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019-04-13支丽娟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抽象思维个体差异学具

支丽娟

摘 要: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认识数学、喜欢数学、掌握数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深挖教材,创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学具;语言;发展;个体差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当中明确规定:“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这段话中,我们够清楚地知道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先决条件。现就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培养的方法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点儿看法。

一、有效利用学具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通过学具的使用可使学生利用形象思维来促进抽象思维的形成。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可以体验思考、探索的过程,获得丰富的感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拼一拼”,使他们经历操作,发展思维。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抻拉手中的长方形模具,使它变形,成为平行四边形,从而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演变过程,及长不变,宽变高。通过恰当的运用学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直观性,拓展了数学教具直观手段的用途,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索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的训练,有助于理清思维过程。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自己的解题方法。思维通过语言来展现,语言经过思维再表达。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数学语言的精准性、直观性、逻辑性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可牢固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并注意自己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一定会有成效。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要求学生在表达数学语言时,用简明扼要,语言完整的句子。可以使用“因为……所以”“依据……所以”这样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思维表达能力一定会大大提升。

三、发展思维能力

强化思维训练,是一个有助于快速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课堂中的练习环节,就可以很好地达到这种思维训练目的。如:将有一定逻辑性的知识、易错知识、知识前后有关联的数学题,让学生进行解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要具有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建立辨析思维,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船夫要把一匹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运过河。只要船夫不在场,羊就会吃白菜、狼就会吃羊。船夫的船每次只能运送一种东西,船夫要运多少次才能把所有东西都运过河?教师不断地运用这种实际生活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渐渐地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就会显而易见。

四、尊重个体差异

有学生就要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能促使全员发展。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基础不同、经验积累不同、智力水平不同,造成他们的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教学,使每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就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小学生大多数都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游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实现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游戏教学法具备更高的灵活性,教师通过将教学知识与教学游戏结合起来,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促进全员参与,还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合作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也有效地增强了生生之间的互相學习、互相进步。例如,在学习“奇数和偶数”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先以小组的形式自主看书,然后小组内部整理、归纳,最后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思考,利用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寻找答案,使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总之,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认识数学、喜欢数学、掌握数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深挖教材,创新教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英)博登著,胡刚译.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抽象思维个体差异学具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浅论幼儿计算和幼儿体育教学
由“抽象”变“具体”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