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
2019-04-14苏淑妍
苏淑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二年级)》在编写说明中建议:“关注语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积极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地加以运用,强化运用意识,让学生随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但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表象下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较严重的一个就是语用训练的薄弱。
笔者长期从事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经过近两年对统编教材的使用发现,教材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目标很清楚,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教学策略等分布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教材,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笔者以二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如何依托教材落实语用训练。
一、捕捉课文中的语用训练点
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细心梳理教材内容,从文中捕捉到切合的语用训练点,并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地组织语用训练。根据低年段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训练的方法主要为“看、说、演、读、写、用”。
1.打通“看—说—读—说—写”的学习通道,落实语用训练
如二年级上册第8课《睡梦中的妈妈》,学习“的”字的词语搭配是这一课的主要语用训练点。文中用了“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等短语描写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我先让学生边欣赏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边听读课文,接着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妈妈的眼睛、眉毛、脸以及头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的眼睛、眉毛、脸以及头发是什么样的,然后找一找课文描写妈妈的样子的短句读一读,感受睡梦中的妈妈的美。在“词语搭配”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文中妈妈的眼睛是明亮的,眉毛是弯弯的,脸是红润的,头发是乌黑的,非常美丽。生活中,你还见过怎样的眼睛、怎样的眉毛、怎样的脸、怎样的头发?
学生说出的短语很丰富:有描写眼睛大小和眼神的,有描写脸、眉毛形状的,还有描写头发颜色及长短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继续引导学生把这些形象生动的词语用笔写下来,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这样的“看—说—读—说—写”,在落实语用训练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仔细看、勇敢说、带感情读、勤快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2.打通“读—看—说—演—说”的学习通道,落实语用训练
如二年级上册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运用动词“披、鼓、露、甩”说句子是这一课的语用训练点。为落实这一语用训练,我先让学生读文中与动词“披、鼓、露、甩”相关的句子,接着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你看到的大青蛙是怎樣的”,然后请学生演一演。学生在读、看、说、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动词“披、鼓、露、甩”。最后,我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把看到的、读到的或想象到的画面,尝试用动词“披、鼓、露、甩”说出完整的句子。结果,学生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如:美丽的大姐姐披着洁白的纱巾,小弟弟生气地鼓着腮帮子,太阳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小明用力地甩着绳子……
3.随文识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词句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规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我在随文识字教学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词句,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安稳觉”这个词语,我先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相关文段,接着出示词语“安稳觉”请学生读,然后问:“什么是安稳觉?请你说说你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是睡得很舒服的觉,有的说是没有人打扰的觉……我问:“像文中说的‘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是安稳觉吗?”学生说不是,于是我择机概括:看来不被打扰、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的舒服觉,就是“安稳觉”。在让学生理解“稍一用力”时,我问道:“你们怎么理解‘稍一用力?请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一说。”学生通过联系课文内容,很容易就明白“稍一用力”就是“轻轻用力”,并从文中的例子体会在太空行走的乐趣。在帮助学生理解“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这句话时,我问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怎样的事,你能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想一个词语代替‘不容易吗?”(学生回答“困难”)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困难?请从文中找答案。”学生很快回答:“因为在太空中,水失去了重量,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通过这样的随文识字,学生既熟读了课文,又落实了理解词句的语用训练,还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二、抓住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
统编教材在语文园地中设置的《字词句运用》栏目,分别对本单元突出的、有价值的字词句进行综合训练,因此,必须利用好这个栏目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强化语用训练。如落实朗读技巧的训练。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用训练重点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每一课的课后习题都有“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的要求,甚至口语交际的“注意说话的语气”也体现了这一训练重点。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中的第二题“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就是对本单元“注意语气和重音”的小结与运用。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这句话,以达到正确流利。接着我问:“孩子们,你能根据不同的提问,突出强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说:“能!”于是我问:“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学生响亮地回答:“种子”。虽然回答得并不完整,但我还是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并提出要求:“你们回答的内容是对的,可是用完整的句子回答,该怎样强调它?谁来试试看?”通过多个学生的试读,他们很快有所发现:要强调回答的内容,必须重读。于是我接着另一种提问:“种子睡在哪里?”学生马上用正确完整的句子说出答案。我又追问:“这回该强调什么内容,重读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说:“泥土”。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练读,读出重读“泥土”的感觉。于是我进行第三种提问:“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通过练习学生认识到,对于同一句话,问的问题不一样,重读的部分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朗读的语气效果就不一样。最后,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说一两个句子,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落实“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的語用训练。
三、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话训练
我们都知道,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模仿学习的高手。统编教材里的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充满儿童色彩,很多文本都是极好的仿写材料。因此,让学生依托文本,从中找出读写结合点尝试写话练习,不失为一个落实写话训练的好方法。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彩色的梦》时,我结合诗歌的第二节进行了写话训练。我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找出:“我”的彩色铅笔在白纸上跳蹦,画出了哪些彩色的梦?梦中有哪些景物、有哪些色彩?然后让学生交流: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什么样的“草坪、野花、天空”?联系生活理解“蓝——得——透——明”是怎样的蓝?接着指导学生读出画面的明丽色彩和变化之快。最后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脚尖还会滑过什么地方?滑过的地方会有什么?请你们仿照这一小节的句式写一写。”
考虑到低年段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还为他们提供了“秋天的果园”“冬天的乡村”两个具体语境图。结果,孩子们的作品非常精彩,有的这样写道:
脚尖滑过的地方,
圆圆的苹果,红了;
大大的鸭梨,黄了;
晶莹的葡萄,紫了;
人们的脸上,笑了,
笑——得——灿——烂!
还有的这样写道:
脚尖滑过的地方,
呼呼的北风,来了;
高高的屋顶,白了;
大大的灯笼,红了;
嬉戏的人们,笑了,
笑——得——开——心!
相机开展结合课文内容的读写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写话的难度,并点燃了他们的写话热情,许多学生纷纷拿起笔进行写话创作。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进行的语用训练实例。当然,无论哪个年级,每篇课文都有具体的语用训练重点,如果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具体单元目标及每篇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去确定不同的语用训练重点,并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学生就能很好地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