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019-04-13杨亚梅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杨亚梅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石,对今后的学习及成长意义重大。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语文基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个人在长期的行为、思维模式中形成的某种潜意识,习惯具有自发性和重复性的特点,而学习习惯指的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自动化学习行为。

一、课前预习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学生应如何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课前预习已经成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部分,是重中之重,而不仅仅是作为课堂学习的准备部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从课前预习阶段展开,但在课前预习中,不能停留在阅读这一层面就裹足不前。课前预习应仅仅围绕教学主题,从文本分析、资料搜集两个方面切入。文本分析,需要学生多次、反复的阅读文本。古人语:“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读、精读、细读,在阅读中思考,才能从由浅入深的进入文本之中,才能全面掌握文本的主体内容、结构层次及知识要点。见微知著,反复咀嚼,不遗漏细节之处,并将知识点有效的融合起来。资料搜集,需要学生成为“小老师”,自我动手,丰衣足食。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认知水平不高。在预习阶段,学生必然会遇到遭遇到文本中出现各种问题,有的学生“绕”过问题,留待课堂上教师解答;而拥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自立自强,积极搜集资料以去除心中的疑惑。两相比较,自主搜集资料的学生,其学习欲望更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具体、透彻。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否能养成自主学习,直面困难的精神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课中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不少人认为小学语文正是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只要加强学习强度,如练习、阅读、背诵等,即可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诚然,语文学习需要夯实基础,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但是,不积极思考,语文学习必然如死水一般失去活力。语文是人文学科,渗透于社会生产运行的方方面面,也活跃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一言一行之中。学习的过程,是外界陌生信息,通过学生的感知器官,如眼睛、耳朵而进入到大脑体系,打破了人体固有的知识平衡体系。思考的过程,是大脑运行起来,调动储存的知识,对陌生信息进行合并、筛选及整理,最终“消化”掉陌生信息,将其转化为知识结构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能沿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活”起来,从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活跃的语文,灵活的语文,应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强化学习的感知感受。作为教学工作者,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出难度适宜的教学问题。围绕问题载体,让每一个学生均能从思考中有所得,有所悟。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具有价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说出不解之处,以此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课后巩固

课后的复习与巩固,不仅是保障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十分贪玩。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接收了大量的新知识,但对于这些新知识,学生群体无法做到一一的消化、吸收。倘若不加以及时的巩固,所学不深的新知识,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削弱,直至最后完全失去功能效应。温故而知新。在课后巩固的过程中,学生回顾课堂上教师所教导的知识,一方面强化了学习印象,另一方面则可针对性的弥补不足,推陈出新,从课后巩固中发现意外之喜,或者茅塞顿开,克服了原本困惑自己的问题。课后复习具有技巧性,而这正是学生们学习习惯的差异化所在。笔者认为,课后的巩固必然需要及時,而在此基础上,课后巩固需要具有层次性。有的小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但在回顾课堂所学知识时,没有清晰的复习脉络。回想起到某个知识点,就加以复习一遍,而至于回想不到的部分,就只能任其自然。事实上,这样的复习方法不够科学,其中容易使得知识点之间缺乏关联与支撑,而导致课程的巩固过程出现断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来展开复习,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递进性及关联性,将大的知识模块,细化为各不相同的分支,彼此呼应,浑然一体。在理清思路的巩固后,学生们又将零散的知识合而为一,重新形成属于自己的,牢固的知识模块。此外,在课后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增广见闻,逐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语文学习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效跟随教师的思路,保障知识在输入、输出之间的完整性、衔接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习是逆向的过程,不进则退。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积极性,规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与漏洞,提升学习效率,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华.浅探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8(32).

[2]毛盼.浅谈学生数学学习习惯[J].考试周刊,2018(65).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