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9-04-13卢茂林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反过来,数学学科的学习能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对数学学科越是理解,越能在不断的学习中将思维变得越来越灵敏。基于高中数学对学生思维的作用,很多关于数学教学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创造性思维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数学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那么这种培养是怎么实现的呢?
关键词:创造性;培养;数学教学;创新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设计,解题思路的创造,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根据原有的信息去完成,而是在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是一个从有到悟,一个严谨的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多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其中就包括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高中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品质。
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是巧妙地联想联系事物,将原本不存在的事物或思路再次创造出来的过程。用通俗的话来讲,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是一种创新,同时这个创新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基于一个人深厚的实践积累,长期的探索和钻研实现的。
创造性思维是促进人类进步的思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牛顿的万有引力、霍金的信息守恒定律,都是创新的成果,而这些创新又促进了人类向文明的一步步跨越。因此创造性思维是我们追求进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二、 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中的体现
创造性思维集中体现在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首先在教师的教学中,如何开始数学知识的讲解,如何能将数学知识讲清楚,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因为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的,因此教师的讲授方式是具有独创性的。其次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一个题目要怎么才能解答出来也需要学生去分析思考,而每一位学生的切入点和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最终得出一样的结果,过程却五花八门,这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在数学课上一个数学问题经常会引发学生发现另一个问题,或者是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引发了学生对于数学的思考,这些都是数学为学生带来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同时也突破数学学科,贯穿于生活、实践和学习过程的始终。
三、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包括多种思维方式,有发散思维、辐合思维、逆向思维、换元思维以及对立思维等,这些思维都可以起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如何用课堂教学来培养有这么丰富内涵的创造性思维呢?这需要教师用多种方法相配合,多种形式相结合,多种手段来辅助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一) 扎实学生学习基础,为创造性思维做准备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对于所有的情况都适用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需要有思维的肥沃土壤。在一个一无所知的人身上想要找到创造性思维,那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试图一步登天。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要建立在有丰富的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有了坚实的基础,创造性地发挥才有后备力量,才能更加坚实和长久。
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感知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如果学生连数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扎实,那么创造性思维就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不能只盲目求快,忽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夯实。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在量的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越,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二) 变换学习场景,激活学生思维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僵化了的教学模式,模式化的解题思路,都有可能会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能力。因此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在形式上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和思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首先在教学的教师方面,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讲课方式,将课堂的自主性更多地交给学生,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时,尽量不要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和教师思考模式下的解题思路,而是要在学生的思维中找到引导学生的方法,与学生一起探索思路,寻找解题办法。其次是在课堂形式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上知识的共享性,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给予学生在思想上和呈现方式上的冲击,让学生在变化的形式中思维得到活化,注入新的思想启迪。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互相交流与讨论,并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者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方进行现场教学,与知识零距离接触。
(三)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让学生自己有积极思考的意识,并不断付出努力。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自觉形成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就要在知识的趣味性上下功夫。首先对于知识本身,教师对知识的教学要适当加上一定的实践案例以及背景知识。数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都是在生活中有真实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同时通过比赛以及分组探讨,让学生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和求而不得的懊恼,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征服欲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自觉督促的情况下不断转换思维方式,最终在实践的锻炼中,使创造性能力得到激发,并在持续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思维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制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否则太过冒进,只会让学生因挫败感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人而异,方法也是各有不同,教师也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冠.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2(34):182.
[2]周宇剑.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大学与中学数学内容衔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34-136.
[3]王大胄.甘南藏区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交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1(5):75-77.
[4]翁爱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考试周刊,2014(69).
[5]孙玉霞.摭谈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14(32).
作者簡介:卢茂林,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