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有效策略研究

2019-04-13罗小平

速读·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罗小平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语文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传承传统文化。下文笔者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学生目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传播传统文化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文化传承

基于小学生目前所处于的阶段,在语文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教学教育主要体现在古诗词教学、识字教学、文言文教学等几个方面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思想精髓,希望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当前的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普遍是以背诵、默写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重点大多是课文默写、作者生平、段落解析等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依靠死记硬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表面上看学生會背很多古诗古文,知道很多作者,但是他们对于这些文章背后的精神内涵一无所知,学生并没有通过对古诗文进行学习培养自我感悟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这一现状应该积极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如下。

1.优化教学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人生的理解不深,如果没有一定的天赋,学生很难主动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传统文化是难懂的、枯燥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帮助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为学生创建相关的情景,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把传统文化转变为动画片的形式。通过以上的方式,丰富了传统文化教学中课堂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兴趣和教学效率。

2.结合生活实际

文化离不开生活,教育也离不开生活。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古人根据自己对生活中的感悟所创造出来的,经过长时间的传承和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传统文化。虽然时代在发展,但是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在现在的时代中是依然适用的。由于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触比较浅,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传统文化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就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参照。教师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也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十二生肖这一教学过程中为例,关于12生肖我国创作了很多相关的故事和图片还有动画片,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在一开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是什么属相,学生最喜欢什么属相,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不同属相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于12生肖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3.整合传统文化教学素材

我国的历史有5000多年,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形式也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资源是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仅仅依靠教材上的资料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个方面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一方面,现在的资源是丰富的,教师搜索起来更加方便,另一方面,直观、系统的传统文化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丰富的课堂形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4.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

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很多传统文化的行程都有特定的背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所面对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现象都是与当时差别很大的,所以对很多很多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作品小学生都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开设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针对一些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到情景中来,这样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作品背景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用直观化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给学生。在学生对故事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的情况下,就更容易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带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领悟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小古文蕴含着传统文化因素,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和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都对古文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考察,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小古文为学生以后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就是要选择比较简单的,篇幅较短的古文让学生进行学习。在对古文的讲解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向学生解释词语和文章的意思,更应注重让学生感悟文章背后的精神内涵,向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良好道德素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传统文化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在平常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特点和所弘扬的道德精髓,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殊.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2]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