作为“辅导员”这项职业中的佼佼者,面對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职责,承载着国家、高校和大学生等三个维度的社会期待,这些都是对专家型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前首要考虑的因素。

(一)国家的期待

国家对于当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期待首先见诸2006年颁布的教育部令第24号文件,后又在201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予以固化,即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而专家型辅导员则更具专业水平,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因此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如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党建专家、学生事务管理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校园公共危机管理专家、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等。国家对于专家型辅导员的期待暗含着几层要求:一是拥有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认同国家政治决策,熟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对前沿性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二是应具有突出的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善于运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从事学生事务的创新实践;三是能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在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健康心理引导、答疑解惑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相应建议和服务。

(二)高校的期待

高校对于专家型辅导员的角色期待,一方面与国家期待保持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则有着更为详尽的要求,是对国家期待的细化。宏观层面上看,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思想觉悟、扎实的理论功底、超群的工作能力和高超的沟通艺术,对待职业应当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能合理规划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在本高校人才培养良性发展、辅导员团队提升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作用。具体来说,一是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专家型辅导员的工作离不开时代背景,也离不开学校环境,更离不开学生群体,能否在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能否在可能酝酿成群体性事件的日常细节中发现蛛丝马迹,能否在面对大学生个体时准确发现其思想变化,从而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取决于辅导员是否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二是须具备高超的沟通能力。无论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繁杂的学生事务管理,专家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知识面宽的大学生,此时包括表达能力、争辩能力、倾听能力和设计能力在内的沟通能力往往体现着一名专家型辅导员胜任工作的水平,这需要通过系统的训练和长期的磨练才能获得。三是须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领域甚至某几个领域的专长,如思想政治专长、党建专长、学生事务管理专长、心理健康教育专长、危机处理专长、职业规划专长等,这些都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长期的实践锻炼。

(三)学生的期待

大学生作为专家型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他们的期待总是立足于自身的成长成才,在思想认识和政治追求上需要引导,在学业发展和技能提升上寻求指导,在心理面临障碍甚至权益受到侵害时期盼帮助,这些都对专家型辅导员提出了极高的角色期待,也是检验其真实能力和实际水平的重要标准,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所谓人生导师,一是应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毋庸置疑,是非观念是一切价值体系形成的基础,在此之上才是正确的价值观,要使大学生于纷繁复杂的社会诱惑中可以全身而退,于国民教育系列最后环节能主动成才,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力量。二是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助其成为具有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规矩意识、奉献意识的合格人才,使其不仅具有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还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能较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三是引导大学生整体规划求学阶段的成才目标和实现路径,进而初步确立职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并养成根据形势变幻和条件变化而适时调整的素质和能力,为其夯实学业及能力基础。所谓知心朋友,一是当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遇到困惑、恋爱受挫、学习压力过大甚至遭遇人生挫折、发生心理障碍时,他们希望得到帮助,专家型辅导员一方面具备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另一方面熟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能够从平等的朋友式角度对学生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予以疏导,往往比一般的心理咨询师更有优势。二是当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专家型辅导员可以依靠学校的力量并运用自身的优势协助大学生处理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创业就业等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权益侵害事件。因此,大学生对于专家型辅导员的角色期待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三、专家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所谓角色定位,指的是与某种职业相匹配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规定并限制着专家型辅导员的职业内容和发展方向,对其进行清晰界定有利于专家型辅导员脱颖而出,更好地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由于专家型辅导员置身于一定的社会结构系统之中,对其进行角色定位时应当充分考虑国家的期待、高校的期待和学生的期待,这就要从其承担的教育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人手进行分析。

(一)教育者

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核心职能,辅导员职业所履行的教育职能指的是对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导向作用,着重关注的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2]。

首先,专家型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涵盖四方面内容,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其涉及的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成为专家型辅导员的工作核心。一名出色的专家型辅导员,往往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班级管理、党团活动以及各项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出色的业务能力、高度的责任心、合理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加上高超的沟通艺术、说服艺术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可信度,从而形成校园正能量,而不再是枯燥的说教和空洞的灌输,潤物细无声般完成培养人的使命。

其次,专家型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开放性的特点,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形势的变化以及学生群体的特征和个体特性的改变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单纯生搬硬套。专家型辅导员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一定的量变必定引起质变,这就为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基于成功实践的理论成果又将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实践,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规律。

