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消得人憔悴
2019-04-15周畅
周畅
摘要:《诗经·卫风·伯兮》是较早描绘思念之情的爱情诗歌,开创了思念主题爱情诗的先河。该诗给人一种极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历时长久而韵味犹存,为研究传统文化提供了优质的素材。本文对《诗经·卫风·伯兮》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对其艺术构思进行了鉴赏。
关键词:《诗经·卫风·伯兮》 思念 鉴赏
一、《诗经-卫风-伯兮》内容赏析
《诗经》原名《诗三百》,共包含三百零五篇,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有生产劳动、政治斗争、祭祀宴饮、民族历史、邦国战役,以及爱情婚姻。爱隋是人类特有的情感特征,是个体的自我选择,对爱情的歌颂是各个时代不变的主题,关于爱情的诗篇约占《国风》的三分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很少重复,表现了爱情生活中的离合变化和喜忧得失。先民的爱情是心与心的交流,热烈且浪漫,纯净且清新。《诗经·卫风·伯兮》叙述的是妻子对远征之人的思念,全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该诗可分为四个部分来理解,逐层地体会其中寄托的情感变化。
(一)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诗歌开篇,主人公以“伯兮”呼唤自己的丈夫,这里可理解为是对丈夫的爱称,尽显亲切感。伯,是兄弟中的老大,也就是大哥,这一爱称表明了丈夫平时对妻子的照顾和体贴,像哥哥一样。“朅”是英武的意思,“桀”同“杰”,这两个词表明丈夫英俊潇洒、武艺超群,是邦国中的豪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说明丈夫执殳而为王之前驱,这样的人必定是周王室的贵族,属中士级别,地位比较高。前四句诗,用短短的十六个字,刻画了一位温柔体贴、英武不凡的贵族男子形象。同时,在当时的社会中,“伯”本身就代表了家族地位,是优秀男子的代名词,也是女子佳偶的评价标准。这种自豪的口吻,足见女主人公对丈夫的爱慕之情,丈夫是国家的骄傲,更是自己的骄傲。这种尊夫爱夫的情节为后续妇人苦苦思念的情绪转折做了完美的铺垫。
(二)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这四句是全诗的亮点,也是最为脍炙人口的部分,体现了民歌的朴拙,也体现了其隋感和体验的真实。这样出色的丈夫,却要随军出征,妻子自此独守空房,难免陷入苦苦的相思之中。头发是女性特征最显著、最重要的部分,古代的女子十分重视仪容仪表,头发是最具装饰性的部分,自丈夫出征后,妻子任凭头发凌乱,像蓬草一样,无心梳洗打扮,这一举动足见丈夫的离开使妻子茶饭不思,尽显相思之意。女性对自己仪容的“破坏”,是对其他异性的排斥,显示了对远行丈夫的忠贞。蓬头垢面并不是因为思妇懒于梳洗,也不是因为缺少装饰所需的物品,诗中给出了解释:深爱的人不在身边,打扮给谁看呢?这种思妇形象不但不显得世俗,反而增添了一种朴素、“笨拙”的美。同时,以这种形式寄托相思之情显得十分真实,若非真实体验,也难以有此描述。
《伯兮》中的女主人公,思念丈夫达到了无心任何事的地步,足见其爱得专注与痴情,这种相思甚至让她突破了世俗。盼君归来,是她内心深处的呼唤。女为悦己者容,后代的诗歌中也不乏对这种思想的描绘。徐干在《室思》中写到“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咱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柳永在《定风波》中写到“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中写到“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杜甫在《新婚别》中写到“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这些诗句所描述的女子对爱人的相思之情与《伯兮》可谓一脉相承。
(三)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第三部分是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深化。忧思成疾,女子在恍惚中盼望甘霖,却又事与愿违。思妇盼望下雨,可是太阳偏偏明亮耀眼,这是在暗喻盼夫早归,但他杳无归期。这种热切的盼望和强烈的思念,使得女主人公头疼脑热,内火攻心。所谓是“甜蜜的忧愁”,尽管头痛,还是要思念,至少思念是甜的。两种对立的情感在内心矛盾碰撞,却又在爱的鼓动下实现统一,极言相思之苦、爱恋之痴,彰显了爱情的巨大力量。
(四)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疼。
最后四句是思念情感的升华,丈夫的久出未归,使得痴情的妻子不堪重负,希望用忘忧草结束自己的相思煎熬。世间哪里有真正的忘忧草呢?一个“焉”字,揭示了女主人公墜人情网无可救药的境地。后世对第二、第三部分的解读较多,读者在名家点评的基础上会对中间八句有更深的印象,认为最后一部分才气不足,其实并不然。“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疼”,是对主人公情感的总结和升华,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正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主人公的情感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足见相思至深。这四句诗是人物内心的冲突辗转升级,让全诗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将整首诗表达的情感推向了巅峰。
二、诗歌主题鉴赏
《诗经·卫风·伯兮》是一首相思诗,不同于一般的男女感情,它所描述的是妻子对从军丈夫的思念,其感情有骄傲,有痛苦,有忠诚,有孤独。一方面,妻子为丈夫报效国家而自豪;另一方面,妻子对爱情忠贞不移,尽管孤独与忧惧,却仍在苦苦等待。这种渗透在骨子里的相思,静默如月,温润如玉,思念的深沉和强烈,有如久旱渴雨。全诗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思归情感,宣扬了一种强烈的思念主题。
三、诗歌特点
(一)角度独特
一般的诗歌都是以第二人称进行征人的悲叹,或者以第三人称进行客观叙事,《伯兮》用第一人称的女性视角来表达,更加独特细腻。
(二)感情曲折变化
诗歌的情感由自豪转向相思、执着,继而又表达了无悔。情感的变化层层深入,尽显曲折,将思妇的真挚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思想境界较高
《伯兮》中的女主人公,其思想境界已经超出了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达到了道德境界,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是纯净的,是没有任何杂质的。
(四)以小见大
诗歌在表达思念之情的同时,也包含着民族大义,让我们看到战争带来的离别痛苦,通过思妇的悲歌,反衬战争的残酷,告诫我们应该珍惜当下。
四、艺术特色
(一)层层递进,表现怨思之深
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进。
(二)赋比兼用,曲尽其妙
正如申培在《诗说》中所言:“《伯兮》,一章二章赋也,三章比而后赋也,四章赋也。”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三)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伯兮》塑造了一位真实生动感人的思夫女子形象,深刻反映了诗歌的另一个主题—兵役给百姓造成的深重苦难,体现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四)充分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四章连唱,三四章重唱。真切表现思夫之切、思夫之痛,令人感动;用韵和谐,声调优美。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赋比手法的运用使女子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总之,《诗经·卫风·伯兮》将古代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将爱情中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将“思念”这一主题贯穿了全诗。这首爱情诗反映了中国古老的民俗和社会风貌,值得深入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