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
2019-04-12郭昊明
郭昊明
摘要: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本区别是基于不同的人来进行区分的。现在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同小异,其实不然。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是独立的学科,它们并不探究每一个不同或者具体的人,它们是按照自己研究的主体和对象来给人进行一种假设,而这是结合人的一般行为特点来赋予人抽象化和概念化的假设。从而进行下一步解析,所以解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提出了人是行为主体的基本假设。因此,本文将注重从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和相互关系来分析这两门学科对行为主体假设的区别。
关键词: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相互关系
引言:
经济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根本区别一直都是学术界中的热点问题。能够将两者有意义的区分和联系相结合是最好的。把经济和管理的根本异同剖析出来,这不仅具有时代意义,还能促进相互之间的发展结合。
一、行为主体中基本倾向的区别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内部,对于人性假设的认识是不统一的,即使都是在行为主体基本倾向的抽象化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这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一)经济学的人性假设
在经济学中是假设人是经济人、管理人抑或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人,而这是基于经济学考虑到大多数人而分析的目标与规则的合理度。
经济人和理性人的基本倾向是一致的。经济人是以其经济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去除成本来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净利润;而理性人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利益的综合拓展和长远考虑。一般情况下已没有经济人和理性人的区分概念,如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直观反映出在交易中物件的一定价值,是衡量我们劳动力价值交换的重要尺度。因此即分析到,经济利益始终是综合利益的基础,而衡量价值的尺度是商品交换的重要体现。所以说这两门学科已不在一般情况中区分,也可得知经济人为达经济利益的行为即理性行为,理性行为是为达一定范围内最大净利润的行为[1]。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马克思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隐含的经济人假设。而其相对于新制度经济学也是一致的,都是把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主体的前提,只是前者是资本家和工人相比较的在阶级中的理论局限;后者则是认为人只具有理论局限性,这是认同人具有机会主义倾向观点。因此可以看出,经济人假设和追求经济利益的新经济学在行为主体的基本倾向上是没有大区别的[2]。
(二)管理学的人性假设
管理学对于经济学注重的目标来看是具有较大区别的。管理学是统筹兼顾,不仅考虑多数人的一般行为,也照顾少数人的特殊行为,这是因为管理学的目标是围绕人的积极性和效率制定的。虽然两者皆追求经济利益,但是管理学已逐渐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管理学对人的假设已经超越了经济人机会主义假設,并且有了更新的理论,如:复杂人、社会人、管理人等。
梅奥提出社会人假设,人们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之外,还需要一定心理行为上的追求。这便否定了把管理学和经济学列为同等意义的经济人假设。紧接着在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科学理论在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这些基础上,当代管理学的社会人假设延续出更新的观点,就如西蒙认为人都是管理人。
(三)人性假设的区别和影响
经济学跟管理学其实就像坏人跟好人那样,这是通俗的说法。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是单一有系统的,并且围绕便捷为核心实施着规范的体系制度。而管理学的社会人假设则是复杂但丰富的,所以在体系上是混乱的,可是其艺术性和技巧性却是不可忽视的。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学派众多。但在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分歧是比较少的,并且拥有的权威性观点和书籍,有着较为完整的体系;但管理学在人性假设上分歧较大,因此有权威性的书籍观点几乎为零,更没有系统的理论框架。有经济学家假设:经济学有两个学派的话,管理学则有三个以上的学派。
二、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
(一)行为主体在经济学中的关系
经济学强调的是将行为主体的自我盈利转化为共利,就是通过对资源配置的分工和交易实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因此行为主体在经济学中的关系是市场交易关系[3]。同时这种关系又可以称为行为主体的等同性,因为在经济学上,人人平等,也不分层次等级,所以交易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能获得等量价值利益。
虽然在任何相关经济学实际中都没有明确提到上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它却隐藏在经济学的各种理论之中。因为经济人是在一定限度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倾向。所以经济人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也是我们自己和别人同样的利益最大化,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打破经济学中供求和供给以及收益等同成本的平衡。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一些口号式营销手段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盈利目的。因此经济学行为主体的等同性是相较于交易双方来谈论的,可以互相提出也可以单方面提出,但是不能优越于对方,无论是心理还是地位上。
(二)行为主体在管理学中的关系
从目标上来看,管理学很重视人的主体性,包含尊重人和人格上的平等。但是在一个组织中是分层级和职能的,并且在不同的场合中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而在管理学中,尽管人格上平等但仍具有个人差异性和差序性,这表现为主客体、主动被动和负责板块上的区别。
在管理学中人的差序性不可避免。虽然管理主体到核心和管理客体的核心都是人,但是同一行为主体在同一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职能是有着明确的分工的。
实际上,科层制在如今的企业组织以及是各阶层的管理体系中都是常见的基本管理组织形式。岗位的不同决定了人的差序性,这体现在劳伦斯·彼得的层次组织学中。因此可以知道:管理学中隐含着差序性[4]。
三、结束语
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是独立的学科。经济学注重经济上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经纪人,更加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也相对单一;而管理学因为其复杂的差序性导致分歧较大,但是其更加注重人为主体,也更具有艺术性和多样性。在当下,认识在两者的区别是有利于两门学科的互相借鉴完善,也能促进其相互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金艺.工业无线网络WIA标准体系与关键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09 (9X):93-93.
[2]刘俊灵,高艳霞,周增宏.论经济管理学行为主体关系的区别[J].中国科技博览,2012 (22):463-463.
[3]武博,严旭,陈晓文.经济学与管理学区别和联系的再思考[J].经济评论,2007 (5):15-20.
[4]马娜.人性研究在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异同[J].财经界(学术版),2015 (11):355-355.