再次,专家型辅导员还是初级甚至中级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导师。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并不是单兵作战、单打独斗,而是因为某种联系而成为工作上的辅导员团队,一方面利于交流工作经验,缓解个别疑难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利于共享研究成果,共享资源优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一名辅导员从初级辅导员成长为高级辅导员,即专家型辅导员,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积累和实践经验,更需要依靠学校的力量和团队的滋养。因此,专家型辅导员对于初级辅导员甚至中级辅导员还有着“教育者”的角色定位。

(二)管理者

辅导员职业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各项事物进行管理的功能[3]。

首先,专家型辅导员是学校有关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每所高校都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学校管理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规章管理制度,诸如行为规范制度、奖助学金评定制度、住宿作息制度、学籍管理制度、与家长联系制度、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等。严格的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往往是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代表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专家型辅导员应当通晓各类与学生相关的管理制度,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最恰当的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宣讲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制度为手段规范学生的行为。优质的处理方案必定有利于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不留痕迹地完成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

其次,专家型辅导员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班级是大学生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班风与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紧密相连,引导一个班级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风是专家型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职责所在。诸如系统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作风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乐观积极的学生群体、寓教于乐的集体活动甚至各具特色的班级精神都需要专家型辅导员深入了解班级个体的特点,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探寻合适的方案。以此为基础,专家型辅导员还将指导班集体的党团建设,将党团组织的工作内容渗透于班级建设之中,一方面为党组织吸收优秀青年做好基础性工作,另一方面也为白身研究党建规律性、前沿性问题积累素材。

再次,专家型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事务的组织者。大学生日常事务较为繁杂,涉及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有些事务是常规性的,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奖学金评定、大学生作息时间督促、上课考勤、考试监考等;还有些事务政策性和时效性强,诸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违纪学生处理帮扶、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调查处理等;更有一些突发性事务须紧急处理,如意外伤害事件、群体性应急事件等。能否分清日常管理事务的主次,权衡各方面利弊,保证学生个体接受并理解每一项决议,从而使得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得以落实,保证大学生积极健康生活学习的初衷不变,是对专家型辅导员的一种挑战。

(三)服务者

服务职能,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和乐观行为的引导作用和功能[5]。

首先,专家型辅导员是大学生情感上的挚友。教育心理学认为,师生情感互动是教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成的关键,专家型辅导员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亦是如此。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常常因为情绪多变、阅历不足而容易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知所措、不堪重负,此时与其朝夕相处的辅导员往往成为他们寻求依靠、获得帮助的最佳对象。在这一情感互动过程中,辅导员会因为学生的信任和敬重而强化角色认同,大学生也因辅导员的鼓励和支持而更加积极乐观,特别是那些工作娴熟、经验丰富的专家型辅导员更能在这一情感互动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专家型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发展竞争的加剧,身心发展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相比大学生成才,成人是首要的也是基本的任务,心理不健康不仅是对大学生自己,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重创。物质诱惑和金钱欲望导致的丑闻不绝于耳,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失调而导致的心理障碍较为常见,由学业压力、恋爱受挫等引发的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高校针对这些现象,普遍采取建立“三级心理健康网络”的方式予以应对:一级网络注重早期发现和学生互助,由班级心理委员负责;二级网络注重早期预防和跟踪辅导,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三级网络则由心理咨询专家组成,详细制定心理教育计划并指导一、二级网络运转。可以预见,一批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型辅导员能够在二级、三级网络上发挥作用,用其专业特长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心理干预,其特殊的职业身份也更利于这一角色的效能发挥。

再次,专家型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员。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高低向来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效果的标杆,以至于一些高校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上升到学生工作乃至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推进。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高校应引导学生提前做好求职准备,有意识地进行模拟面试及相关活动,使学生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搭建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平台、提供就业指导,还要为其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知识传授,并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做好参谋,不急功近利,少走弯路,这些都给富有经验的专家型辅导员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可通过就业创业课程的讲授,系统传授就业创业形势、流程、途径、政策法规等理论知识,并指导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整心态、找准目标,做好就业创业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具备职业指导师资质的辅导员还可以成长为一名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可以通过团体职业咨询、撰写典型案列、个别指导学生等方式提供专家化服务,整体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水平。

总之,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三种角色于一身的专家型辅导员,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维护大学生成才这一根本利益,通过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将能很好地满足国家的期待、高校的期待和学生的期待而完成自身的角色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T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 [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再兴.高校辅导员建設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陆伟家,袁小平.角色理论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为研究[J].教育评论,2017(02).

[4]纪敏.期待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群体专业发展同境及路向[J]教育评论,2017(08)

猜你喜欢

分析总结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浅谈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改善措施
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推广的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