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2015—2018年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9-04-15魏新红
魏新红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1],食源性疾病是我国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1],旨在对今后的食品安全防控策略提供指导性意见。文章通过对我区2015—2018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所有食源性疾病事件病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我区今后制定食品安全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为德城区哨点医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年12月31日上报的、经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依据就餐史、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并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的,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上报的所有食源性疾病事件。
1.2 方法
德城区辖区的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哨点医院,根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2],临床医师发现符合食源性疾病定义,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可疑异常病例时,及时填写报告卡,医院的公卫医师搜集并汇总报告卡后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进行上报,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为食源性疾病并通过省级疾控机构终审的病例为有效病例。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德城区2015—2018年食源性疾病事件基本情况
德城区2015—2018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共计129起,暴露人数475人,发病例数406人,其中269人到医院门诊进行治疗,12人住院治疗,125人在家中自行服药,大部分病例愈后良好,出现了2例死亡病例,为食用自行采摘的野生蘑菇所致。
2.2 人群分布
在406名病例中,男性患者占病例总数的47.78%(194/406),女性患者占病例总数的52.22%(212/406),性别比为1∶1.09。在406名病例中,1~6岁患者为30人,占病例总数的7.39%,7~19岁患者65人,占病例总数的16.01%,20~59岁的患者284人,占病例总数的69.95%,60岁以上的患者27人,占病例总数的6.65%。在129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中,发病人数在5人以上的有19起,占14.73%(19/129),其他110起均为发病人数在5人以下的散发病例,占85.27%(110/129)。
2.3 报告医院及报告时间
在129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中,由三级医院报告的有92起,由二级医院报告的有31起,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的有6起。在129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中,能够在诊疗当天进行系统上报的有97起,1~5天内上报的有29起,5天以上上报的有3起,个别事件系统上报的时间超过了15天。
2.4 时间分布
2015年发生食源性疾病11起,发病人数40例;2016年发生食源性疾病14起,发病人数62例;2017年发生食源性疾病28起,发病人数84例;2018年发生食源性疾病76起,发病人数220例。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按照月份统计,每月都有发生,但是发病起数和人数高峰集中在6~8月份,6~8月份的发病起数和人数分别占到全年的55.81%(72/129)和57.39%(233/406),见表1。
2.5 场所分布
经统计,德城区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场所主要是在家庭,发生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分布占总数的33.33%(43/129)和30.30%(123/406),家庭已经成为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见表2。
2.6 暴露食品分布
在食源性疾病事件中,肉制品仍然是主要食品,发生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分布占总数的24.03%(31/129)和27.83%(113/406),植物性熟食和多种食品混合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见表3。
2.7 临床症状
在我区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分别占到78.33%(318/406)、73.40%(298/406)、74.14%(301/406)、71.43%(290/406),其次为发热,在一些化学性中毒事件及有毒植物及其毒素的事件中,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在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所有病例中,潜伏期最短的为即时发病,最长的为156小时,主要集中在0~12小时内,占所有病例的71.43%(290/406);患者治疗中病程最短的为2小时,最长的为384小时。
2.8 致病因子
经统计分析,德城区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有毒植物及其毒素、化学性有毒物质使用及添加、微生物致病因素,但是不明原因的致病因素占据了70.53%(98/129),见表4。
表1 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
表2 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生的场所分布
表3 食源性疾病事件中的暴露食品
表4 食源性疾病事件中的致病因子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相当大[3],德城区2015—2018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共计129起,暴露人数475人,发病例数406人,出现了2例死亡病例,四年所报告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2018年报告的起数和人数达到了前三年的总和以上,报告的事件有72.10%来自于三级医院,说明食源性疾病在基层存在较多的漏报,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漏报率在95%以上[4],今后应该增加哨点医院的数量和加强对哨点医院临床相关科室人员和公卫医师的食源性疾病诊断及报告的培训,使其能够提供全部准确完整的信息,还应对最基层的乡村医生进行专门重点的培训,凡是在接诊过程中存在疑似症状的患者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卫生院,保护好现场的剩余食品及其他可疑物品,同时做好患者的诊疗服务,为国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5—9月份是山东省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5],国内其他地方发生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也基本是集中在这几个月[6-8],德城区食源性疾病是从5月开始出现抬头的趋势,到8月份达到最高峰,9月后逐渐下降,与气候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在这几个月中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食物储存不当、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家庭是德城区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主要场所,家庭自制食品也占据了较大的比重,食用毒蘑菇死亡的2个人也是发生的家庭中,全国各地也有很多类似的报道[9-11],主要是因为家庭主妇对饮食安全的知识了解较少,导致在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加工不当、储存时间过长、加热不彻底导致,今后应该充分利用好社区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组织专门针对性地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家庭主妇的食品安全知识,减少家庭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露食品中,肉制品是致病的主要食品,但是植物类食品中的韭菜和水果引起多起事件,应该与山东农业大省蔬菜水果种植过程中违规使用农药及使用禁用农药,使得农药残留超标所致[5,12]。
微生物和有毒植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原因[13],而德城区的食源性疾病70%是属于不明因素引起的,没有真正的查明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是患者就诊的时间较晚,在家中自行服药无效后就诊;二是医院报告的时间较晚,使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现场已经遭到破坏,无法采集到患者的吐泻物及食用的食物,导致无法查明致病因素。在化学性致病因子中,出现了7起盐酸克伦特罗中毒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在涉及盐酸科伦特罗事件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构成犯罪[14-15],这种事件应该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食品安全涉及种植、养殖、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多个部门,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维护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