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2019-04-12谢丽成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核心素养

谢丽成

[摘   要] 教育的着力点与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桥梁,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最佳路径。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是关键。课外阅读指导应站在儿童的立场,尊重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向的指导和过程监督等辅助性帮助,要强化工具书的作用,弱化阅读技巧的指导,切不可越俎代庖,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读悟。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提及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词,无疑是“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应具备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每一位语文教师如何围绕核心素养三大内涵——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开展课外阅读是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即:利用微信平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构建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强化学生社会参与。

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如何充分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要重点思考的方向。王耀家在《实用化与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一书中提出:要建立课外阅读学习共同体,开展集体阅读活动,搭建课外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相互交流阅读经验,鼓励学生建立一个课外阅读小组。

通过创建班级微信阅读平台,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儿童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阅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笔者的家庭作业是“打开微信阅读群,听老师讲故事”。这个作业学生很喜欢,每每回到家都迫不及待地听起故事来。然而,笔者的故事往往到了关键的地方戛然而止。预知故事的结局,请翻开某某书,接着去阅读,比一比哪个同学最先找到答案。当然,在选择一个故事时,教师应该考虑兴趣原则和学生阅读的特点。例如,低段学生选择图画书和充满奇特想象的童话故事。中段学生选择童话、民间故事、寓言等。高段学生选择名著和文学作品。

为了更好地维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教师还可以借助微信平台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讨论,以便给予学生更好的鼓励与支持。

二、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爱读书与会读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同时也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段大量阅读,并做到雁过留声,读书有痕呢?思维导图是首选。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发明的。它类似于人脑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高效图形工具,其中包含图文、线条、色彩标识、架构布局。简单地说,就是用大脑来画图,这样大脑就可以被看到并应用到认知功能的所有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力、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维。在课外阅读笔记记录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语境,形成知识导图,提高学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巩固学生的文化基础。

1.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和聚合的特点,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并把知识、经验和思维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寻找到注意的焦点,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是完成思维导图的基础。

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有不同的关注点。有的关注书籍的内容,有的关注表现手法,有的关注所蕴含的道理。因此,学生读一本书,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结合书本的特点确定主题,并画好与中心主题相关的图像。一般来说,确定主题的方法可以直接用书(篇)名;你可以使用文章的主题,文章的“眼睛”或“线索”。你还可以浏览这本书,全面了解这本书,然后再精雕细琢。

2.明晰思维导图的层次

托尼·巴赞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指出,思维导图有四大特点:(1)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中心图形上;(2)主体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相对不重要的话题也可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明确思维导图的层次是保证思维导图的有序性和逻辑性的关键。一般来讲,思维导图的分支都是在两个以上,层次数不少于三个,中心词之间连线的线条上要标示关键词。另外,线条多用曲线,第一条线要从右上角开始画起,顺时针画分支。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分清主次,并且每一个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同一分支线条颜色相对保持统一。这样文章的结构和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一目了然,继而便于学生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3.建构思维导图的体系

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得所需的知识,丰富心灵,提高阅读能力。不过,很多学生在读完整本书后,如果让他概述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时,他往往会说得缺乏条理,甚至头脑中只“留下”很少的知识,无话可说。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从整本书中提炼出主题,并梳理出各要素之间的从属关系,在文章的段落之间建立关联,形成关系链,最终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进而很好地把握该书的知识要点,而且便于记忆。可以说思维导图就是用简短的提示语唤醒记忆,用图形的方式梳理思路,用整体架构的积累进行高质量输出的思维工具。

教师带领学生共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用书名做中心词,根据书的章节确定第一分支,然后边阅读边提出关鍵词,把它写在第二层及后面的分支上,学生的思维轨迹清晰地呈现在了思维导图上。学生用一张图就把一部经典记录下来了,很好地记住并理解了书中的内容。

三、强化学生社会参与

教师在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始终对课外阅读“保鲜”,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形成阅读习惯,促进课外阅读持续、稳步发展。

首先,年级段不同,评价的方式不同。一、二年级可以采用家长评价和班主任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三至六年级评价以自然班级组织进行,以学生个体评价为主、家长协助为辅,教师最后把关,读书领导小组审核的方法进行。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的评价策略和评价语言也应有所不同。对于课外阅读优秀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对于课外阅读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读”;对于阅读效果一般的学生,教师应赞扬其优点,殷切地指出努力方向。另外,要注重即时评价、书面评价、活动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

最后,活动方式不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日常阅读,关注记录;活动阅读,关注表现;课堂阅读:关注方法;总结性测试,注重结果。

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在教师监督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测试阅读效果,使课外阅读落地生根。

课外阅读指导应站在儿童的立场,尊重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向的指导和过程监督等辅助性帮助,要强化工具书的作用,弱化阅读技巧的指导,切不可越俎代庖,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读悟。另外,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与教师自身的素养紧密相关。它需要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重塑和提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创新和变革,评价机制的多元和融合,继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借助“悦读”的风帆,在核心素养的大海中鼓浪前行。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核心素养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影响学前幼儿图书阅读理解的因素分析及指导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